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心理学家:我用1个故事告诉你,是真是假

佛学中很喜欢说因果报应。佛学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有其自然的成因和果报。所有的行为都不可能脱离因果规律自行发生。

比如我们种一颗种子,势必会长成相应的果实,我们做了好事,必定会得到好报。反之,做了坏事,也会得到恶果的报应。

其次,佛学分析了因果报应的三种类型:过去业力、现世业力和将来业力。过去业力指的是我们之前生命中造成的种种善恶行为的果报。

现世业力是我们现在生活中的善恶行为的直接果报,将来业力则是指今生造成的善恶业在今后生命中会产生的报应。

再者,佛学还阐释了因果报应的机制。所有的善恶行为都会形成对应的业力或种子。这些业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结晶成熟,在适当的时候为我们带来相应的果报。

善业能得到善报,恶业必遭恶报。且报应不一定同时发生,可能在今生,也可能在未来生中才显现。

而佛学中的因果,在某种程度上又特别的像心理中的心理和行为。一种因导向一种果,一种心理导向一种行为。

可众所周知,佛学是非科学的,而心理学是科学,他们之间真的有某种关联吗。用心理学如何解释佛学中的因果报应呢?

首先,行为的后果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任何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这些后果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

做好事的后果通常会使人感到快乐和满足,这会促进正面情绪的形成;相反,做坏事的后果如受惩罚等会引起负面情绪如内疚和焦虑。这就形成了因果的循环。

其次,后果会影响行为的形成。任何行为的后果,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会通过学习和习惯的形成影响人日后选择行为。

如果做好事后得到奖励,人就会倾向于再次选择这种行为,这就是正面强化;如果做坏事后受到惩罚,人就会避免这种行为,这是负面强化。通过这种机制,形成了行为的稳定模式。

第三,内在归因会影响后果的认知。人在解释事件结果时,会进行内在和外在的归因。如果内在归因自己的行为,就更易形成因果关系的认知;

如果外在归因环境等非自己因素,就不易形成因果关系。内在归因会促进人认识自己行为的后果,这对形成行为模式也很重要。

第四,记忆会影响因果关系的延续。人具有很强的记忆能力,能长期记住过去的事件和其结果。

这就使得过去行为的后果,即使在很长时间后,还能通过回忆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选择。这就延续和强化了因果关系。

第五,社会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因果观。通过观察他人的互动和后果,人也能学习到什么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这种社会学习过程也参与形成了人对因果关系的认知。

以上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以看出因果报应论强调的心理机制与人的认知、情绪、学习和记忆等过程高度契合,这就解释了它如何影响和约束人的行为选择。

它强调的不是超自然因果,而是人本身心理机制形成的自然因果规律。

当然这只是心理学上的“因果”。和佛学上的固然会有不同。从范围来看,佛学中的因果报应范围更广,不仅包括当下这一生,也包括过去生和未来生。

它强调一切行为都会形成业力,这些业力可能在今生或今后生中结晶成熟产生报应。而心理学中的因果关系主要局限在当下这个生命体内,强调行为-后果之间的直接联系。

从机制来看,佛学强调因果报应是由业力这一精神实体形成的,它可以跨生存,这有些超自然色彩。

而心理学强调因果关系是通过学习、记忆、情绪等心理机制在当下生命体内形成的自然规律。

从时间来看,佛学认为果报不一定同时到来,可能在今生,也可能在未来生才显现。而心理学强调因果关系大多在行为和后果之间具有一定的时间连续性。

总之,佛学中的因果报应观点更强调精神层面的业力机制,以及跨生命的时间维度。而心理学强调的因果关系机制更注重当下生命体内各种心理过程在行为选择和结果形成中的作用。

两者在概念和解释机制上存在一定差异,但都强调人的一举一动都不可能脱离自然规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学考研必背30天】倒计时30天-普心第一章
关于意志自由的问题
正念:玄学or科学?
禅和心理学(九)之“不昧因果”
一定要注意:对自己不满意的人很容易患抑郁症
因果关系(百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