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幸福课“四句教”

什么是幸福?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的理解是人生幸福只不过是人的一种感受,比如一个人到了沙漠里,饥渴难耐之时,有一小瓢水喝那就是幸福,在那种时候你有大量的财富又有什么用呢?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用金钱来换得。当然这是一种假设,更是一种极端的特殊情况,谁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去沙漠?人生更多的时候不幸福是因为有比较造成的,攀比心理让我们心里不平衡,归根到底大部分不幸福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金钱,但长久的幸福感无法全部用金钱换得,甚至金钱越多造成了人越不幸福,所以长久的幸福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自我价值的实现必须依靠为别人的付出,为大众的付出,而你所有的付出必须对人们有益处,这样才有可能获得长久的“幸福感”。

基于这样的理论,才有了我的人生幸福课。我的人生幸福有四句话,我把这四句话叫做人生幸福“四句教”,具体是“博古通今能通透,躬身实践是根本,公平正义为目标,无私忘我更幸福”。什么意思呢?在解释我这“四句教”之前,我们先说说几位古代先贤他们的“四句教”。

第一位先贤大师是孟子。我们知道,孟子是孔子的弟子,是继承衣钵的一代宗师,孔子被称为“圣人”,而孟子被称为“亚圣”,意思是排在孔子之后“第二个圣人”。 他说了三句话,严格说来叫做“三句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三句教”

我们都知道,叫做“孔子曰仁,孟子曰义”,这是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跟桃一样,这个“仁”就是桃子的“桃核”,先有了这个“核”,然后才能长出“桃肉”来,没有这个“核”,就长不“桃肉”来,这个“核心”就起这个作用,起的是决定作用,是一个事物最根本的东西。

任何东西都有两个方面,比方说一枚硬币,就有上下两个面,任何东西都是这样。实际上,孔子所提倡的“仁”也包括两方面,就是“内”和“外”。这个“内”叫做“内圣”,“外”叫做“外王”。这和孔子所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修身”就是把自己“修”成“内圣”,然后通过“内圣”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外王”干的活就是“齐治平”。

按道理说,孔子的思想最正统,不偏不倚,内外相合。可是孟子只继承了他的“内圣”的部分,而没有继承“外王”的那一部分。孟子只是过分的强调提高个人的“修养”,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并不是很看重,他重点关注的还是普通人的生活,跟孔子的关注点和视野心胸这一块还是差点事,所以他被称为“亚圣”也是情理之中。

继承孔子“外王”思想的是那一位儒学大师,此人就是荀子。荀子强调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至于是不是“内圣”倒也不是很重要,只是手段强而有力,治理一个国家还是绰绰有余的,仁义道德跟强有力的手段比起来效果还是差一点。所以,荀子教出两个法家的大弟子,一个是韩非,一个是李斯,特别是这个李斯把荀老夫子的思想运用的出神入化,秦始皇统一六国就是“外王”的生动实践。

回过头来,我们看孟子的“三句教”。第一句说是“富贵不能淫”,字面上的意思是富贵了不能淫乱。很多人根本做不到这一点,那些人一旦富贵了就根本抑制不住淫乱不堪的生活,这里的“淫乱”不单单指生活作风问题,这里的“淫”在古代是指“过度”的意思。一个人如果富贵了,在物质生活方面应该节制,而不应该“过度”。

能做到这一点的,才能称得上“大丈夫”。可是许多人根本做不到,在穷的时候,物质生活上还可以控制,因为没有办法,实力不允许,可是一旦富裕起来之后,特别是一夜暴富的那一群人,更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轻易得到的东西他们从来不知道珍惜。为什么呢?就是没有“义”的约束,人很容易在大量的财富面前就“滥”掉了。

还有一部分人有了钱以后,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他们不停的折腾,胡作非为。这些人没钱对他们来说倒是件好事,一旦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往往会出现问题,这就是没有“义”约束而造成的“恶果”。

