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 (八)开辟南方战场

当河北一片混乱,尤其是当朔方军从山西抽出手来进入河北后,燕帝国的中央指挥部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河北大乱的时候,安禄山只给了史思明五千精锐,当朔方军源源不断的进入河北的时候,燕帝国中央也基本采取的是对等战术,你来二万,我就增援二万,绝不多派。从我们一般的角度去思考,既然河北失火,那我应该赶紧去灭火,李光弼不是带了五千人来河北搅局吗?我赶紧派个一两万大军去消灭他呀。郭子仪不是带了两万部队来势汹汹吗?我为什么不赶紧派个三五万部队去打败他们呢?

但是安禄山面临的局面显然比我们想像的要复杂的多。安禄山手里固然有十万大军,可问题是,当你要用这十万大军来覆盖一千六百多里的漫长战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手里的这点部队怎么排,也会感觉到不够用。

唐帝国有八到十万的西北边军集结在了潼关方向,面对近在咫尺的强大敌人,燕帝国在陕郡和洛阳附近,怎么也得驻扎个五万精锐部队,不然这大股强敌一旦冲出来,只怕燕帝国的首都立马就要拉稀。也就是说燕帝国怎么排,手里的机动兵力也就四五万,你现在就要选择了,你是不是要把这四五万机动兵力全部投到河北去救火呢?理论上这样的决策并不奇怪,可是这种决策有一个重大前提就是,你派出了四五万大军,要真能够把火给救了!

如果安禄山派出四五万大军给史思明,就能够获得一举歼灭哪怕是重创唐军郭子仪部的机会,我想安禄山和燕帝国的中央参谋们,多半会毫不犹豫的去搏一把。可问题是只要回顾下这个系列的第一节,我们就会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你如果真拿出四五万的大军,期冀一举消灭郭子仪部唐军,那郭子仪部多半就立马撤回山西了,到时候你这四五万大军打算怎么办呢?人家在山上,你想要穿越险峻无比的井陉去进攻他,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件事,可你的部队一旦耐不住寂寞调到其他战场,我胡汉三马上又下山打回来了。

最后,燕军就只能是前线留一半,后方留一半,被唐军给彻底钉死在原地,彻底失去机动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帝国广阔的南边再组织起一支部队进攻,你拿什么去挡呢?我们或许会想,那我也继续招兵买马呀,我把我的部队再扩充个三五万,七八万,大约就能抵挡住帝国其他地方的部队了。但是如果燕帝国就是这么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燕帝国的大军都彻底被唐帝国的部队给锁死了,河北河南广阔土地上的人民,地方官员们,又凭什么听你调遣呢,你燕帝国又拿什么来吸引人们加入你的队伍呢。

一个新兴的,在叛乱中成长的帝国,就好比在一个被超级独角兽垄断的领域,推出了一个新的公司,你是绝对没有今天一百,明天一千这样慢慢蚕食人家份额的机会的。你如果不能最快速度抢夺大批客户,如果不能迅速把广告打进全宇宙,那习惯了老牌子的客户,很快就会抛弃掉你,敌人也会很快用各种手段把你挤出市场。

对于燕帝国来说,想要坚持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不断让唐帝国的官民们紧张,恐慌,让他们产生唐帝国的天只怕马上就要变了的想法。不然,你是唐帝国的臣民,面对一个磨磨唧唧的叛军,你也会忍不住冲动起来,想要去逮着敌人的小股部队,后勤民兵们,狠狠的揍一把的。因为你稍微晚动手一点,没准就错过这个当英雄得名又得利的大好机会,当越来越多的大胆的家伙加入到打击燕帝国的行列,那谁也不敢再和燕帝国眉来眼去了,甚至连不积极也不敢了。大家都争先恐后打击反革命,你要不积极点,等到事后帝国的部队回来跟你拉清单,你只怕当场就得傻眼。

燕帝国不能忍受被动挨打的局面,他必须要出击,必须要继续进攻,可是向哪里进攻呢?

