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小田:4000亿中概股回归,请到新三板碗里来


称 : Mount Vernon

术家 : George Ropes

中概股回归的事情,最近挺热闹,业界纷纷传闻即将收紧。有媒体甚至报道称,证监会要求,假如360借壳A股,其大股东,员工,包括参与的机构要承诺接受6年禁售期。且360需承诺6年内不增发购买互联网资产,360初步拒绝,还在和证监会讨价还价。截止目前,该报道已经删除。

尽管目前仍无法证实这则传言,但证监会已经明确表态,对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高度关注。

这事有趣的地方在于,各方纷纷发声,有观点认为如此收紧有违市场化基本原则,无助于解决当前市场困境;有观点则认为,跨境套利就是割韭菜,证监会当然要管。

读懂君相信市场的力量,所以你大概可以想象读懂君的观点。但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于是,读懂君一本正经地和网络红人向小田聊了20分钟。向小田认为中概股回归A股就是割韭菜。就这样,聊天开始了。

读懂君

在资本市场,韭菜被割是很常见的现象,为什么在中概股回归收割韭菜这个事情上,你的反对意见这么强烈?

收割韭菜是这个生态系统的常态。但是经过股灾之后,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中概股收割韭菜相当于大型联合收割机。反对联合收割机和反对镰刀的意义能一样吗?


向小田

读懂君

大家都知道,经历多轮股灾之后,A股市场目前相对比较脆弱,那么,中概股回归对于中国脆弱的A股市场有多大影响?

从大的来说,大量中概股回归,凭白消耗外汇储备。同时,助长跨境资本套利行为,助长炒壳风气,既不利于A股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也不利于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向小田

(读懂君备注:要回归的中概股市值在4000亿元左右,这意味着回归后可能达到万亿规模)

读懂君

有人说中概股回归加剧了金融系统的“空转”,你怎么看?

上市公司管理层不务正业,一心搞资本运作,发现跨境资本套利利润远超运营公司,还会有人愿意搞实业吗?


向小田

读懂君

前段时间,中概股回归的现象让很多A股潜在的壳公司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在这繁荣的背后是什么?

繁荣的背后是炒壳,炒壳行为的背后是A股退出机制不健全。炒壳意味着资金永远流向烂公司,烂公司永远无法出清,资源配置极大扭曲。


向小田

读懂君

有人认为,中概股回归可以盘活A股壳资源,完全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炒高烂壳股价也是供给侧改革?烂壳市值高企,相当于一直在给股民供应一种烂股票。这是完全的改革反动面。


向小田

读懂君

为什么中概股会集体选择在这样的时间段回归A股?

天时地利人和,刚好出了几个刺激性案例。别人赚了大钱,自然不能不眼红。资本看准后,又形成了一条龙服务。资本、团队、一应俱全后,剩下只有行动了。


向小田

读懂君

证监会上周五表示,会针对中概股回归进行研究分析。我们观察到,去年证监会曾表态,支持中概股回归A股,现在却表示需要重新研究分析,为什么监管层的态度会发生这种变化?

证监会的上述态度应该是从刘士余主席上台以后产生的,是证监会新一届领导层对股市的新想法。

证监会对中概股私有化回归A股的关注应该是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回归到A股。在去年的某个时间段,大概每个星期都有一个美股的中概股宣布私有化,证监会可能看到这种示范效应越来越强。考虑到分众传媒上市以后的范例影响非常巨大,再加上这么多的中概股都在等着私有化,还有近期360回归A股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在此过程中,监管层可能对于中概股回归A股产生了一些想法,这些想法第一个表现在把战略新兴板从十三五规划中删除了;第二个表现就是监管层最近的一些表态,对于炒壳和中概股轮番私有化现象的一些回应。这是一系列渐进的过程导致的。


向小田

读懂君

如果中概股回归借壳被限,A股市场的壳资源将何去何从?

改革的目的就是让烂公司退市。


向小田

读懂君

我们注意到,你认为应该将中概股引导到新三板市场,为什么这么看?你对新三板持什么看法?

中概股回归A股确实存在很多需求,是不能完全禁止的。堵不如疏,既然不能堵,那就只能疏。那就存在一个往哪疏的问题,A股恐怕是承受不了的,那就只能让他们上新三板。对于监管层来说,新三板是一个类似于注册制的市场,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上,和A股这种控制节奏的方式是不同的。既然中概股想回来,他们就可以选择去新三板挂牌。很多国内企业也是一样的,他们也想上市,但是却不能上市,只能先挂牌新三板了。


向小田

读懂君

新三板还不成熟,流动性差是典型特点,这种情况下能否承载如此体量和规模的中概股来挂牌?

