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带你正确认识什么是主动脉瓣狭窄

心慌、气喘、呼吸困难、心绞痛……对于有心脏不适的老年群体,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一病区主任张戈军教授提醒大家,需警惕心脏瓣膜问题,尤其是主动脉瓣狭窄。该疾病危险性较高,当表现出症状的时候,可能已经进入了疾病的中后期。倘若不及时正确地治疗,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五年致死率甚至超过某些癌症。

主动脉瓣狭窄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常见于老年群体?确诊主动脉瓣狭窄后又该如何正确应对?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一病区主任张戈军教授

什么是主动脉瓣狭窄

心脏作为人体“引擎”,一旦出现问题,人体就很难保持正常运转。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脏瓣膜病发病率直线上升,其中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人中相对常见、也是相对严重的瓣膜病之一,尤其是7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较高。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约为3.3亿。其中,瓣膜疾病患病率为3.8%,约有2500万人受到瓣膜病影响,其中150万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单纯主动脉瓣的病变,主要病因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发生的退行性病变,瓣膜会发生钙化、卷曲、增厚、粘连,从而造成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或者两者并存的情况发生。这也是为何主动脉瓣疾病,更多和老龄化相关。”张戈军表示,严重的主动脉瓣膜狭窄比很多疾病,甚至一些癌症的预后更差。因此,主动脉瓣狭窄需要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那么,到底什么是主动脉瓣狭窄?张戈军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整个心脏相当于一个两房两室的结构,两个心房是左、右心房,两个心室是左、右心室。在心房和心室、心室和大动脉之间都有一个类似于“门”的装置,就是心脏的瓣膜。瓣膜的作用,是保证这个“门”可以单向开放,比如主动脉瓣可以确保血液只能从心脏流向主动脉。而主动脉瓣狭窄则相当于在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的“门”打不开了,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就相当于这个门关不上,自然会影响心脏向全身的泵血功能,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症状,甚至有生命危险。患病到一定程度,患者通常会出现发作性的心慌或者气喘,随着病情加重,会表现出呼吸困难、乏力、晕厥等症状。实际上,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的症状,基本上都达到了需要治疗的标准。

如何正确应对

罹患主动脉瓣狭窄后,又该如何应对?对于年龄较大的老人而言,通常会担心手术耐受力问题,能否通过药物进行根治?

对此,张戈军表示,药物治疗一般只能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无法逆转已经受损的瓣膜结构,因此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只能进行手术治疗才能明显改善远期生存率。

目前手术治疗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医生通过外科开胸直接对心脏瓣膜采取修复或者置换。由于瓣膜病高发于老年人,而老年人一般体质较弱并常伴多种慢性病,用传统外科开胸手术来置换瓣膜,相当一部分患者风险较高或者不能耐受。另一种是介入治疗技术,介入手术一般是通过大腿根部的穿刺口插入导管,直至心脏,导管上预置好的人工瓣膜会代替病变瓣膜发挥作用,属于微创手术,目前已经有多项研究证实介入手术的效果不亚于传统开胸手术。

随着医学的发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成为近年来广泛用于临床的介入治疗手术。张戈军表示,该手术的特点是不需要开胸、创伤小、恢复快,该方法在设计之初正是针对那些不能耐受外科开胸手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一年,全球TAVR手术例数达14.4万例,随着TAVR手术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接受,未来几年TAVR手术例数将会稳定增长,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20.2万例。适用于TAVR技术的瓣膜有两种,球囊扩张式瓣膜是目前国际上应用广泛的瓣膜。我国在这个领域虽然起步稍晚,但据《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2020更新版)》,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有20多个省市约200家医院共完成4000余例TAVR手术。

选择适宜术式

如面对必须进行置换手术的情况,对于瓣膜,患者又该如何做出选择?

张戈军介绍到,目前按照瓣膜的组成材质,可分为机械瓣和生物瓣。机械瓣的优点是可以长期使用,但缺点也非常明确,即植入机械瓣的患者需要终身抗凝,此外机械瓣由于是用金属做成的,随着心脏的跳动会有一定的响声,部分患者会不耐受。生物瓣主要由动物组织制作(猪心包、猪心瓣、牛心包等),一般只需要抗凝半年,大大减少了长期抗凝而带来的出血或血栓风险,也有更好的血液动力学特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发生瓣膜退变的情况,一般使用寿命在10-15年左右,因此除了治疗老年病的患者或者高龄患者,它的使用寿命也是患者需要考虑到的问题。

“一旦发现自身罹患主动脉瓣疾病,一定要定期进行随访观察,一旦有初期的症状要进行及时干预,避免病情严重恶化。对于高危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更需要定期检查身体,及早发现此类疾病。”张戈军表示。

来源 北京日报

记者 杨琳

流程编辑 严圣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胸痛、气促不一定是冠心病,可能更要命!三大类症状助你早发现~
TAVR术后新发LBBB该装起搏器吗?阜外医院陈柯萍等评述
不开刀换“心门”,微创瓣膜置换再起航——吉大一院心外科自主完成全院第二例TAVR手术
不开胸 康复快 心脏介入TAVR手术引期待
2017更新:瓣膜性心脏病指南
王建安教授: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这些进展你需要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