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87年女孩应佚伦是如何成为中国第一人的?

  一个能够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的87年女孩,在大家的印象中,一定是一枚妥妥的学霸,其实在家人眼中应佚伦博士,一直不是一个真正的学霸,在她的中学时代,在她的母校,著名的上海市三女中,她称得上一个好学生,但从来不是最顶尖的那一拨,这从她的高考成绩就能看出端倪,当年她参加高考的成绩虽然很不错,但并不足以进入进入清华,北大,复旦等国内超一流学府。

  关于这一点,应佚伦也是认可的。在应佚伦自己看来,她之所以能够有现在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宽松的家庭环境,开明的父母,发现并能坚持自己的兴趣,以及名师的提携点拨,这才让她能从普通的大多数中脱颖而出。

  可能大家都不认识这位女科学家,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应佚伦是一个上海姑娘,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后,在2016年三月,不满30岁的她在法国巴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2015年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这是我国的女科学家第一次获此殊荣,要知道当年的这个奖项仅仅在全世界范围内班发给了15位大有可为的年轻女研究人员,应佚伦就是这1/15,她的实力可见一斑。

  应佚伦能有今天的成就,她父母可谓是功不可没。用我的话来说,应佚伦父母属于田园教育学家,他们都是平凡的人,没有上过什么育儿课,也没有接受过讳莫如深的育儿理论,但是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他们的教育理念,为国家贡献了一个杰出人才。

  应佚伦出生于1987年6月1日上海市静安区,可能正是因为是儿童节出生的,她从小就是一个爱说爱笑的女孩,活泼可爱,在她的成长道路上,也和我们所有的小朋友一样,报名参加过一些兴趣班,钢琴绘画计算机不一而足,只是兴趣这个东西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发现自己对这些东西失去兴趣之后,就自然而然的没有继续学下去。应佚伦的父母并没有给女儿施加太大的压力,而是基本尊重女儿的想法,这样的父母在现在的父母群中属于异类。

  应佚伦的父母都是普通的纺织工人,出生于60年代,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得他们仅有高中文化,在他们这一代家族中没有出现过大学生,他们都是普通的大多数,可能唯一有些特色的就是爸爸的大嗓门。他们两人在工厂里从事绘图工作,他们也曾经想让女儿继承他们的衣钵,在绘画方面有所特长,但是他们发现孩子在这方面没有兴趣之后,就没有强求,在他们的眼中,培养女儿真正喜爱的兴趣,远比所谓的拿奖考级,考试加分重要的太多。

  正是这种开明的态度,不替孩子做主的做法,给了应博士自由发展,让她在没有太大的压力环境中,找寻自己真正兴趣的空间。在这一点上应佚伦真正做到了赢在起跑线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应佚伦逐渐对生物,理科等理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报名参加了长宁区少科站生物兴趣小组,在这个期间,小姑娘被引领进了一个神奇的领域,通过动手做,学会了很多的知识,通过昆虫标本制作,小动物神经消化系统标本制作,应佚伦在潜移默化之间,对于生物的兴趣更浓厚了,并且通过亲手制作生物实验,让她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在兴趣爱好的引领下,她在学习上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会透过实验现象,去思考背后的科学道理。

  在这段时期内,应佚伦的父母再一次上演神助攻,在背后默默支持女儿参加这些在其他家长眼里属于非主流的,不务正业的活动。这一点让我对于他父母更加倾佩,这些活动既不能考证,也不能加分,扪心自问,如果我和她的父母互换位置,我很有可能叫停,不让女儿参加这些看似无用功的活动,有这些时间不会再做一套数学卷子,再去上一节英文补课么?我相信我的想法可能很有代表性,关于这一点,应博士现在回想起来,也非常感激她的父母,他们顶住了来自家庭社会上的一些压力,让女儿在非主流的道路上畅快前行!

  不仅如此,应佚伦的父母还乐于充当女儿科研小助手,面对女儿的非主流兴趣爱好,应佚伦的父母不仅在口头上表达支持,还落实到了行动上。

  应佚伦曾经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就是想利用太空辐射获得具有超高捕蚊效率的猪笼草,为了支持女儿的想法,他的父亲应学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几乎跑遍了上海所有的花鸟市场,寻找猪笼草这一非主流植物,我想这一点很多父母都做不到,在这件事上,我们能够应佚伦父母对待女儿的态度,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和女儿处于同一维度,平等对待。

  正是在这种包容与理解之下,应佚伦博士才能够在科研的道路上实现乳虎初啸,鹰隼试翼,才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成为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获得者。

  在大学时代,应佚伦进入了华东理工大学,遇到了名师龙亿涛,在兴趣与名师的引领下,她能够畅游精细化工这个原本属于男性自留地的专业知识海洋之中。她的科研能力也随之飞快成长,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之下,在基于生物纳米通道的单分子分析研究,实现了对生物分子温区弱相互作用分析,建立了认识生物分子构象及其行为的单分子分析新方法,有望实现第三代单分子DNA测序,因此夺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项。

  应佚伦的成长史,我们看到她的父母对于她成长中的重要意义,他们虽然文凭不高,但是他们在孩子的兴趣培养上他们不为孩子做决定,不充当运动场上的裁判,而是充当神队友,让孩子自由发挥。在父母这样的引领下,孩子的兴趣变得更加浓厚,一改以往三分钟热度的情况,在兴趣这个好老师的带领之下,孩子能够更深更广的接触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从而更加加深孩子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无独有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他也有类似的经历。它曾经饱含深情的告诉自己的学员,他非常怀念自己数学启蒙阶段,他永远忘记不了那个带他进入神秘奇妙的数学殿堂的男人——刘薰宇。

  这位刘先生,可是民国时代的一个奇人,杨老在怀念和他的交往时,两眼焕发出奕奕的神采,深邃的眼神,仿佛穿透了时光,回到了那70年前,杨老慈爱的脸孔上甚至出现了孩子特有的顽皮。他说刘老师,曾经写过许多极其有趣的数学文章,他用诙谐幽默的语言00这些未成年人叩开数学城堡的大门,进入一个神秘美妙的新世界。正是刘老师写了一个当时很时新的智力测验的文章,让年轻的杨振宁教授轻松Get排列和奇偶排列这两个极为重要的数学概念。

  正是在刘薰宇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培养起了杨振宁教授对于数学的兴趣,数学是一切理科学科的基础,学好数学知识,就等于拥有了学好理科学科的敲门砖与通行证。杨教授也不例外,在刘老师的兴趣教育之下,他拥有非常出色的数学根基,为将来在物理学科上崭露头角,为全人类内做出贡献,打下的良好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孩子学舞蹈的理由
2019年中国15岁女孩解决世界难题,婉拒央视采访:不想让我妈看到
15岁科学家谈方琳:优秀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呵护与引导
杨振宁的三个孩子现状如何?虎父无犬子,个个成绩斐然!
师从比自己小1岁的施一公,拿下德国3850万大奖,他在清华当教授
杨振宁:解答“钱学森之问”不能太着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