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泪痕春雨漫评两汉历史(二十八)钜鹿决战 渐渐拉开序幕
大秦帝国灭亡之际,帝国的军事主力,似乎始终是章邯率领的刑徒大军;而帝国的正规军,似乎看不到了踪影。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难免会感觉奇怪,大秦帝国的正规军都到哪里去了?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难免会感觉奇怪,大秦帝国为什么不抽调正规军进行平叛?

其实呢,帝国一直在抽调正规军进入平叛战争。
只是因为章邯率领的刑徒大军,规模太大,而且表现太过优秀。
在这种背景下,陆续抽调回来的正规军,怎么看也好像是配角,甚至只是群演般的存在。

最经典的就是王离。
王离是秦国名将王剪的孙子。
秦始皇称帝后,第一次东巡时,王离是随行者中,地位最高的人。[注]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
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

李斯、赵高合谋除掉蒙恬、扶苏时,王离就是北部边防军的三号人物(其地位仅次于扶苏、蒙恬),而且随后就接替了蒙恬的职位。[注]
[注]: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但是以王离的身份地位,作为大军统帅,只要他与章邯站在一起,我们通常也只会注意到章邯,而很少去关注王离。
我简单搜索了一个《史记》电子版,发现整个《史记》中,王离的名字,大约出现22次;而章邯的名字,却足足出现80次之多。
大秦帝国灭亡之际,军界地位如王离这样的统帅;与章邯相比都黯淡无光;其它人更不用说了。

章邯率领骊山刑徒,平定六国故地的叛乱,本身就是权宜之策;当帝国有了充足的准备后,自然会抽调北部边防军,不断投入六国故地。
但是,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帝国正规军,进入已失控的六国故地,就如一块块的巨石,投入了决口的江河中,根本无法有效抑制洪水的泛滥,相反只会让大部分石块都被冲得找不到了踪影。

更主要的是,章邯大军虽然由刑徒构成,但是他本身就是一个大集团军(在投降项羽时,还有二十万之众)。在这种背景下,虽然帝国的正规军陆续进入六国故地,但是六国故地的领衔主角,依然是章邯。


钜鹿之战的序幕,是以王离率军大败张耳,拉开序幕的。
问题是,我们的目光都集中在章邯身上,所以王离这种级别、地位的统帅,怎么看都好像是个跑龙套的存在。


张耳被王离包围在钜鹿城内,不断向诸侯联军求救。
在这种背景下,赵系、魏系、齐系、燕系、楚系诸侯军队,开始络绎不绝的向钜鹿方向集结;而秦军主力呢,也开始不断向钜鹿方向集结。

因为历史上的钜鹿之战,常常被写成了项羽的神话故事。
所以,我们常常模糊了各路诸侯在钜鹿之战中的作用。好像各路诸侯,在钜鹿之战中,就是一些打酱油的存在。有他们不多,没有他们不少。因为钜鹿之战就是项羽神功无敌的结果。

其实呢,钜鹿之战的胜利,就是各路诸侯联手行动的结果。而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的作用,无非是他用天才的领导才能,让一群乌合之众的诸侯联军,实现了一次空前规模的协作。

集结在钜鹿一线的秦军主力是40万。
一部是王离所率的大秦正规军;一部是章邯所率的秦国刑徒大军。

集结在钜鹿一线的诸侯联军,有多少呢?
数字肯定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

当然了,这里的兵力,无论秦军还是诸侯联军,都不只是单纯的野战部队,还包括各种后勤辅助的数字。

我为什么说,集结在钜鹿一线的诸侯联军,数字会远远超过秦军主力呢?
原因非常简单,如果诸侯联军的数量,少于秦军主力,他们就无法有效牵制秦军主力了;在这种背景下,秦军主力就有充足的力量,一边围困钜鹿的守军;一边围点打援,不断歼灭靠近钜鹿的诸侯联军。
但是,在钜鹿之战正式开始前,双方军队始终是互相钳制的状态;换而言之,秦军没有不断歼灭靠近钜鹿的诸侯联军;诸侯联军虽然不敢主动进攻秦军主力,却也是络绎不绝的向钜鹿方向集结。

类似的战略态势形成,必然是双方的兵力相当!
因为只有兵力相当的背景下,双方都谁也不敢轻举妄动,生怕轻举妄动会给对手留下破绽。如果秦军拥有兵力的上的明显优势,自然可以在钜鹿一线进行各种各样的围点打援,让任何接近钜鹿的诸侯联军,都会被一个个的歼灭。

而且考虑到秦军主力,是由两个组织严密的集团军(王离、章邯两大集团军)构成;诸侯联军却是由众多自成系统的军队构成。
所以后者必须得拥有数量上的优势,否则,依然无法构成双方钳制的态势。

说到钜鹿之战,通常有这样一种错觉,那就是40万秦军,先汇集于巨鹿城下;接着就是张耳派张敖、陈余突围搬救兵。于是,诸侯联军开始陆续到巨鹿城下,但是谁也不敢向秦军发动进攻。
最后,项羽率军冲向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于是,诸侯闻军开始出战,帮助项羽收拾战场。

实际上,更接近真实的情景应该是这样的。

先是王离领秦军主力攻打赵国,把张耳围困在钜鹿。
接下来,诸侯联军为了援助张耳,就开始陆续赶往钜鹿;在这种背景下,秦军也开始调集军队,不断赶往钜鹿附近。换而言之,双方都应该是陆续增兵的,而且兵力对比上,秦军从来也没有占据过优势。

否则,40万秦军包围巨鹿,且不说张耳能不能守住钜鹿?
就算张耳能守住钜鹿,秦军拥有这样绝对优势兵力的,那赶来救援钜鹿的诸侯联军,哪有机会在钜鹿附近安营扎寨呢?
更主要的是,在这种背景下,秦军有着绝对充裕的兵力,对靠近钜鹿的诸侯联军,进行各种各样的围点打援;换而言之,他们可以在钜鹿外围设置各种各样的埋伏,让任何试图靠近钜鹿的诸侯联军,都会有来无回,一枝枝的消失在靠近钜鹿的路上。

类似的事情没有发生,本身就证明,双方在钜鹿都是逐次增兵的;谁也无法在这个战场上,拥有真正的兵力优势。
在这种背景下,诸侯联军自然不敢主动进攻秦军;秦军也不敢主动进攻诸侯联军。于是,大家就在钜鹿一线相持着。

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双方的主要突破口,就是某一方集结的兵力,渐渐占据了优势.....
但是双方的战争潜力总有限的,所以双方不断增兵到一定阶段,就再也无法突破了。于是,就只能由某方冒险出击,打破僵局了。

而项羽可以取得钜鹿之战的胜利,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任何巨大的成功,都不可能是某个人神功无敌的结果;任何巨大的成功,都是发生在特定背景下的。
但是,英雄传奇的故事,通常会模糊那个特定的背景;于是,让我们总会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巨变,都是某个英雄人物只手托天的结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项羽用三万兵力能打赢彭城之战, 为什么十万兵力打不赢垓下之战?
长平之战阬杀的赵卒真有四十万吗?——古战史之谜
秦帝国的灭亡
项羽拥有天下四分之一地盘,为什么兵力少于刘邦?
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此时的项羽处境比刘邦更危险
历史上的韩信到底有多牛?从流浪汉到大将军,他只用了四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