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著名导演李安:孝顺是种过时的观念,我的孩子不需要孝顺,爱我就行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说起导演李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李安是第一位在太平洋两岸获得商业成功的华人导演,也是国内鲜有的几位成功导演之一,他的著名作品有《饮食男女》《卧虎藏龙》《绿巨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等,部分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他本人也曾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李安能走到今天,和他个人的价值信仰有很大关系,这些东西都被灌输在了他的电影里,李安有一套很独特的“爱”的理念,这尤其体现在了他的教育观和处世观上,从小接受西方教育理念长大的他,对中国的孝道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早在1993年,李安在电影《喜宴》的发布会上,接受采访时就表明了自己的教育观:我不会强求未来的孩子孝顺我,只要他爱我就够了
“与父母的关系,能够彼此相爱就够了,不必要制造一个阶级观念。”
“每个人都是个体,你要尊重他。他的爱好,他的任何东西,你都要尊重他、接受他,这是和平相处的一个基准。”
这几句话,作为心理人回过头来看,真的句句是经典。
首先,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只要是人与人相处,都遵循第一原则:平等,在中国的孝道文化中,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要求他们一定要服从家长,要“顺”,这本质和现代的“平等”观念相冲突,是一种过时的观念。
大部分中国父母教育孩子都带着居高临下的姿态,忽略了平等的原则,违背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础。
说起孝道这个概念,在中国过去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孝道对家国治理都是极其有利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旧有的统治秩序崩塌。为了巩固国家的治理,孔子站了出来,提出了著名的“以孝治天下”的理念,他认为:要稳定社会秩序,必须先稳定家庭。
一个家庭要稳定,父母首先要树立权威,子女必须顺从父母,子女与父母之间必须形成了育与奉养的责任与义务关系,奉养父母是子女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家庭的稳定,进而稳定社会。
这种孝道理念极大促进了封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发展,并兼具有修身养性、融合家庭、报国敬业,凝聚社会,塑造文化等综合作用,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因此,孝道的本质是“顺从” ,强调尊卑地位,是为了服务封建统治而形成的,它不同于东方人的家庭文化,是 平等的,中国家庭内部先天存在这种尊卑传统。

愚孝的核心信念一——内疚心态

内疚心态,俗称感情勒索,是中国式父母控制孩子的最佳工具。
相信大家都经常听到这些话:如果不是因为你,我们早就离婚了,我们这么努力工作,都是为了你能成龙成凤,我们可是为你好,为了你,爸爸妈妈连…
父母把自己人生的错误,全推在了孩子的身上,好像孩子是一切的罪魁祸首,把自己的人生毁掉了,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逃避责任,是错误的。
可是年幼的孩子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即使能觉察到,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独立,因此,父母依旧是他们的全世界,他们会为了父母停止爱自己。
当父母这样指责孩子时,孩子会自然而然产生愧疚感,认为是自己的到来给父母带来了麻烦,这样一来,父母就有无数的借口来控制孩子,孩子也会一直努力讨好父母。
孩子好好学习来迎合父母,上父母要求的兴趣班来迎合父母,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父母的爱和认可,因为父母的言行概括成一句话即: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必须按照我说的来爱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你这个骗子。
在迎合父母的时候,孩子的内在动机降低,真实需求被掩盖,他们的初衷好像就是“还债”模式,好像生来就是欠父母的,在逐渐社会化的人际交往中,慢慢演化成“欠全世界”的价值观,这使得他们在为人处事时,习惯压抑自己的需求,一味做一个牺牲者。
而外界的感恩反馈又给他们形成一个假象,让他们无法停止付出的脚步,最后又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蹈覆辙。

愚孝源于“得不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在过去的多子家庭中,最孝顺父母的孩子往往不是最受欢迎的,很可能是最受忽视的,而父母最溺爱的孩子,往往和父母最疏远。
曾经有一位特别孝顺的男孩子,带着疑惑来到了咨询室,他的母亲前两个月去世了,他非常的难过,但他对自己难过的事实难以理解。
因为,他的母亲不像其他母亲那样子爱自己,相反,母亲从小就折磨他,贬低他,甚至有虐待他的倾向,如今母亲去世,理应而言是个种解脱,但他却额外的痛苦。
其实这种现象,从心理学上很好解释,因为这个男孩子从来没有得到过母亲的认可,母亲是一个严重情感空缺的女人,她没有正确教养儿子的能力  ,因此,她潜意识的行动就是贬低孩子,疏远孩子,以此来获得孩子博得认可的讨好,一旦她停止了这种坏的模式,儿子也会停止对她讨好。
儿子也陷入了这样的循环,如今母亲去世,他之所以如此痛苦,是因为他再也没有机会得到母亲的认可了。
愚孝,是子女求得父母认可的一种方式,因为从来没有被认可过,所以终其一生都在追求。
其实,李安的观点和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的观点是类似的,不是说孩子可以不“孝顺”父母,而是在说,过去不平等的家长专制,压制孩子意愿的做法,已经不适合用在现代人人平等的今天了。
因此,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学会相互尊重,保持一个平等的状态,孩子自然懂得感恩回报父母。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著名导演李安谈育儿:“我从不教孩子孝顺,我只教他如何去爱”!
李安:不要孝顺,要孩子爱我,理解孩子眼中的孝顺是爱的正确姿势
孝道[2700】什么才是孝道,孝道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俗语:父母在,不远游,下一句才是重点,真正理解的人不多
李安:我不教小孩孝顺,我只要他爱我
导演李安:为什么我不教孩子孝顺?(值得父母看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