“仁”和“义”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很大的区别。他们的相同之处,就在于不要光对自己好,还要对别人好,对大家好,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仁”主要是针对上层的官员说的,而“义”则主要是针对个体的人说的,对普通群众说的,所以孔子和孟子所说的主要是“对象”不同,孔子是针对上层官员说的,在当时主要是“贵族”,是统治者,而孟子则是针对广大群众说的。这里面就看出了视野角度和胸怀的不同,也是“圣人”和“亚圣”的区别,只是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所以,孟子说,有些人富贵了,他的行为应该用“义”去约束。不能光顾着自己享受,大量的挥霍物质财富,这就不是“义”了。那什么是“义”?对上报效国家,对下安抚百姓,不光对自己好,还要对别人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就是孟子提倡的“义”。

这里我想到一个故事,说的是商纣王的故事。商纣王在刚开始上任的时候并不是他后来那样,他一开始也想励精图治,想干出一番事业来。可是国王当着当着就变味了,他在生活上开始讲究起来了,他开始用象牙做的筷子吃饭。这本来是一件小事,可这件小事让商纣王的大臣箕子看到了,箕子想这事坏了,为什么呢?因为大王现在用象牙做的筷子吃饭,吃的如果是粗茶淡饭就不配套了,就应该吃山珍海味才配套,当吃上山珍海味之后,盛饭的器具又不配套了,就应该换成金樽玉杯才行,吃饭的器具换了,衣服又不配套,衣服换了,整个住的房子又不配套了,如果照这样下去,纣王一定“奢侈”“腐败”下去,这样的结果迟早会要亡国的。

张载“四句教”

箕子作为一代忠臣,当然会竭力的劝说纣王,纣王哪里肯听,人在有了权势以后,有了足够的财富以后,再想低调那是需要极大的意志力才行。商纣王没有听从箕子的劝告,最终的结局就是亡国败家,永远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和“警示牌”上。从这个故事上可以看出,人在获得大量的金钱之后,很容易丧失理智,很容易迷失方向。

第二句“贫贱不能移”。这个“移”就是“转移”,就是“逃跑”。“不移”就是“坚守”,跟打仗一样,坚守阵地,坚守什么样的阵地?坚守“义”的阵地。生活无论多少穷困潦倒,也要坚守“义”的阵地,不转移不逃跑,这个“义”跟“富贵不能淫”当中的“义”是一样的,就是对别人好,对大家好,对大家付出。

这种精神也不容易,明末清初关学大师李二曲就是这样的人,他是真正做到了“贫贱不能移”,此人一生穷困潦倒,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义”,当然他这里面也有“忠”,就是忠于明朝,誓死不当清朝的官。但自己非常穷,仍然要对大家好,要为大家付出,这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能做出来真是不容易。

第三句是“威武不能屈”。与前两个这个还算比较容易,但能在“权威”“压力”面前,仍然坚持“义”而不屈服,这个“义”就是“正义”,有更多的真理性在里面,能做到这一点,也不算容易。在孟子看来,最难的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次之,“威武不能屈”还算简单的事,这是孟子从自己的角度说的,事实上这三种情况,无论哪一种情况没有一种决心,没有一种意志力,也是非常困难的。

王阳明“四句教”

北宋一代关学大师张载也有一个“四句教”,说的也非常好,这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言简意赅,已经成为后世读书人的精神坐标和追求。张载的这“四句教”说的是追求一种公正公平的理想社会。你看“为天地立心”,讲的就是公平正义之心,讲的是天地良心,“为生民立命”更是如此,“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更是为了实现一种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和理想社会。

著名心学大师王阳明也有“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阳明先生这“四句教”则强调的是个人的修为,强调的是个人的起心动念,在对内的反省当中,不让一丁点的恶念邪念产生,一旦产生应立即做出反省,把这种恶念邪念消灭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见解
孟子语录三则
八年级上册21.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课件(配套)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解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学孟子智慧,寻自信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