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敢横刀立马

扁舟晚唐系列之大唐的重构(十三)

帝国在763年初就掌握了黄河流域,但过去了整整两年,帝国的漕运却毫无动静。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对于是否要恢复漕运,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到千年,就会发现除了汉武帝、唐玄宗这样雄才大略的君王的时代,其他时候漕运往往处于半停滞的状态。
所以,帝国的普遍官员们都认为,漕运属于那种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办好的事。
现在的帝国百废待兴,国力孱弱,哪来的能力从东南千里迢迢的运粮食到首都长安呢?
当然,这是比较好听点的说法。
说点不好听的,那漕运就是属于汉武帝、唐玄宗这种祸国殃民的老大的专利。
你看看这两个老大,好大喜功,不惜民力,最后都把国家折腾成了一团乱麻。
所以,皇帝你可别学这二位,把祖宗百年的积累都给败没了。
这漕运,您就还是老老实实运点轻货(绢帛)拉倒。
在众多反对意见中,旗帜鲜明的提出要恢复漕运的,是来自山东的刘晏。
刘晏是著名的神童出身: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这是三字经里的一段内容,让刘晏成为此后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少年时的偶像。
这段故事大约是这样的:
刘晏的爷爷和父亲都当过县长和副县长,算个官二代,家族在地方上有点地位。
当年玄宗皇帝封禅泰山,途径刘晏的家乡,刘晏的父亲认为机会来了。
于是他父亲拜托地方大佬把儿子以神童的身份推荐给皇帝,还附上了小刘晏写的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
皇帝一看刘晏的文章,立即认定,这肯定是请人代笔的,要宰相张说当场出题考校,结果九岁的刘晏对答如流。
皇帝大为惊奇,官员们随即吹捧盛世出神童,这是天降祥瑞。皇帝龙颜大悦,当场就赏了刘晏一个秘书省正字的官。
秘书省正字,简单理解就是给皇帝做文稿校对的秘书,级别正九品下。
虽然只是帝国最小级别的官员,可这毕竟是正官啊。而且,刘晏当时只有9岁(有说7岁)啊。
皇帝的这个任命,让刘晏成为帝国通过考试当官的最小的官员。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不通过家族门荫,年仅9岁而成为帝国的正式官员,大约也是独一份的。
刘晏以载入史册的神童形象出身,然而我们随着连载的介绍,会越来越感受到:
长大后的刘晏,和留在历史印记中的大神童形象相去甚远。
他越来越没了羽扇纶巾的书生派头,越来越像一个土豹子和泥腿子。
图13.1 刘晏画像
是不是有点扯远了,刘晏九岁做官,起点很高,因此才28岁就做到了县令,开始了十多年的基层沉浮。
刘晏在基层的作为没有太多史料,但他多半给上级留下了善抓经济和作风扎实的好印象。
安史之乱爆发,帝国的经济一片混乱,第五琦登上了时代的舞台,火箭般蹿升为帝国的常委(宰相),而刘晏和元载是当时第五琦的主要助手。
随着第五琦主持的货币改革遭遇惨败,他从此退出主席台前列,元载和刘晏逐渐接手第五琦的工作。
元载比较会来事,也比较会当官,很快就代替第五琦坐上了火箭,成为帝国的首相。
刘晏此时和元载的关系比较好,在元载的大力推荐下,刘晏也一度成为常委,迈上了人生巅峰。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吐蕃攻破长安,帝国当时的班子都要承担领导责任,死太监程元振倒台,常委班子也来了回大换血。
会来事的元载继续做他的首相,其他位子都换了人,刘晏也从常委位子上下来,此后再也没有登上过这个宝座。
13.2 元载画像
刘晏虽然下来了,元载却没有忘记刘晏,给了他一个新的职务——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使,同时还命令相关地区节度使在赋税劳役等相关问题,需要向刘晏汇报,并且刘晏可以便宜行事。
我们有了前两节的基础,很容易看出刘晏这个新任命主要的职责就一个——恢复漕运。
然而,面对帝国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现状,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刘晏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随即开始了数月的仔细的实地考察,然后向自己的老领导元载,写了封信汇报工作。
刘晏在给元载的信里详细列举了当前局势下漕运面临的困难,归纳起来有四点:
所可疑者,函、陕凋残,东周尤甚。
…五百里中,编户千余而已。居无尺椽,人无烟爨,萧条凄惨,兽游鬼哭。
…今于无人之境,兴此劳人之运,固难就矣,其病一也。
首先,漕运最关键的根据地洛阳已经彻底败落。
回顾下安史之乱连载,荡平史朝义的时候,在回纥带头,鱼朝恩和仆固怀恩等等众多大佬们的努力下,洛阳自然观光风景无人区已彻底完工。
从陕郡东下,直到郑州,中间五百里的昔日繁华圣地,而今户口已不满千,真可谓百里无人烟,猛兽塞道路。
而回顾下上节,漕运最艰难的一段,就是要以洛阳为起点,想尽办法通过中流砥柱。
如今没有洛阳丰富的人力支撑,这艰难的任务根本没法完成。
