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七岁男孩跳桥事件:父母在原生家庭阶段伤害了我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不久前,一则新闻触动人心,一个17岁的男孩在高速路上当着自己母亲的面从桥上一跃而下,结束了如花一般的生命,他甚至还没有看清这个世界,很多东西都没有尝试和经历。

这个事件中,很多人的关注点在于男孩的母亲到底对他说了什么,让他承受不了刺激,选择用结束生命来终结谈话。

还有很多人关注的是男孩的心理问题,感慨当下年轻人思想和心理层面的脆弱,内心承受能力差。

更有甚者将矛头对准了孩子的母亲,觉得母亲用精神压榨的方式来虐待自己的孩子,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其实,这个事件的发生,双方都是有责任的,我们可以从原生家庭阶段开始剖析。

事实上,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思维习惯和以后的处事方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原生家庭的输入和教育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的范畴在不断延伸和扩大,人们在研究一个人的性格、脾气和为人处世的方式的时候,总是绕不过一个概念: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

甚至,近些年,在面对一些存在心理疾病的患者的时候,专家开始提出临床的“家庭治疗”方式。原生家庭之所以那样的深入人心,不仅仅是理论方面的概念,更有大量的实验数据和临床研究例子佐证。

专家跟踪了大量的、不同背景和家庭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这些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个性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都和原生家庭给予他们的教育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在专制而粗暴的背景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在今后与人相处,处理问题的时候,会相对比较极端和冲动。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怎么样去解决,而是如何逃避和推卸责任。

而控制欲强盛的父母传递给孩子的则是更多的戾气,孩子在和人相处的过程中会相对胆小,有极端的孩子会耳濡目染父母的控制欲,在自己的生活中会变得很自我,渴望掌控每一件事。

此外,在溺爱占据主导地位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个性方面会存在很大的缺陷,他们往往缺乏独立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边界。

孩子接受和输出方式

这个跳桥的男孩本身是具有完整行为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虽然没有年满18岁,但是,以当前孩子的体力和智力的发育水平,也属于成年人的范畴了。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这个年纪应该是叛逆期的时段,即对于一切原来自己奉为权威的力量和个人开始产生质疑和蔑视的年纪。

现在,我们没有办法再去追溯这个孩子心理方面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从男孩的行为可以读出一些原生家庭对这个孩子的影响讯息。

他的母亲将车停在了马路中间,两个人在车上争论了一会,之后,母亲下车教育了这个男孩然后上车,男孩继而飞冲下车,纵身跳下高桥。

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出,整个家庭都存在着极大的冲动因素,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只是站在一个试图征服对方的角度上,这就注定了不能有良好的沟通环境,在平时沟通中掺杂其中赌气、争夺权力的成分很大。

这个男孩的做法也诠释了这种说法,除去心理问题不谈,在面对问题和争执的时候,用极端而浮躁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到最后留下的是无尽的遗憾和伤感。

我们不知道男孩在跳下去的那一刻,或者是落地的那一刻有没有后悔,但是,我们肯定的是,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思维习惯和处事方式的影响和塑造是不可磨灭的。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家庭心理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7岁男孩跳桥身亡炸出全中国的戏精
那毫不犹豫的纵身一跳
跳桥男孩悲剧:毁掉一个人,有时一句话就够了
17岁男孩跳桥冲动背后是家庭教育“爱的教育”的缺失
9岁男孩跳楼17岁青少年跳桥!我们能否获得教训
十七岁少年跳桥背后的思考,原生家庭母亲的气话有多伤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