既然要进攻,就必须要进攻有战略意义的地方,帝国的首都很有战略意义,可是已经有不下十万的精锐部队堵在潼关,燕军兵力不足,地势不利,根本过不去。山西很有战略意义,可是山西在高处,到处险关,何况还有帝国精锐的朔方军和河东军守在这里,燕帝国的军队也没有任何机会。

现在全国最有战略价值的目标,就剩下南方的运输补给线路了,毕竟你首都、山西再牛,再厉害,没有了来自江南的粮食和钱物的支撑,那也是撑不下去的。第一节给大家介绍过帝国的漕运,正常年间帝国的漕运主要是从淮河通过大运河到黄河,现在黄河沿线已经在燕帝国的掌握之中。唐帝国现在要从南方运粮运物资,就只能走长江-汉江的备用路线,如果燕帝国能够一举破坏、封锁这条江汉生命线,唐帝国首都很快就会陷入到饥饿与恐慌之中,不战自溃。

江汉生命线是条绵延几千里的漫长的运输线,燕帝国要切断这条生命线,大体上有四种不同的方向路线可供选择。

我们看下上面的地图,最西边的A线是南阳方向,目的地是汉江边的襄阳,B线是信阳方向,一直打到长江边的武昌,C线是商丘(睢阳)-寿春-合肥方向,燕军先进入淮河,再南下到长江,D线是山东方向,途径徐州南下到扬州。

A线和B线更多的是切断,襄阳和武昌都不算这里不是帝国最主要的粮食物资基地,但是你的粮食运送必须要逆长江途径武昌,逆汉江途径襄阳,我把这里占领了,你就过不去了,我就切断了你。C线和D线更多的是破坏,合肥以下到扬州就是帝国最富裕的江南地带,燕帝国要做的就是沿途烧杀抢掠,大肆破坏,使得这里短时间内不再有向帝国输送的能力。

比较起来,切断显然要比破坏更有力,跑到遥远的江南去破坏,第一路途遥远,而且破坏一个地方耗时长,难度大,拉仇恨还费力不讨好。第二,派出去的将领到了富裕而又遥远的东南,还能不能可以掌控就变得很难说了,孙权以来,东南就成为了可以和中原掰手腕的地方,安禄山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最后就混个类似北周北齐和南朝鼎足而立的局面,那就玩笑开大了。第三,即便燕帝国能找到忠心耿耿的将领,顺利的破坏了江南,毕竟也只是破坏了一部分,湖北河南南部还是可以向帝国输送钱粮物资,这效果就比不上彻底切断来的更直接干脆。

暂时排除掉破坏的C线和D线,接下来是在A线和B线中做选择题,通常来说,都是会排除掉B线的。因为B线向南到武昌,必须要穿越高大的桐柏山,打过去不容易,打过去了围困武昌,想向那里送粮食,也很不容易。

因此,权衡利弊之下,燕帝国选择向南阳方向开辟第三战场。756年四月,在潼关陷入僵持之际,在河北郭子仪东出,已经打得史思明捉襟见肘的紧要关头,燕帝国又派出了大将武令珣、毕思琛带了二万精兵,南下南阳。燕军总共步骑十万南下,洛阳方向至少要留五万部队看着帝国首都方向的大军,河北又调回了二万五千部队勉力防守,黄河沿线广阔的占领区到处都需要部队驻守,手里能够机动的部队也就这么两万了,现在一股脑全部投出去到南阳,燕帝国这次已经是孤注一掷,下了血本了。

南阳盆地在洛阳南边,东西南北几乎都被山区和大河包围,只有东北方向的叶县有一道口子,要想从开封、郑州一带下南阳,这里就是必经之地。唐帝国的中央领导们,拿起地图一看就知道,如果要切断帝国的江汉生命线,南阳方向是敌人最有可能进攻的地方。因此,在燕帝国还没有动的时候,唐军就从广东军区(岭南)、贵州军区(黔中)和湖北军区(襄阳)调集了五万部队,由鲁炅率领,驻扎在南阳的东北入口叶县。

当燕军武令珣、毕思琛部来犯的时候,唐军大致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与燕军你一刀来我一枪的野战,要么依托城池与地形固守。

