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二) 外戚、宦官轮流坐庄

东汉帝国的权力斗争,一直以一种离奇的、独特的形式出现;那就是外戚、宦官集团轮流坐庄。

说得具体点,老皇帝死后,通常总是让外戚辅政,接下来就是外戚专权;小皇帝长大后,再率领一批宦官把专权的外戚杀了,然后就是宦官专权。

如果我们把历史当童话看,那些曾权倾朝野的外戚都太傻了。因为拉出个智商正常的人,都会知道,小皇帝成年后,就会联合宦官清洗他们,但是他们却都只能眼睁睁等着自己全家死于非命,就是无法避开这种近于宿命的结局。

皇帝看梁冀不顺眼,说了一句“跋扈将军”。梁冀直接就把小皇帝弄死了,关键是以后谁当皇帝,也是由梁冀说了算;于是梁冀又拥戴了一个小皇帝。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以梁冀的实力,为什么最后竟然也会让小皇帝率领宦官灭掉呢?

要知道,在梁冀之前,已有好几波专权的外戚,被小皇帝领着宦官集团灭掉了,梁冀面对这种简单的历史事实,怎么是一点警觉性也没有呢?

小时候看东汉历史,我总觉得,如果我处于梁冀等人的位置上,我一定会在权势如日中天之时,把宦官集团清洗出局。因为皇帝随时可能依赖宦官集团翻盘,早已成为一个路人皆知的事实。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社会经验越来越多,我却没有这种自信了。因为这种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这种随便拉出一个小朋友都能想明白的问题,当时真有人想不明白?

如果我们把历史当童话看,东汉的皇帝也都太傻了。因为外戚专权的弊端,随便拉出一个路人也知道;关键是,东汉的皇帝,大都饱受外戚专权之苦。

汉质帝刘缵只因为说梁冀是跋扈将军,就被梁冀毒死了。

汉顺帝刘保作为先帝唯一的儿子,而且早已立为太子,就因为他不能让外戚阎氏满意,遂无法继承皇位,直到宦官集团灭掉阎氏后才登上皇位。

汉灵帝死前,想让刘协(汉献帝)继续皇位,就因为刘辩(汉少帝)是何进的外甥,所以刘协就只能靠边站了。

从这层意义上,皇帝的命运就掌握在了外戚手上。更主要的是,西汉帝国之所以无疾而终,也是外戚王莽专权的结果。

而且从许多历史内容去看,皇帝压制外戚很简单啊。

比如,宋武帝刘裕在布置身后事时,那是直接了当的说了,“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宰相,母后不烦临朝”。于是,刘宋政权就从来没有外戚的权的事。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东汉的皇帝一再身受外戚之祸,控制局势之后,为什么依然重用外戚呢?简单的去看,自然是东汉的皇帝都一个比一个愚蠢,一个比一个不懂得吸取历史教训。

小时候看东汉历史,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是东汉的皇帝,当我从外戚手中夺回权力后,我做的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想办法压制外戚的力量;换而言之,我绝不会让这种历史悲剧继续重演。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社会经验越来越多,我却没有这种自信了。因为这种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这种随便拉出一个小朋友都能想明白的问题,当时真有人想不明白?

如果把历史当童话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地球人人都知道,宦官专权就会危害天下,但是东汉的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都是毫无例外的信任宦官。

虽然表面上看,这应该也可以证明东汉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傻。

问题是,最惊人的历史事实却是,历史上沦为傀儡的皇帝多的去了,但是除了东汉皇帝,有一个傀儡皇帝曾依靠宦官翻盘的吗?显然是没有的!