市场自由选择,他们不是经常说好公司不怕人不买吗?既然是好公司,在新三板也有人买。

新三板流动性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投资者的门槛比较高。但是,在中概股私有化过程中,中概股经常会要求参与者是机构投资者,不允许散户参加。以奇虎360为例,在私有化的过程中,他甚至要求每一个份额是1亿美金起,这个份额已经很大了。如果中概股在私有化的过程中都是机构投资者,而且公司质量又过硬,就不存在所谓的门槛的问题了,除非他有什么别的想法。而且如果他确实是个好公司,在私有化的过程中都能吸引到份额很大的投资者,那么在新三板,他自己也能解决新三板的投资者需求问题。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等着接盘,而是把公司做好,自然有机构投资者来买你的公司。


向小田

读懂君

相对于国内外其他资本市场,中概股上新三板又能够获得什么?

不要问你能获得什么,而要问你能贡献什么。


向小田

读懂君

在你的建议中,中概股在新三板挂牌满七年无重大瑕疵后,可申请转板,为什么你会选择七年这样一个相对较长的年限作为考核期?

这只是我临时提出的一个看法。A股将来也会走向制度的正常化,一些不必要的审批在未来也会被逐渐改革掉。如果这些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熟悉了一段时间的国内资本市场,可以允许他们做出转板的申请。这并不仅限于7年,也可能是两年、三年,关键是熟悉国内的资本市场。因为很多公司可能就是想圈一把钱就走,不具备长期经营的能力,那么是不是要考验一下呢?


向小田

读懂君

如果中概股最后真的被引导到新三板挂牌,你觉得新三板市场对中概股会有什么反应?

尊重市场,新三板是注册制,我相信它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向小田

读懂君

借壳是A股市场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提升资本市场资源利用率的一种方式,为什么之前很多借壳事件没有这么多的反对意见,而中概股借壳的反对声音这么强烈?

国内企业说借壳是因为IPO管制,造成堰塞湖,正路不通,企业才会去走借壳路。中概股本身就已经是上市公司,没这个借口。非要退市回来A股借壳,对公司基本面没有改变,只有股东圈钱套利。本质很清楚。


向小田

读懂君

如果中概股在新三板挂牌七年后可以转板,那对其他新三板企业是否不公平?

我觉得是允许他们申请转板,其他新三板企业也可以申请,达到A股上市的标准同样也可以IPO嘛!这不是针对中概股开一个绿色通道。我其实更建议他们一直在新三板,永远不要转板——直到A股也实现注册制。


向小田


读懂君

中概股回归借壳,这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市场化的现象,到底有没有必要去干涉这种市场行为?

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往往这么认为,不是特别幼稚,就是有相关利益。好吧,如果你说的这个市场行为很明显会造成许多中小股民、投资者高位套牢,利益受损,你还认为这不需要干涉吗?

中国A股资本市场的特殊性要认识清楚,它有自己的文化、制度、意识形态基础。所有人都知道让市场自动调节股价抑制泡沫是好的选择,但是达到它需要方法、路径。A股市场不可能推到重来,也不可能一下子过度到所谓的注册制。在当前的特殊环境下,中概股回归A股上市,本质上就是跨境资本套利,是来收割韭菜的,这一点不可否认。有这么多股民被收割,不去反对,反而说是要交智商税,那就是不负责任的幼稚病。

说这届股民不行,那么牺牲这一届股民,换来一个合理的估值体系,难道就是我们需要的正义吗?牺牲这么多人换来的正义,是正义吗?眼前的人不去拯救,却反而说要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这种话能相信吗?

最后,我还是坚持,如果一家中概股想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相信自己是好公司,相信自由市场的经济体系,那么,请去新三板挂牌。否则,还是看中了A股那一片绿油油的韭菜地。


向小田


「读懂新三板」是新三板第一媒体,由资深媒体人和金融人创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概况及历程
新三板转板上市政策落地!精选层可直接转科创板、创业板
新三板赚钱逻辑是什么?23年投资经验的仓王这样说
为什么大多数投资者反对中概股借壳回归A股
中概股还能回归吗?
三分钟带你读懂新三板资本运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