唐军南阳兵团的部队都来自遥远的南方,虽然名义上有五万,但是现在是否真的都赶到战场了,不好说。即便全部集结到了前线,这些部队也是长期远离战场的二线部队,战斗力和燕军的差距非常大,唐军的指挥官不愿也不敢与燕军展开野战。

既然不敢野战,那么就只能固守,固守也有两种战术可供选择,要么依托叶县的城池,要么依托山川河流形成的有利地形。叶县长期以来都是中原腹地,离前线相当遥远,因此城池就不是按照军事要塞来修的,而且叶县是个县城,城池很小,几万部队挤进去,队伍无法展开,与敌接战的时候就发挥不了人数优势。叶县从来不是帝国的仓储基地,这么多人一旦被对方围在城里,到时候去哪给这么多人找吃的喝的就是个大问题。最后,唐军指挥官鲁炅思来想去,还是选择了依托周边的山川地形来组织防线,具体到眼下的叶县战场,就是沿沙河(当时叫水)南岸布阵,与唐军隔河对峙。

沙河是淮河的支流的支流,由西向东流经叶县东北方向,四月已经开始进入涨水季,沙河的水是比较深的,必须要通过船只才能渡河。而燕军要达成攻占南阳的战略目的,必须要走叶县,要走叶县,就必须渡过沙河,因此,唐军鲁炅部就沿着沙河南岸,修筑营寨,四面深挖壕沟,想通过坚固的工事和河流来与燕军对峙。

这样的战场布置和战术,其实和郭子仪在河北对付史思明部的战术是一致的,他的优点是正面很难突破,缺点就是缺乏机动性,进攻的主动权在燕军手里。对此,燕军充分利用了当地四五月春夏之交常刮的西北季风,向西边沙河的上游行进,绕开唐军的正面后渡河,在唐军正面的西北侧利用秸秆和其他燃物纵火。大火升起了浓烟,浓烟在猛烈的西北季风的带领下,大量涌向唐军阵营,导致唐军失去能见度,阵型混乱,四散奔逃,燕军随后侧击唐军,唐军大败,叶县失陷,五月四日,燕军进围南阳。

水之战燕军充分利用了天时地利,巧妙的通过火攻的战术,收获了一场大胜。而唐军指挥官鲁炅面对燕军采用的战术,其实和上一节郭子仪嘉山会战采用的战术,在本质上都是稳守反击,但为什么郭子仪大获成功,鲁炅却收获了惨败呢?根本原因在于,稳守反击,稳守反击,稳守与反击,缺一不可,郭子仪之所以能够守的史思明毫无脾气,恰恰在于其多次组织有力的反突击,每每在燕军最不想战斗,最不能战斗的时候发动犀利的反击。而鲁炅部在部队战斗力与指挥官的指挥能力上,都不足以组织起对燕军的有效反击,让燕军可以从容的大范围的调动自己的部队,这就使自己陷入了彻底的被动挨打之中。

水之战后,唐军损失了至少一万以上的部队,被迫撤退回南阳,彻底被燕军围困。然而南阳城是一座大城,城防高大坚固,城中物资储备丰富,唐帝国又先后从首都方向和南边的襄阳方向组织救援,燕军虽然全力发动进攻,却长时间无法攻克南阳。燕军虽然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但是长期无法攻克南阳,战略目的无法达到,燕军的南线战场迟迟无法取得进展。

至此,洛阳、河北和南线战场全部陷入困境,燕军十万部队已经被用的一干二净,手里的牌算是彻底打光了。看起来,安禄山和他的燕帝国似乎已经摇摇欲坠了,那接下来会有奇迹发生吗?

关注公众号 关注扁舟听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鲜为人知的一支红九军
真正的怛罗斯之战:唐军虽惨败犹荣,阿拉伯就此走向人生巅峰!
在安史之乱中死守南阳有功的鲁炅,为何以畏罪自杀告终?
阿富汗战场:“皇协军”部队
唐初大将李谨行:能够陪葬乾陵的唯一的异族藩将
当大唐铁骑遭遇阿拉伯精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