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你的微信“状态”和背景,暴露了你的情感需求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微信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社交途径,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改变了我们表达情感、寄托情感的方式,将人类推进一个前所未有的情感交互环境。
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无比容易,每个人的关系网都空前大增,但同时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浓度和纯度则被无限稀释,与人交往越来越不能满足个人的情感需求。
当一个人的情感无法在交互中获得满足,那么网络自然而然就会成为其寄托情感的媒介。微信的“状态”和“背景”便是现代人最常用以寄托情怀的媒介
通过小范围调研现代人使用朋友圈的心理,发现大部分人在心情低落的时候,就会换上灰暗色调、阴郁的背景图。,
生活状态较正能量的人,通常都会用色彩明媚的背景图;年纪偏大生活平静的人,倾向于使用自然景观的背景图;00后新生代喜欢用偶像图片、动漫等背景。
设置个人微信背景图,举动看似随意,但深究既能窥见个体的情感需求。每个人所选择的背景图都在表达他们当下的情绪状态,推导情绪状态,即可知晓个体内心真实的情感需求。
而“状态”是微信新增的一项功能,不得不说该功能精准抓住了人类心理需求。现代人的大部分人情绪状态皆有相应设计,且随着社会时事的发生,随时调整。每个人都能通过选择状态,向外界传递自己的内心思想。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也曾沉迷于微信状态、背景图的设置,身边的大部分人也一样。但重复的次数多了,我们终归会询问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如果真的只是自娱自乐,当收到有人点赞了自己的背景或状态时,我们为什么会开心?当看到和我们有类似背景或状态的好友时,我们又为什么会产生亲密感?
其实这些细碎的感情背后蕴含着两个人类基本情感需求:情感表达、社会认同。
一、情感表达
安东尼·罗宾曾说:“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就有什么样的生活。”这句话放在今天的命题之下也适用,你有什么样的情感需求,就会向外界投射什么样的状态。
人天然的具有向外界传达自己思想的欲望,到目前为止,这种欲望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这种欲望是恒定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表达。
二、社会认同
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
俗话又说:“酒逢知己千杯少。”
这两句话本质上是在阐述人际交往中的两种现象,当一个人向另一个表达的观点不被认同,表达的一方就会本能的出现不再想表达的欲望;当表达的观点得到了赞同、认同,表达的一方表达的欲望会更甚,情感上也会获得满足、愉悦。
这就说明其实我们的表达实质是为了获得认同,每个灵魂都希望被看见被认同。
没有人不渴望他人的关注,当我们发布的状态、朋友圈被点赞评论的时候,个体在主观感情上就是会感受满足感、愉悦感、安全感。
因为这意味着作为一个人,我获得了来自群体的认可和赞同,意味着价值认同。
“他人即地狱”,只适用于哲学家,却不适用于普罗大众。
因为普罗大众是需要在社会中谋求生存的,人不是孤岛,也必须依靠群体才能生存发展。于集体中求生,不可避免的要和这样那样的人发生关系,而关系的和谐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生存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的变化,使得当代人的内心情感倾向于不稳定,焦虑感和孤独感常随。
我们会发现情感需求越是匮乏的人,,越喜欢摆弄自己的微信,更换图片状态频繁;而情感需求在现实生活中被很好满足的人,在社交网络上的动态则不是很频繁
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在社交软件上暴露越多的人,通常内心都偏向孤独。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这类人普遍有三大特点:
  1. 社会关系贫瘠
  2. 生活遭遇灾难
  3. 主观态度偏向消极
人不可能一生顺遂,在前进的路上如果你遇到了上述境况,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这个世界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透生活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当的情感状态处于低谷时,请记得及时求助,把自己拖向正轨。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学:不到万不得已,永远不要做一个低智商的“好人”
男女之间的爱为什么很强烈,你知道吗
已婚男女,暧昧的诱惑与危险的双重挑战
如何用心理学提升管理效率?
为何你追女孩总是屡战屡败?心理学的“自我价值感”告诉你答案!
龙舟:朋友圈,每个人都在玩的心理游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