东汉的小皇帝,一个接一个的,都可以利用宦官的支持,在绝境中翻盘成功,把控制自己权臣打得万劫不复;其它时代的小皇帝,似乎都无法复制类似的成功。

我相信,两晋南北朝的小皇帝们,只要看过东汉的历史,肯定会羡慕的两眼都是泪光。因为东汉帝国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弱智,但是小皇帝大都可以在绝境中翻局成功,而两晋南北朝的皇帝呢,大多数都被权臣欺负的毫无反抗之力;所以帝国就如走马灯一样;皇帝被废被杀成了家常便饭。

其实,从这个最简单的事实,我们大约就可以看出来,东汉的宦官政治,是一种精心设计出来的政治格局,否则它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成为皇帝对付权臣的杀手锏。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汉献帝依然拥有这种杀手锏,他与曹操博弈时,筹码就会更多了;如果曹髦拥有这种杀手锏,他与司马昭博弈时,筹码也会更多了。但是,他们都也没有这种杀手锏,所以面对曹操、司马昭只能无可奈何,甚至血溅五步了。

基于皇权政治的利益,它永远也不希望人们能看清政治博弈的真正内幕,因为人们对相关内幕了解的太多了,自然不会觉得皇权有多么神圣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了这样的内幕,自然会知道,皇帝可以高高在上,仅仅是现实利益博弈的结果。

从这层意义上,外戚、太监相互制约;外廷、内廷相互制约,就是东汉帝国的基本国策。换而言之,这种事实虽然被人们非议的一塌糊涂,却没有一个东汉皇帝会试图改变它。

因为类似的原因,皇帝虽然在亲政前,饱受外戚专权之苦;在亲政后依然会坚定不移的继续贯彻这种政治制度;因为这种政治制度虽然充满了弊端,但是想设计出一种比这更好的政治制度,却实在不是随便拉出一个皇帝就能做到的。

也正因为这种原因,外戚虽然明知道,自己全家人的生命,以后随时可能终结在宦官集团手中,却无法改变这种命运。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宦官集团作为帝国最举足轻重的军事、政治集团,是受到制度保护的;说得具体点,就是老皇帝在临死前,会给宦官集团分配大量的军事、政治资源,而这种军事政治资源是实打实的,它并不是换一个皇帝、换一个执政官就会消失的。

也正因为这种原因,小皇帝不服大将军梁冀,大将军梁冀马上把小皇帝谋杀了,关键是谋害杀小皇帝后还啥事也没有;而且谁当皇帝,就是由梁冀说了算。

问题是,梁冀如此不可一世,就是无法灭掉自己宿命中的克星(宦官集团);最终还让小皇帝在宦官集团的协助下逼死了。

其实呢,东汉的政治格局,就有些类似两党执政,士大夫集团与宦官集团轮流坐庄。而皇帝处于两大利益集团的平衡点上,自然可以居中调节,让谁也无力窥视他的权力。

在通常时候,宦官集团由皇帝亲自领导;士大夫集团则由外戚代为领导。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年富力强时,宦官集团的权力就会受到强化;皇帝幼小时,宦官集团的权力就会受到削弱。但是不论怎样变化,这两大势力集团一直都是并存的。

在这种两大势集团并存的格局下,皇权自然可以高高在上,因为两大势力集团总会存在竞争,皇帝只要成年,想打击谁,也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了,在皇帝眼中,宦官集团永远是值得他信任的力量,所以他们支持的天平,总会倒向宦官集团。

因为宦官集团本身,并不具备威胁皇权的实力,恰恰相反,他们永远也无法离开皇权独立存在;但是士大夫集团却不同,他们表面上都说自己忠于帝国的、忠于皇帝的,但是如果没有其它外力制约,谁会把皇帝当回事呢?

关于这一点,只要看看一心清除宦官集团的袁绍、曹操,后来是怎样对待皇帝的,我们就可以知道了。我们也可以从魏、晋南北朝那些层不出穷的短命帝国看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外戚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他永远是在士大夫集团、宦官集团夹缝中存在。只是因为皇帝常常让他们处于这两大利益集团的平衡点,所以他们自然变得风光无限,好像无所不能了。但是他们显然都也无法超越这种政治格局,最后通常都会死在这种权力斗争的夹缝里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皇帝为什么要重用外戚、宦官?
探究︱宦官专权?外戚乱政?东汉到底因何衰亡?
东汉的宦官与外戚两大集团,如何一步步走向同归于尽?
失控的权力争夺:自掘坟墓的皇权
释读中国历史155:是这个10岁登基的小皇帝,让宦官登上了政治舞台
外戚宦官在东汉轮流坐庄,彰显精巧的权力布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