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明初的一件全国性贪污案,来看明朝的贪污严重的原因和制裁手段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看到因为二十多年的战乱所造成的社会凋敝,民不聊生,决心发展生产,与民休息。

明初地图

说句老实话,中国人民是世界最勤劳的民族,只要给他们一个和平的环境,不要剥削的太厉害,他们是知道要挣钱工作养家。所以没过几年时间,明朝初年的民生就好转了很多。

“是时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百万石外,府县仓禀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岁歉,有司往往发粟赈贷,然后以闻”。

这样一件贪污案

看来似乎整个事态都朝着平稳的局面发展,大明朝政通人和,百废待兴。然而,历史就像一个三流编剧一样,看似一片形势大好的表面,却暗浪汹涌。

明太祖朱元璋

洪武十八年,户部侍郎郭恒(相当于现在财政部副部长)联通各省的官吏,将官仓里的粮食私自倒卖,涉案金额特别巨大,影响特别恶劣。

此案一出,朱元璋一下子就爆了。熟悉明史的人都清楚,朱元璋此人寡薄少恩,为人凉薄,那些一起和他打江山的人,他都不放过,何况这些人。

于是朱元璋一怒之下,就把中央六部中侍郎以下的官员全部处死,各省负责官仓的官吏全部处死。因为此案最后导致全国官吏太多,涉及面太广,使得全国对此案的处理都大为不满,为了平息民愤,朱元璋又将审判此案的官员等人处死。

就因为一件经济案件,让大明副部长级别以下的在京

明初四大案之郭恒案

官员全部处死,地方上也是官不聊生,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可谓是空前绝后,绝无仅有。

这件案子其实只要把涉案人员绳之以法就行了,可是为什么却打击面如此广泛,甚至有一种屠杀的感觉!

明朝可以说的上,是中国历史上防腐力度最大的封建王朝,其防腐的惨烈甚至规模,都堪称空前的,为何明朝对于腐败的力度和决心如此之大呢?

朱元璋!我就是腐败的受害者

在中国的所有帝王中,朱元璋可以说是创业中最不容易的一个,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出生的背景。

朱元璋出身社会最底层,幼年因为家贫和遇到灾荒,家里人基本上都饿死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经历,恐怕只有朱元璋自己知道。

底层出生的他,看尽人间的冷眼,受尽世态的炎凉。可以这样说,在他遭受着一切苦难的时侯,朱元璋一家没有受到政府的一点帮助,哪怕是灾荒爆发,他所遇到的官吏,也是过来收税的。

民间的疾苦,在这些官吏眼中仿佛不存在,该盘剥还是依旧的盘剥。因此朱元璋的内心,很早就有对官府有很大的仇恨心里。在朱元璋打下天下,建立明朝之后,就下定决心给民众一个清平的世界。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

《明通鉴》中,就记载朱元璋回忆对于早年他所看到的官员的腐败模样。

“我以前还在民间的时侯,就发现很多的地方官吏,很多都是酒色之徒,经常出入烟花繁柳之地,而对于民间的疾苦,却就当看不见,我心里恨透了这群人。如今就要制定法律,对于官吏坑害百姓的,要严惩不贷。“

当过和尚的朱元璋

童年的不幸遭遇,少年时期的苦难,以及青年后的反抗,使得朱元璋的内心,始终对于官吏有着一种天然的排斥和警惕。而朱元璋早年的经历也多少说明了朱元璋的内心真实想法,他非常痛恨贪污腐败的官吏。

穷山之珍,竭水之错

明朝初年,天下初定,已经开始发生像郭恒这样的全国性的贪腐大案,在朱元璋的雷厉风行的防腐下,贪腐的得到了很大的控制。

但是,到了明朝的中后期,明朝的贪腐就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有句话很好了描写了贪腐官吏的嘴脸。

“穷山之珍,竭水之错,南方之蛎房,北方之熊掌,东海之鳆炙,西域之马奶,真昔人富有小四海者,一筵之费,竭中家之产不能办也。”

这里说下,蛎房就是现在的牡蛎,而鳆炙就是现在大家都很熟悉食物海鲜鲍鱼。

奸臣严嵩

对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明朝最大的奸臣就是严嵩和他的儿子严世藩。据记载,严嵩被判抄家之后,依据统一的数据分析,抄得黄金三千二百九十六万两,抄的白银二十万五千五百万两,其余得珠宝首饰,则更是数不胜数。

“未入流”的吏和“入流”的官

明朝建国之后,要统一这样大的国家,必须要大量的官员来代替皇上进统行治,和维护整套政府的操作流程。

每年科考的考试人数都在增加,但是依然远远的达不到实际需要的人数。毕竟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就那么几百个人,还有一部分都在京城,所以能到地方上为官的是少之又少。

