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泪痕春雨漫评战国历史 (四十五) 赵武灵王之死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赵国拓地千里;让赵武灵王的江湖地位、历史地位,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种成果,也为赵武灵王之死,埋下了伏笔。

这样广阔的地区,纳入赵国的版图后。

赵国就会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地方由谁来管理?

让某个大佬坐镇,很容易让地方势力失控;中央直辖吧,因为那里与中央政府相隔太远,而且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太大的差异,一时难以纳入;让太子坐镇吧,太子有可能失控;让亲王众镇吧,很容易引发骨肉相残。

最后,赵武灵王决定亲自坐镇那里。

但是,赵武灵王以君主的身份坐镇那里,很容易让帝国都城的政治地位下降了。这个,显然会引起中央政府的大佬们不满。

最后,赵武灵王就玩了一招,内部禅让。

换而言之,帝国都城由赵王亲自坐镇,赵武灵王以主父(赵王父亲)的身份坐镇北方。

现在又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谁来当赵王呢?

让年长的、政治经验丰富的大儿子当赵王,赵武灵王实在没有信心。毕竟,年长的、政治经验丰富的大儿子成了赵王;赵武灵王这个太上皇,随时有可能会被清理出局的。

于是,赵武灵王就让10岁的小儿子当了赵王。

这种格局,从理论上,比较稳定。

10岁的小儿子,虽然以赵王的身份中央政府,但是他的年龄太小,肯定不具备威胁他老爸的权力;他老爸坐镇北方,控制军事重心,如果没有意外,应该能驾驭局势。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赵武灵王那么牛,还怕壮年的大儿子威胁他?

问题是,赵武灵王害怕壮年的大儿子威胁自己,于是就扶立了10岁的小儿子上位,结果5年后,依然不免要饿死在沙丘行宫中。

15岁的小儿子,以赵王的身份,坐镇帝国都城,都会发生这种事。

壮年的太子坐镇帝国都城,那还了得?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

我们书归正传。

10岁的赵王坐镇中央政府;51岁的赵王之父坐镇北方。

现在问题又来了,你说赵国的权力中心在什么地方?

你说赵国的首脑的是谁?

这个比较复杂了。

从理论上,它的权力中心自然在帝国都城,首脑自然是赵王。

问题是,主持北方的军事工作的人,是赵王之父啊,是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啊。

在这种背景下,两个权力中心、两个国家首脑之间的权力之争,就是必不可免的。

赵武灵王认为自己能驾驭10岁的幼子。

但是终于发现,这个10岁的幼子,随时有可能失控。毕竟,一个人成为君主,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何去从,始终受制于自己身后庞大的班底。

所以,仅仅过了四年时间,赵武灵王就发现,自己的小儿子,已不是他能完全控制的了。

这就好像,一个当爹的人,面对自己十四五岁的儿子,多少也会感觉,他已长大了。并不会事事听从你的安排了。

如果你再管这个儿子的时候,这个儿子的姥爷、姥姥、舅舅、姨姨、叔叔、姑姑都认为你不对,那啥也别说了。

在这种背景下,你一味强调你是他爹,他就是应该听你的,只会让你更被动。

当时的赵武灵王,大约就处于这种背景下。

他的小儿子已十四五岁了,这个年龄你说它小吧,它不算小;说它大吧,它不算大。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

因为当时名份已定,这个孩子早已是赵王了,关键是,他身后有庞大的班底,还都维持支持他。赵武灵王只是前任赵王,再继续管这个孩子,多少有些不好使了。

在这种背景下,赵武灵王就试图提高大儿子的地位,从而构建太上皇、皇帝、强势亲王鼎足而立的格局。

史书说到这件事时,通常是这样记载的。总而言之,赵武灵王晚年喜欢小老婆,于是就喜欢小老婆的儿子,最后选择了废长立幼。

后来呢,他宠爱的那小老婆死了,他又想怜惜被废的大儿子,于是想提高他的地位,没想到,直接惹出祸事来。

主父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后得吴娃,爱之,为不出者数岁。生子何,乃废太子章而立之。吴娃死,爱弛;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

