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美美“二进宫”获刑2年零6个月:可恶之人必有可恨的原生家庭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对于郭美美这个名字,我想大部分人并不陌生,这里要说的并不是歌手郭美美,而是网上一个小有名气的网红郭美美。
2021年之前,郭美美因为炫富走红社交网络平台,后因开设赌场罪,被判处5年的有期徒刑,出狱后不久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真心悔过,表示自己再也不会这么任性乱来”。
正当大家为她的悬崖勒马而改变看法时,2021年3月,因“红会”事件一夜成名,被舆论认为是“多个社会问题代言人”的郭美美,再次因涉嫌违法的行为再次进入司法和舆论漩涡。

就在2021年10月18日,她终于将自己再次“作”近监狱,确凿的罪证面前,翘着二郎腿,毫无自知之明,因涉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郭美美再次“二进宫”,被依法判处2年零6个月。
郭美美的“传奇经历”让无数网友感慨万千,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有了第一次的经历,很容易出现第二次,对于郭美美的“二进宫”,大多数网友显得异常淡定,死性不改两个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人生没有尽头,更没有退路。

一、性格的稳定性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性格(character)指的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以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虽然具有可塑性,但是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

在以往的心理学家眼中,性格的旧称是人格(personality),被界定为个体,思想,情感,情绪与行为态度的总称。
不管是人格还是性格都是对人某一特质的概括性描述,而性格的稳定性也来自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定型后的性格,基本上很难被轻易改变。
一般来说,只有当个体遭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或者是创伤性生活事件,才有可能改变几十年来的性格与心理。
因此,郭美美的二进监狱,与她的性格有着莫大关系,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的性格的稳定性是难以扭转的,郭美美已经有过牢狱经历,可这也并没有成为她改变自身性格的因素。

明智的网友也能猜测到郭美美有极大的可能性再次把自己送进监狱,人的性格一经形成,几乎不会发生过大的改变。

二、性格形成受先天影响更大?还是环境?

对于这个话题的探讨,一直以来就具有极大的争议,大致分为了三种看法,早些年的心理学界对于人的性格给出的解释无外乎两种,遗传决定论(Genetic determinism)与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1.两大理论的争锋相对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霍尔顿(Holden),他认为人的性格一生下来就有了雏形,受父母的影响巨大,换言之,人的性格是由父母决定的,是先天性的难以改变的。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wahson)和思想家卢梭(Rousseau),华生认为人的性格是受环境影响的,遗传对人的影响微乎其微,并且他曾放言“给我一打婴儿,我能把他们培养成任何我想要的样子”。
而卢梭的白板论(Whiteboard theory)也是对环境的过分强调,在他的眼中,新生儿就如同一张白纸,后天的上色与绘画才会勾勒出他的轮廓,而人的性格也是受环境影响而来。
两大派系的争论截止到近现代才被平息,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与心理学家发现,人的性格不仅会受到环境影响,同样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换言之,这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不可置否,这种较为中和的说法,的确弥补了两个针锋相对的理论的不足,也弱化了过于极端的评估。
无数科学研究证实,人的性格60%的塑造因素是环境,贴合中国的特有传说“龙生九子,九子各异”。环境的影响让有共同父母的姊妹兄弟也能形成差异化的性格。
2.环境的巨大作用:性格定型于原生家庭
抛开郭美美的“死性不改”,可恶之人必有可恨的原生家庭。她的原生家庭也应该给无数父母提了个醒。
1991年,郭美美出生在湖南益阳的一个单亲家庭,其父有诈骗前科,母亲常年经营一家洗浴中心,她的亲戚也因为各式各样的罪锒铛入狱或刑事拘留。

“孟母三迁”不无道理,郭美美的成长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很难拥有一个明辨是非,遵守道德规范的社会性属性。
在众多单亲家庭中,孩子形成认知缺陷与性格缺陷的案例数不胜数,本就缺乏了一方父母的关注与照料,如果在身边的父亲或者母亲还常年忽视孩子的成长,那么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可怕的。
她极易在错误的诱导之下,走上歧途,缺乏关爱与合理的教育引导,让郭美美难分对错,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法律的权威,不停地葬送自己的人生,定型在原生家庭的性格也很难因为外界的压力或者是训诫产生明显的变化。
犯罪心理学家兼育儿学家的李玫瑾教授曾指出,青少年的家庭教养方式能够有效地预测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

郭美美的“二进宫”警示了无数人,原生家庭的成长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有可能伴随一生。
单亲家庭本就存在着一定的育儿窘境,因此孩子需要更加理智的爱与保护,没有父母的合理引导与教育,他们很难凭借着自己的片面与武断而迎来大好人生。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前后黑白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都挺好》:泛滥的原生家庭决定论,加固了阶层的刻板印象
夜听|你是个大人了,别把自己困在原生家庭里
「原生家庭」论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伪心理学??
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否决定孩子的未来?来自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启示
孩子残忍伤害小动物?当孩子心里有“阴暗面”,父母该如何面对
心理学家:感情不顺,人际关系差,是因为小时候有过这样的经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