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偏頭痛、不自主暈眩,可能是營養缺乏在作祟!
郵政醫院資深營養師黃淑惠曾收治一名北市家庭主婦,因在意家人健康,習慣自己料理三餐,早餐自己準備、中午帶便當、晚餐全家在家吃。但受限家庭成員人數,除豆魚肉蛋外,桌上往往只維持至多2樣菜及湯。該名主婦長期有偏頭痛、不自主暈眩、半夜抽蓄的問題。起初一直無法找出具體改善方式,直到進行營養諮詢後才發現,因菜色準備及烹飪習慣,維生素和礦物質長期不足,導致家庭主婦健康因綜合營養素不足而出狀況。


黃淑惠表示,不少主婦有偏頭痛、暈眩等問題,其實都和綜合營養缺乏有關。維生素B1、B2、 B6、B12、菸鹼酸、葉酸,能參與紅血球製造和維持腦部、神經系統的正常傳導,若長期缺乏就有可能會產生頭痛的情況。而暈眩的成因,除了與B群有關,也與女性常缺乏鐵質,導致貧血有關連。而鈣與鎂為協助肌肉收縮、穩定情緒的必要物質,當身體缺乏這些礦物質時,很可能就會造成抽蓄、情緒易怒和失眠等問題的出現。

因為人體無法自行製造大部分的維生素與礦物質,而這些微量營養素對維持身體健康佔關鍵角色,不僅外食族有可能缺乏,許多「煮婦」們長期自認營養均衡,實際上卻缺乏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的攝取,身處高度營養缺乏風險!

三偏誤行為導自煮族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缺乏風險提升!

食安風暴後在家煮族群大增,近期「飲食認知/行為調查」顯示,有六成國人認為在家煮就是均衡,更有近八成的自煮族認為自己營養充足,比外食族還高出一成。但在家煮不代表飲食就一定均衡完整。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日常飲食中維生素與礦物質攝取不足的狀況定義為「隱性飢餓」。黃淑惠指出,能在家煮當然很好,但需警覺三偏誤行為,以降低全家隱性飢餓風險。

偏誤行為一:烹飪口味習慣,導致多樣性不足

許多自煮族常依照長年的口味習慣準備菜色,食物攝取的類型過於單一。黃淑惠舉例,若常以白米飯當主食,其營養素的含量其實並不高,應摻雜糙米,或其他全穀類才能補充維生素B群、鋅、硒等微量元素。一般媽媽都只習慣煮綠色蔬菜。其實,各種類的蔬菜所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都不同,建議應多元攝取深、淺綠色蔬菜、紅黃色蔬菜、菇類、芽菜類,瓜果類、筍類等,才能攝取到多元人體無法合成的營養素。

偏誤行為二:烹煮過程、反覆加熱導致營養流失

在烹煮的過程中從冷藏、洗滌到加熱、油炸或覆熱的過程都會損失許多營養素。以青菜為例,若燙過久,蔬菜中的維生素C、維生素B群、礦物質很容易在高溫受破壞,或者在燙煮的過程中溶解於水中。此外,許多媽媽習慣一次準備當天晚餐以及隔日中餐便當,吃不完又留著2、3天反覆加熱才食用完畢。反覆加熱會導致飯菜的營養流失。

偏誤行為三:未考慮全家分食,各類食物準備份量不足 

調查顯示,自煮族蔬菜達標率僅25%,水果達標率也僅14%。黃淑惠解釋,許多家庭主婦都只知道每餐要有菜、有肉但對於隨人口數變動而需增加的份量,卻普遍沒有正確觀念。習慣每餐蔬菜、蛋白質類都只各準備一盤,全家人分食下來份量很容易不足。若以一家四口來計算,每人每餐應至少要有蔬菜2─3種加總一飯碗量、水果一拳頭量、豆蛋魚肉則相對減量至手掌心大小即可,而且最好以部分全穀取代精白米。如此的量才能勉強達到衛福部每日建議攝取量的標準。

調查顯示,自煮族的隱性飢餓比率高達98%,與全體成人99%幾乎相同。面對隱性飢餓,竟連自己煮都很難克服! 解決隱性飢餓應從日常飲食多元、足量攝取六大類食物做起,並檢視自身是否也有烹飪上的偏誤行為。若一般飲食習慣難均衡完整,或已出現缺乏狀態時,建議可補充含多種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之綜合維他命,以補足日常飲食之不足,降低隱性飢餓風險。

本文作者【郵政醫院 黃淑惠資深營養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孕期营养
从颜色、味道可判定蔬果营养
菜太贵?大妈用A4纸种出了全家吃的蔬菜,绝了~
一天吃30種食材 不難!
严控卡路里 饮食习惯让你快速减肥
高血壓、糖尿病、痛風、血脂異常、慢性腎功能不全...飲食衛教篇 @ 龔晉賢診所健康園地 :: 痞客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