河、汴有初,不修则毁淀,故每年正月发近县丁男,塞长茭,决沮淤
…顷因寇难,总不掏拓,泽灭水,岸石崩
…千里洄上,罔水舟行,其病二也。
其次,漕运沿线的各大运河渠道年久失修,尤其是最长最重要的汴渠。
上节介绍了,从徐州到郑州一带的千里汴河,是连通黄河流域到江南水系的最关键河流。
汴河是淮河水系,和黄河还有大约五十里的距离,主要通过梁公堰一带开凿的汴渠互相勾连。
汴河属于淮河支流泗水的支流,水量不够大,所以汴渠每年都需要疏通,现在战乱十年,渠道早就淤塞了。
东垣、底柱,渑池、二陵,北河运处五六百里,戍卒久绝,县吏空拳。
…舟行所经,寇亦能往,其病三也。
第三点是洛阳一线由于没有人烟,也就没有了以往的各级政府部门和警察,这一带交通又很便利,四方盗贼很容易赶到。
漕运的船队一旦过来,只怕还没到中流砥柱,就被到处赶来的人给哄抢一空。
东自淮阴,西临蒲坂,亘三千里,屯戍相望。中军皆鼎司元侯
…輓漕所至,船到便留,即非单车使折简书所能制矣,其病四也。
最后一点,从扬州到陕郡两千多里路,沿途到处军政大佬。
平时他们就天天跟帝国中央嚷嚷着粮食不够,钱不够的,现在漕运的船队一旦上来,他们肯定会中途截留。
刘晏官再大,也不过一个办事的文职官僚,拿这些军阀们肯定是一点辙也没有。
听刘晏这么一总结,这漕运果然是难之又难,也难怪朝中大多数大臣都认为恢复漕运劳民伤财,没有必要。
然而,尽管充分提出了困难,刘晏也指出了漕运一定要恢复的四大原因:
京师三辅百姓,唯苦税亩伤多,若使江、湖米来每年三二十万,即顿减徭赋,歌舞皇泽,其利一也。
首先,帝国现在的粮食税收负担全部压在关中,尤其是首都的民众身上,非常危险,帝国必须要立即给他们减负。
第九节我们介绍,第五琦在大首都地区开始实施所谓的“什一税”,让首都地区民众怨声载道,不堪重负。
再这样下去,就会陷入民众逃亡,税收加重,民众进一步逃亡的死亡循环,因此首都迫切需要从外面来粮食,迫切需要恢复漕运。
东都残毁,百无一存。若米运流通,则饥人皆附,村落邑厘,从此滋多。
受命之日引海陵之仓以食巩、洛,是计之得者,其利二也。
其次,洛阳地区是关外的根本屏障,必须要通过漕运尽快恢复洛阳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河北黄淮目前遍布辽宁军区南下的军阀(平卢系)。
繁华富饶的洛阳地区是帝国唯一可以用来抗衡的重地,也是帝国将来经营关东不可缺少的根据地。
现在的洛阳已是一片无人区,必须要通过东南粮食的输血,聚集人口。
只要人口恢复,以洛阳土地的富饶,可以迅速恢复其帝国东都、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
诸将有在边者,诸戎有侵败王略者,或闻三江、五湖,贡输红粒,云帆桂楫,输纳帝乡。
军志曰:“先声后实,可以震耀夷夏。”其利三也。
第三、首都周边的关中平原已经遍布各地军阀,帝国必须要通过与江南的有效连接彰显实力,震慑宵小。
帝国的边疆已经到了凤翔、泾原这些离首都很近的地方,帝国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急剧减弱。
此时,如果能够从东南调集来大批的粮食,可以让首都周边的各大军头,意识到帝国强大的后劲,意识到帝国有着东南广阔地区作为后盾,有着巨大的战争潜力,从而极大的震慑住这些桀骜不驯的军头和士兵们。
自古帝王之盛,皆云书同文,车同轨
…今舟车既通,商贾往来,百货杂集,航海梯山,圣神辉光,渐近贞观、永徽之盛,其利四也。
最后,从扬州到长安的水路一旦打通,不仅粮食可以通过漕运往来,各类的货物、钱财,都可以借助这条水道。
一旦恢复漕运,可以加强跨区域的经济往来,有效促进帝国的经济恢复,乃至实现经济繁荣。
说的更简单点,漕运就相当于那时候的高速公路,现在就是“要致富,先修路”。
13.3 唐漕运图画
所以,列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客观事实。
但是困难就是用来克服的,问题就是用来解决的。
要想重振帝国,恢复漕运就是必然,以目标为导向,而不是以困难作借口,这就是为什么刘晏坚决主张恢复漕运。
但是,恢复漕运,又谈何容易呢?
汉武帝和唐玄宗这么雄才大略,漕运也被整的怨声载道。
上节咱算过,玄宗时期翻来覆去的改革,送一斗米也要300钱。
现在帝国首都的缺口怎么也有40万石,400万斗,要的钱就是12个亿,帝国哪来的那么多钱?
何况12个亿只是帝国的财政负担,实际负担远远不止如此。
帝国漕运需要动员数十万民众,几个月时间的义务劳动,所谓“一人服役,举家全废”!
现在的帝国东南,在元载“元白著”的休克疗法下,已经正儿八经的要“休克”了。

在江西和安徽,起义的“乱民”现在还在啸聚山林(详见安史之乱连载)。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刘晏拿什么来恢复漕运呢,民众又怎么可能承担的起呢?

然而,刘晏的态度很坚决:

第一,必须要恢复漕运;

第二,不但要恢复漕运,而且不能再花民间一分钱!

刘晏这是不是在说大话呢?前面列的那么多的问题和困难,他打算怎么解决?中流砥柱,他打算怎么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的定都哲学
长安和洛阳:首都定在哪儿是有讲究的
长安为何失落千年?帝国的王气,究竟在哪?
中国历代皇帝年表2—中华收藏
中国历朝皇帝姓名、在位时间及定都,收藏备查
西安、开封、北京都不行,朱元璋为何要定都在南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