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泪痕春雨漫评欧亚大陆史(五十四) 亚历山大东征波斯帝国第一战

说到战争,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战争都是在一个棋盘上进行。

换而言之,说到调兵遣将,说到后勤运输,那都是最高统帅随便拨拉一下棋子,就可以实现。

说到战争,我们更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双方统帅一言不合,就率领自己的小弟,到一个地方约架。

换而言之,说到打仗,就是两伙人,当面锣对面鼓的硬刚。

其实呢,只要我们对那些资料丰富详实的战史有所研究,自然会发现,战争从来就是这样打的。

因为真实的战争,从来都是小敌之坚也,大敌之擒也!

因为真实的战争,从来都是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不能守,则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最简单而言,你翻开红军、解放军的战史,你什么时候见过,我们在具体战役上,有以少胜多的记录?可以说,从来也没有过;因为我们从来都是以多胜少的!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栗裕这种全明星的豪华阵容,在敌强我弱的时候,也都是不断转战,从来不会玩什么以少胜多;只有在具体战场上,兵力占据绝对优势时,他们才会发动进攻。

西方的《战争论》,也在强调一个事实,在具体战场上,兵力的优势,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最伟大的统帅,在兵力处于劣势时,也会一筹莫展的。

《战争论》中列举了众多资料详实的战役,在这些战役中,不论多伟大的统帅,只要兵力不及对方二分之一,都注定无法取得胜利。

至于拿破仑,在最关键的战役上,只因为少了三万军队,就让对方打得万劫不复了。

如果我们看到,一倍优势的兵力在天平上,竟有比最伟大的统帅还大的重量,那么我们就不应当怀疑,在一般条件下进行的大小战斗中,不论其他方面的条件如何不利,只要有显著的数量上的优势,而且无需超过一倍,就足以取得胜利了。《战争论》

所以,你想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就必须得想办法在具体战场,拥有兵力上的优势。

《战争论》是拿破仑的秘书所写,更是西方最经典的军事理论著作;毛泽东军事思想更是我军的军事经验总结。

而《孙子兵法》也说了,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换而言之,在具体战场上,兵力处于劣势,必须得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只要我们知道这些军事的基本原则,自然就会知道,亚历山大在具体战场上,一而再,再而三的以少胜多,本身就是缺乏可信度。

因为,波斯帝国的大军统帅,都是何方神圣啊?他们又都是靠什么,在具体战场上,每次都会对亚历山大,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呢?

千万不要说,波斯帝国兵多将广。

在解放战争时,老蒋的军队绝对称得上兵多将广,关键是还有汽车、火车运输军队、物资。

但是,在具体战场上,老蒋的兵力一直都远远少于我方。

辽沈战役:我方的兵力是野战部队70万、地方部队30万;敌方的兵力是正规军48万,杂牌军7万。

平津战役:我方军队100万,敌方兵力52万。。

更主要的是,这还是在宏观的战役上,在具体的战斗中,我方的兵力优势就更明显了。因为在具体的战斗中,我方的兵力,常常是敌军的五六倍,至少也是三四倍。

在战役的部署方面,当着敌人使用许多个旅⑵(或团)分几路向我军前进的时候,我军必须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敌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敌的兵力,于适当时机,首先包围歼击敌军的一个旅(或团)。《毛泽东选集》

幸好,现代战史资料非常丰富,而且记述战争时,不会以文学化的形式出现。否则,我这样说类似的战争,肯定会惊掉许多人的下巴。因为我们能取得辽沈、平津战役的胜利,竟然都是因为我们的兵力,是敌人的两倍!这叫什么事呢?这怎么可能呢?

如果按古代记述战争的方式,说到辽沈、平津战役时,肯定都是我军只有十多万人,而敌人却有三十万、甚至五十万、一百万。只是因为我方统帅用兵如神,所以都能以胜多。

看到了吧,这才是真正优秀的统帅!

换而言之,我们的总兵力远远少于敌人,但是在具体战场上,我们还要永远占据兵力上的优势。

事实上,统帅真正需要比拼的能力,就是这种能力。

一个统帅能做到这一点,在战斗正式打响之前,胜负就已见分晓了。

既然如此,亚历山大作为西方历史上,号称最伟大的军事统帅,怎么可能在每次具体战役中,都会处于兵力上的绝对劣势呢?

显然是因为类似的记述,更容易让人感觉亚历山大的神功无敌。

如果我们说亚历山大在每次大战时,兵力都是对方两倍、甚至三倍,肯定会让人觉得,亚历山大也就是一个普通人。因为在这种背景下,打败敌人,还有什么可吹嘘的?

甚至而言,如果我们说亚历山大在每次大战时,兵力都与对方相当,肯定也会觉得,亚历山大也就是一个普通人。因为,在兵力相当的背景下,打败敌人,他有什么好吹的?

事实上,正是因为普通读者对战争的认知,就停留在这种境界,所以古代战争的记述,通常都是各种耸人听闻的以少胜多,以至于五千破十万;七千破三十万;五百破十万的战役,都出现所谓的正史上。

甚至而言,因为普通读者对战争的认知水平,就停留在武打小说的境界,所以古代演义故事中,通常都是武将单挑决定胜负。

许多人总奇怪,我怎么从来不从军事角度分析历史。

因为,史书上记载的古代战争,通常都是充满文学化的。就好像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时的几场大战,都是千篇一律的,敌人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大举来攻,亚历山大率领绝对劣势的兵力,在某个地方与之正面硬刚。

然后呢?亚历山大靠巧妙的安排,以及它的神功无敌,就把敌人打残了!

这种战争,你叫我怎么分析?

