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孩子宠物煮熟来吃,还拍短视频博眼球?这种流量密码不要也罢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科技成为社会生活当中愈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的便捷一方面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简单,甚至很多人可以足不出户就实现社会交往的目的。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社会当中的各种现象也可以更快地传到全国各地乃至是世界各地。
这样的结果就是,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那些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太容易见到的现象,会在短时间内就通过媒体的传播,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从而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一些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看到新闻瞬间的震惊,也可能是长时间受到媒体渲染,潜移默化被某些意识形态所同化。
总而言之,无论是信息时代的便捷文字沟通,还是早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重要消遣方式的自媒体和短视频形式,都是对人们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现象。
那么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影响内容就是十分值得注意的了。
现今社会当中通过网络和“流量变现”等手段,想要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变成坐拥万千“粉丝”的“网红”,有时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也许是通过点击量的爆棚,也许是有专门的公司包装,有时甚至是一个所谓的“梗”,都会在短时间内成为被无数网友热捧的存在。
当我们在万众欢腾当中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欢愉时,最好不要忘记一些重要的事情:当彼此相隔甚远,只是通过网络去交流时,及其容易失去许多交往的重要原则。比如接下来的这个例子。

流量背后引人深思的本质

正如上文所说,由于短视频等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带来巨大流量,甚至能将普通人变成“明星”,所以在全民自媒体的年代,很多人不惜得以各种方式去博得他人的关注。
有人在镜头前做着没有底线的事情,有人当着许多观众的面虚伪的表达着自己,还有的人则干脆为了流量,不顾身边亲人的感受,破坏他们的正常生活。
这些人都属于是有些魔怔了,比如佛山的一个男子,将自己儿子当成宠物饲养许久的大闸蟹给烹饪了,并且用镜头记录下了孩子在得知宠物被吃时候的无奈反应:年仅几岁的孩子情绪有些难以控制,满脸泪水的同时,面对镜头方向传来的“香吗”的问题,艰难的说出一个“香”字,随后继续大哭。
这真的好笑吗?
视频下方网友们给出了各种评论,有的网友认为萌娃的表情丰富,状态很让人忍俊不禁;还有人认为家长过于残忍,明知大闸蟹是孩子视为宠物的存在,还故意进行烹饪,目的不过是整蛊和收获点击率罢了;还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很无聊,没有任何幽默和乐趣可言。
网友们提到了一个点,那就是许多人都经历过的“中式恐怖”——作为年幼天真的孩子,却在某些时候被自己的父母无情戳穿了一些事情的真相,或者是得知盘中餐竟是自己平日里辛勤饲养的小动物,在那一瞬间,孩子们的世界犹如崩塌了一般。

视角与位置:换位思考永远关键

在给很多人带来过温馨感受的豆瓣高分韩国影视剧《请回答1988》当中,曾经有这样一个桥段:笃信圣诞老人会在圣诞夜来到家中,并且给自己留下礼物的小女孩珍珠,在一次拒绝了已经成年的邻家姐姐成宝拉要零食的请求之后,听到宝拉的口中说出“世界上没有圣诞老人”这句话,霎时间珍珠失去了力气,瘫坐在地上,甚至还为此大病一场。
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的,很多成年人由于生活经验和阅历远远多于未成年人,甚至是幼年期的儿童,所以他们会在几乎绝大多数情况下以自己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去和儿童相处。
比如,文中所提到的这案例:对于成年人而言,他们知道无论怎么样,大闸蟹最终只是一个动物,是人类众多美食当中的一种,也许当初自己买来就是要享用的。
然而他们从未考虑过,当自己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的判断去说话和做事的时候。那些并没有这些经历的孩子们,在得知真相之后会是怎么样的心情。
有的父母仅仅是为了让他人看到自己孩子在得知真相之后,突然迷茫,甚至是彷徨失落的一瞬间,就不稀得去。
当着镜头的面,在孩子面前戳穿一些童话,或者是像本文的案例当中,这样把孩子当作宠物精心喂养的一些小动物,直接拿来烹饪。
这些行为除了能够满足自己可怜的虚荣心、为自己想要一夜成名的荒诞愿望提供一些素材之外,还深深地刺痛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诚然,我们都知道。既然童话被如此的称呼,那就意味着,其实很多美好的故事最终都有被戳破的一天,童话世界里那些无忧无虑的人们,以及快乐幸福的生活,其实都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的。
但既然他们存在目的就是为了给那些还在成长过程当中的未成年人提供一些供他们想象的,干净的、单纯的空间,而不至于让孩子们在幼小的时候就接触我们社会当中一些比较复杂的人情世故,保证他们的单纯性。
所以,类似的新闻其实是在给已经为人父母的人们提个醒:作为成年人,我们都十分清楚,在社会交往的过程当中,平等永远是最重要的。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最好的诠释。
那么欺骗已经成了父母,在年龄和辈分上都有着一定的支配地位,但是在与孩子的交往过程当中,切记把这种支配性变成优越性,在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话做事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当他们听到即将来临的消息之后,会进入怎样的一种状态。
不要再用“中式恐怖”折磨孩子了。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生煎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让胆怯的孩子变勇敢
视频生活 | 小技巧浪费流量
“我的朋友,被爸爸蒸熟了”,儿子惊悚的一句话,撕开了一个残酷真相…
“云陪伴”让留守儿童的父爱不再缺失
行走社会之人际交往必看宝典
注意孩子社会情感的培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