再说明一下,一个县衙,难道就一个县长能管理整个县了?他还需要县丞,衙役,师爷和主薄和典使,皂班,民壮。

因此说一个十几人编制衙门,吏的人数达到四分之三。要治理一个地方,需要一个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的机构,一个通过四书五经获得功名的进士就想管理好,这恐怕很难。

所以也就需要很多有专业技能的小吏。吏的来援很繁杂,有从军户,民户中来,有的从犯了错误的罚充吏来,甚至有生员长期学无成效,自愿为吏的。

虽然吏是代表政府最接近老百姓的,但是明朝的政府于这些吏的质量和来源并不是很在意,甚至在朝廷的眼里,就自我默认吏就不是好东西。

“凡民间俊秀子弟,皆得预选。惟吏胥心术已坏,不许应试!”

这句话的意思,不用翻译,大家就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就不解释了,但是这句话的确很让人大吃一惊,就连朝廷也认为吏胥心眼坏,所以不给他们科举考试的权力。

永乐皇帝在一次视察督察院的时侯,就抽查了二十八个御史的身份,这二十八人基本上不是进士就是监生出生。永乐皇帝很是开心,走的时侯还不忘提醒一句“自今勿复用吏。

吏作为大明统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却不给参加科举,不能成为御史和监察官,地位和官形成了天壤之别。从此,吏成为了和戏子一样,不入流的下等职业了。

明代的吏地位低下,身份也随之下贱起来,最为恐怖的是,无论自己表现得多好,也无法摆脱自己悲惨的社会地位,看不到前景。

再加上,朝廷因为看不起,所给待遇就非常低(明朝的官员收入也不高,一个县官一年也就十几两白银,由此可想这些吏有多少。)面对生活的困窘,以及朝廷对他们的待遇,这些吏们,自然而然就把手伸向了百姓。

儒家出生的官员,因为自幼就学习四书五经,同样也是家族的希望,因而对具体的实务操作和经事之学就非常陌生。只能把这些具体的事务比如收税,执行政策,以及鼓动群众的一类的事务交给吏来做,导致明朝中后期,吏胥成为了某个家族的世袭,掌管一个地方的实际权力。

某个官员被朝廷派到一个地方为官,如果不能和盘踞当地的吏胥搞好关系,就会无法坐稳官位。最后的结果就是官吏合伙欺压百姓,到了明朝的末年,几乎就是官于吏共天下的局面。

明朝官员

如何防止官吏的贪污舞弊

首先:明代选拔官吏的时侯,道德水平是很重要的考察因素之一,明朝的官员无论官位做到多大,只要双亲有一方去世,就必须守孝三年,否则就是不孝。

不孝的人,也不能指望这个人忠君爱国。与此同时,还将各种法律案例变成的普法书籍《大诰》送每个为官人手里,多看多学,还要组织考试这本书,目的就是告诉这些官吏,劝君莫贪,贪必被抓。

其次:监察系统的监督也非常重要,明朝在这一方面的做的相当不错。明朝设立督察院,负责全国的监察事务,如果发现有政府工作人员违法乱纪,和有冤假错案,就会弹劾违法乱纪的官吏和将冤假错案上报督察院,并有权利参加怀疑案件的复审。

明代反贪影壁

都察院是中央的督察机构,提刑按察司是省级别的监察机构,负责本省的督察职务。有“平狱讼,雪冤抑”的职责。六科给事中,这六科给事中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只向皇帝负责,负责督察六部的之事,独自办公,因为不属于任何单位,所以审查天下,无所不弹。

最后就是惩罚

中国自古就有重刑不重民的习惯,说白了就是刑事案件重视,民事案件,执行民不报,官不究的政策。

对于犯法官员的惩罚也是非常的重,比如诛灭九族,凌迟,枭首,腰斩。在朱元璋时期,贪污六十两白银,甚至有剥皮的刑法。

明朝官员贪污的残酷刑罚

因为在古代的法律制定人眼里,官员有稳定丰厚的收入,拥有无与伦比的尊严,享有很少有人享受的特权。尽管这样还是要贪污和愚弄百姓,简直太贪心。

所以你享受的多,出了事,自然惩罚就格外的厉害了,同时也是惩戒其它官员,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官与吏的故事 官吏二字 意思差别竟这么大
朱元璋用什么手段惩治贪官?
皇帝朱元璋为何杀贪不尽?
明良论四(清)龚自珍
中国历史上的反腐
王朝腐败周期律:专制帝国如何灭亡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