每当看到这种场面,都会让我想到武打小说的场面。

总而言之,一个身形瘦弱的少女,一个身形瘦弱的书生.......通过神奇的武功,就把三五个、甚至十多个彪形大汉打翻在地了。

类似的场面,可能许多人会相信,而且会详细分析它的可行性;总而言之,四两拨千斤啊;总而言之,巧劲啊、内力啊、卸力啊、借力打力啊。

但是面对类似的场面,我通常是不置可否的。如果硬让我说,我只会说,它一点也不科学啊。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

亚历山大越过达达尼海峡后不久,就与波斯帝国,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因为战争在格拉尼库斯河附近,所以史称格拉尼库斯河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马其顿是国王(亚历山大)领衔出战,波斯帝国是驻小亚细亚的最高军政长官出战。

从双方的阵容看,如果说波斯帝国会拥有兵力上的绝对优势,本身就缺乏可信度。

格拉尼库斯河,位于达达尼海峡不远的地方。

它距离波斯帝国都城,有2500公里的距离。

关键是,这个地方的周围,遍布希腊城邦。

从这些已知的客观条件去看,如果说波斯帝国会拥有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同样也是缺乏可信度的。

许多人常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每当我们试图论证,某个著名的统帅,在某个著名的战役上,兵力绝不可能处于劣势时,就是在贬低或抹黑这个统帅。

因为以他们对军事的理解,难免会根深蒂固的认为,那些在具体战场上,以少胜多的统帅,才是真正优秀的统帅;你说这个统帅是在兵力相当,甚至兵力占优时才取得胜利,本身就是在贬低或抹黑这个统帅。

其实呢,这只是我们的错觉。

幸好,现代战争的史料非常详尽。否则,当我们一再说,辽沈、平津战役中,我方的兵力远远超过对方时,难免也会让许多人认为,我这是在贬低我方的军事统帅。

因为,我方怎么可能,就是靠人多势众取得胜利呢?

真正的问题是,战争是在一个几十万、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平面上展开。

在总兵力相当,甚至总兵力处于劣势的背景下,你能在一个具体的战场上,拥有兵力上的绝对优势,本身就证明你有着过人的军事才能。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我在前面的章节中就曾分析过,波斯帝国在小亚沿海地区,通常不会设置太多的常备军,因为在这种远离帝国政治中心的地方,设置太多的常备军,本身就容易滋生割据势力。

所以,在亚历山大越过达达尼海峡后,波斯帝国在小亚的军政中心,就曾出现过战略分歧。有人认为,应该阻止亚历山大深入小亚细亚;有人则认为,应该尽量避免与亚历山大作战。

类似的战略分歧,之所以会出现,显然是因为当地的军事力量,对亚历山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也没有明显的劣势。

如果他们的兵力处于绝对的劣势,他们肯定会选择死守某个城池,然后任由亚历山大率军席卷周边不设防的城池、村镇;甚至而言,还会选择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因为在这种背景下,盲目出战,本身就是错误的,而且是毫无争议的。

如果他们的兵力处于绝对的优势。

他们自然会倾向于主动出击。毕竟,在这种背景下,都不敢主动出击,那直接认输得了!因为在这种背景下,你都不敢主动出击,就意味着,你永远只能被动挨打了,直到被对方打倒在地。

问题是,他们的兵力,与亚历山的兵力相当,自然会犹豫不决。

一切是显然的,在这种背景下,主动出击,多少有些凶多吉少。

但是在这种背景下,死守城池,任由亚历山大席卷周边广阔的地区;甚至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它更不是个事啊。

总的来说,这场战役的细节过程,我们永远无法得知了。

因为按史书的记载,大约就是这样简单,双方在格拉库尼斯河附近,进行了一场约架;然后双方领着小弟到达那里,经过一番对恃之后,就开始硬刚起来。

虽然整场战役的过程,被记述的非常生动细致、而且画面感十足。但我总感觉,它的文学性更多于史实性。

所以,说到这场战役,最基本的事实,只有以下几点。

第一、这场战役,是在格拉尼库斯河附近展开;这里在波斯帝国的西北边境,而且遍布希腊城邦。

第二、马其顿军队的统帅,是马其顿国王;波斯帝国的统帅,是驻小亚细亚的最高军政长官。

第三、双方兵力应该是大致相当。

第四、这场战役,以波斯帝国大败而结束。

取得胜利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亚历山通过暴力、怀柔,很快席卷了小亚细亚的大部分地区。

当然了,这只是亚历山大东征的开始。

因为夺取小亚细亚后,亚历山大还想夺取叙利亚、腓尼基、埃及;更想夺取现在的伊拉克,还想夺取现在的伊朗.........。

为了阻止亚历山大顺着小亚细亚,继续侵入叙利亚;公元前333年,波斯皇帝亲率大军,在伊苏斯找了一块地方,与亚历山大展开了一场决战。

很不幸,这场大战中,波斯帝国再次惨败。而这次惨败,意味着波斯帝国不但丧失了小亚细亚,更丧失了叙利亚、腓尼基、埃及,以及现在伊拉克西部地区。

在这种背景下,波斯帝国只能退守幼发拉底河一线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亚历山大东征波斯帝国第二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帝国兴亡史系列——亚历山大帝国2
格拉尼卡斯河战役:亚历山大东征与马其顿撬开亚洲的大门
古希腊曾发生过什么战争?详细讲解每一场战役
名将风云榜之战神传说—令地球颤抖的世界十大军事霸主
揭秘英国人眼中的十大军事统帅:中国的竟是他!
比秦始皇还厉害的人,荡平了波斯帝国,建立的王朝比秦始皇还辽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