其实呢,赵武灵王废长立幼,就是因为他害怕大儿子威胁自己的地位,于是就立幼子。

赵武灵王以为这样就安全了,却忽然发现,幼子也有失控的危险,所以就又想玩太上皇、皇帝、强势亲王鼎足而立的格局。

却没想到,这样一折腾,直接让父子、兄弟之间的矛盾提前激化了。

在这种背景下,幼子就发动玄武门之变,一举击杀自己哥哥。

当然了,理由永远是不变的,那就是他哥哥已计划杀他了,他这样做,只是正当防卫罢了。

他说的这一切,是不是可信,很难判断。我们能知道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他们兄弟手足相残,火并的一塌糊涂。

这就好像两伙人打架,最后打出了人命。你说,他们谁先动的手。如果没有监控,大家肯定都会说,就是对方先动的手,自己只是正当防卫;甚至有监控,大家也都会这样说。

当然了,事情的高潮随即而来了。

弟弟火并了哥哥后,弟弟的班底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赵武灵王也清理出局了。

可怜赵武灵王一代雄主,最后竟然在众叛亲离中凄凉而死。

赵王灵王之所以会在众叛亲离中凄凉而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赵武灵王高高在上,赵国的政治重心,就会偏离帝国都城。这让坐镇中央政府的军政大佬利益受到威胁。

我为什么说,赵武灵王是在众叛亲离中被清理出局的呢?

因为,叛乱者并没有直接杀死赵武灵王,而是把赵武灵王困在沙丘宫中,足足过了三个月,赵武灵王才在绝望中饥渴而死的。

类似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站队的过程。

因为类似的内容,会让大家清晰的感觉到。整个赵国,当时已没有人支持赵武灵王了。

否则,为什么没有人去营救他呢?

否则,为什么没有人会拿他大作文章呢?

如果按玄武门的逻辑去说。

赵武灵王也就是一个庸人,因为沙丘之变后,他还活着,却是什么风浪也无法翻起;关键是,还会活活饿死在沙丘宫内。

如果当时的赵惠文王是一个标准的成年人,而且早早参政。

赵武灵王的结局肯定更惨,因为在这种背景下,赵惠文肯定会把赵武灵武此前的功绩,也全部抹煞。总而言之,赵武灵王就是一个庸人,赵国当时的崛起,就是他儿子赵惠文王的功劳;更主要的是,赵武灵王就是一个糊涂蛋,所以听信太子的谗言,一心要害功高盖世的小儿子......因为不这样说,赵惠文王弑父上位,算怎么回事?

幸运的是,当时的赵惠文王只有十四五岁,虽然赵武灵王被他辗压的毫无还手之力,但是人们也知道,这只是时也势也。

赵武灵王非常富有传奇色彩,大约是因为三个原因。

第一、赵国在这个阶段,进入全面发展的时期;赵国的版图不断扩张。

第二、赵武灵王后来,竟然被自己儿子活活逼死,在一个没有食物的小院子里,呆了三个月,活活的饿死了。

第三、秦昭王之所以能上位,主要就是因为赵武灵王的大力支持。

秦昭王,在秦国历史上,绝对是一个无法跨过的人物。

秦昭王19岁上位;75岁才死去。在位46年。

更主要的是,秦昭王时代,最著名的将领叫白起。

这样牛气冲天的秦昭王能上位,就是因为赵武灵王的大力支持,你说赵武灵王牛不牛吧?

当时气吞万里的秦国,内政竟然还得让赵武灵王插手,你说赵武灵王牛不牛吧?

十八年,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而死。赵王使代相赵固迎公子稷於

燕,送归,立为秦王,是为昭王。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秦昭王上位

泪痕春雨漫评系列 漫评水浒(四十九) 进退失据的晁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武灵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被儿子活活饿死在沙丘宫的一代雄主
雄才伟略的赵武灵王为什么会饿死沙丘?
沙丘兵变之谜(上)
悲惨!赵武灵王竟然被儿子活活饿死!
扒一扒赵武灵王之死!为什么说赵武灵王的死,直接注定赵国的灭亡
实力虐狗丨战国最英雄浪漫的国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