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海藤编,匠人指尖上的舞蹈艺术

南海藤编

你有见过藤匠工人用细细的藤条,编织出一张椅子、一只篮子来吗?我告诉你,那简直就是指尖上的舞蹈。

藤编,顾名思义就是用藤条做原料,来编织出来的制品,就像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家具、寝具、日用品等。如果要细分一下的话,藤编就是把一根藤一分为二,柔软的藤壳剥离出来编织外表,而坚硬的藤芯,用来编织支架。可以说,一根藤,全身都是宝。

要不是亲临藤编的现场,你难以想象,一个细细的藤条,用分出来的白色藤芯做成框架,然而由藤编师傅将柔柔的藤壳左右穿针,在预先设计好的藤芯框架上起舞,最后成为人们日常所见到的藤制品。

童年的时候,因为家里没有空调,炎炎夏日,一张藤椅,或者一条藤席,便是度夏的最佳伴侣。如果能躺在用藤制作的家具、寝具上,那个舒服样,现在想来都是美美的。只是现今人们的生活水品提高了,藤制成的寝具也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有中国“藤乡”之称的广东佛山南海,亲眼见到了那指尖上的舞蹈,藤编,也引起了我的关注。

佛山南海,有许多引人骄傲的称谓,比如“先有南海,后有广东”,比如“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比如“中国工业百强县区”等等。其实提到佛山,大部分人就会对佛山的家具很感兴趣,而作为佛山下面的南海区,藤编业鼎盛的时期,约有20万左右的工人从事着藤制品的加工。

南海藤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之前,当地的《南海县志》曾记载:“藤生南海滨,引蔓青且长……岭南藤类至多,货于天下,其织作藤器者,十家而二……泌冲堡、白沙、陈溪、涌口三乡织作枕席尤佳。”

南海的藤编,其实真正发展起来,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因为广州对外通商,大批的洋货从各个口岸涌入国内。一些荷兰商船,在运输货物中,喜欢用印尼藤织成箩筐,装载散件货物。当船只抵达南海后,卸完货,那些箩筐便抛弃在港口附近。当地的村民便把这些废弃的箩筐捡回来,通过再加工,变成自己家用的物品,多余的还能拿到外面去卖。那个时候起,许多农户便开始转身进入手工业编织中去。

我在南海的里水镇,遇到一位叫“何丽容”女藤编师,今年55岁了,她从13岁开始学习藤编,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何丽容人长的瘦小,一副貌不惊人的样子。她说自己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只是想帮母亲种一棵大大的冬瓜,想不到自己最后竟成为藤编的一员。

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南海有两家大型的藤编厂,在南海的各个乡村均设有分厂或车间,招募了大量的农村劳力进入工厂务工。何丽容也十分羡慕那些能在厂子里上班的人。可是因为自己年纪小,加上人个子又小,厂子里也不要她,怕她做不了藤编的活。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何丽容拜上了一位藤编师傅,于是便跟着师傅学起了藤编手艺。

何丽容告诉我,当初跟师傅学艺时,没有一分工资收入,只是能在生产队里拿到几个工分,但何丽容已经很开心了。因为一旦进入了工厂,预示着以后可以当个正儿八经的工人了。何丽容学的很刻苦,不久便能独立操作编织藤凳了,她说,差不多一个月可以做三张藤凳。

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塑料制品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日常生活用品被塑料制品替代,而且空调的普及,也极大地冲击了藤编市场。在南海,许多藤编工厂再也干不下去了,大批藤编工人改行去做其它。何丽容却在那个时候,选择了自己开个藤编小工厂,准备在藤编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何丽容说那段时间真艰苦,因为厂小,单子少,许多时候需要自己出去摆摊卖藤编制品来维持生活。通常白天在厂里编织,下了班就骑上一部自行车,车后绑一张三人坐的藤椅,骑两个小时,从南海赶到广州去摆个夜市。如果哪天运气好,藤椅卖掉了,还能高兴地再骑两小时自行车回家。如果卖不掉,那只能把藤椅再绑在后座骑回来。

何丽容的老公也是个制作藤编的匠人,他负责用藤芯设计、打造框架,何丽容负责用藤壳编织外表。就这样最艰苦的日子里,何丽容也没有放弃藤编手艺,用她的话来讲:藤是越做越有感情。

编藤是一件很艰辛的工作,操作过程中不能带手套,因为编织时需要用手指的压感来收紧藤芯。并且还得经常保持手指上的湿润,太干燥的话,藤芯就无法编织出花样来。夏天的时候还好一点,到了冬季,天气一冷,碰触藤条的时候很容易会刺伤手。何丽容把自己的手伸出来,果然上面全是一层被划伤后长出的老茧。

现在何丽容的藤编厂,已经成为南海区规模较大的藤编制作企业,所生产的藤编制品,不仅有传统的寝具、家具,还有不少极具观赏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用藤加布料制作成的高档手袋、皮包,也已开始生产。何丽容现在不用亲自下工厂去做藤编了,但她却在工厂设立了一个工作室,关上门研究开发一些高档的藤编制品。

在南海,类似何丽容这样一辈子跟藤编打交道的人很多,他们的坚守,使得藤编这个手艺得以传承下来。现在,南海藤编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指尖上的舞蹈,得到了肯定。藤编制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因为它绿色环保,而且很天然,很受人们的欢迎。

从一根藤,到一件藤编制品,里面有着藤编工匠们辛勤的汗水,但愿人们能把每一件藤编制品都看成一种艺术。

作者简介:陆建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佛山老匠人将陶瓷与藤编结合 跨界定义创新发展精神
三百工程|指尖上的艺术,指尖上的传承
怀远藤编:川西古镇 匠心非遗
藤席的优缺点是什么?藤席的优缺点是什么?
藤席和仿藤席怎么区别?买哪种好?
藤编的匠艺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