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请远离身边那些“矫情”的人,他们总是云淡风轻地否定你
小龙完成了一天的工作,疲惫的回到寝室,迎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室友的抱怨:
“你怎么不提醒我今天报名普通话考试?我都错过报名时间了!
小龙感到一头雾水,室友从来没跟自己说过她要报名普通话,而且自己每天早出晚归,忙的焦头烂额,哪有时间管她呢?
不过小龙已经习惯了,前几天室友还因为自己吃饭没叫她而发脾气……
矫情,指的是蛮横、无理取闹,小龙的室友就是个矫情的人。
网上流传过一句话:贱人就是矫情。这是有一些道理的。
对于矫情的人,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敬而远之,划清界限。毕竟,和他们讲理,是永远讲不通的,他们总是云淡风轻地否定你。

以自我为中心

矫情的人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以自我为中心并不是自私,矫情的人也会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收获,只不过她们不会理解一个人的感受。
自我中心在心理学上是指:我所看到的一切也应该是别人看到的一切。我所感受到的一切,也应该是别人所感受到的一切。我的视角也是别人的视角。我就是这个宇宙的中心!
这个说法听起来有些极端,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这种极端。
婴儿刚出生到6个月大之间,是没有物我之分的。
在他们的眼里,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就是这个宇宙;我一闭眼,整个世界都会消失,我一睁眼,整个世界就会出现。

但是婴儿的一切需求都要来自养育者的帮助,这时的养育者如果能即时满足婴儿的所有需求,婴儿就会形成“我是好的”这种感觉。
“我是好的”这种感觉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非常重要,一个坚信“我是好的”的人,通常都会有很高的挫折商(AQ)
挫折商是指一个人在逆境中成长的能力,与智商(IQ),情商(EQ),并列为成功的三大要素。
而如果婴儿时期,一个人的大部分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婴儿就会产生无助的感觉,恨不得毁了这个世界。

刘嘉老师曾做过一个实验:
你可以找一个两岁的小孩来做这么一个实验。你在一张卡片的一面画上一只小鸟,在卡片的另外一面画上一辆卡车。你坐在这个两岁小朋友的对面,你给他看这两幅图,确信他知道卡片的一面是小鸟、另一面是卡车。当你把小鸟的这一面对着这个小朋友,他会告诉你他看见了小鸟。
有趣的是,当你问他“我看见的是什么”的时候,这个小朋友会告诉你,你看见的也是只小鸟。虽然你坐在他的对面,你看见的是一辆卡车,但是对这个两岁的小孩来讲,他所看见的这个世界也就是你看见的世界。
他看见了小鸟,所以说你也应该看见小鸟。这个小朋友出现的这种现象,如果一直延续到成人的话,就会是一种心理疾病,叫做自闭症

他们不去从别人的视角去了解这个世界,理解别人的观点与情感。他们始终我所看见的世界就是你所看见的世界,我此时的喜怒哀乐就是你的。所以他们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和言语沟通。
健康婴儿的“我就是神”的这种感觉,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但是即使是健康的成年人,也或多或少会存在这种“我就是神”的想法。而那些矫情的人,这种想法会更加严重。
小龙的室友之所以埋怨小龙没提醒她报名考试,是因为她觉得我自己知道我要考试,那么你作为我比较亲近的人也应该知道,即使我没和你说过。
这种逻辑真是一个神逻辑,让人哭笑不得。不过,大部分人都会存在这种逻辑,只不过没有这么极端。

大部分家长都认为辅导孩子做作业是一件痛苦的事,网上有一句诗:
“做作业前,母慈子孝;做作业时,鸡飞狗跳。
家长之所以气愤,是因为在他们眼里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简单问题,但是孩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会做错。
其实,这里面就有以自我为中心的逻辑。
家长认为这道题在我看来很简单,那么孩子也应该这样,你不会做,就说明你太笨了
其实,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逻辑推理能力有限,而且有时明明会做的题,因为担心家长的责骂,也不敢下笔了。
如果让这些家长去做那些数学家眼里“极其简单”的高等数学,家长一样做不出来,难道我们能说家长都是笨蛋吗?

成为一个不矫情的人

即使是健康的人,也会或多或少有矫情的时候。矫情的根本原因就是不能站在别人的视角看待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缺乏“共情“能力。
共情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概念,指的是设身处地的站在他人的立场,感人所感,想人所想。
很多人认为共情是个“技术活“。我们要像一个侦探一样根据对方的语言和姿态判断出对方此时的心理感受。
其实这是对共情的最大误解。判断是头脑层面发生的事情,而感受是身体层面发生的事情。感人所感,是来自彼此身体的链接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他在催眠大师斯蒂芬·吉利根的催眠课上的体验:
催眠老师是催眠大师艾瑞克森的得意弟子斯蒂芬 · 吉利根,他在课上教我们,用身体去聆听别人说话。也就是说,试着去留意聆听对方讲话时你身体的感受。然后我震惊地发现,我竟然能在多数时候,感受到对方身体的感受,当我头脑放松下来,全神贯注地聆听时,我的身体和情感,甚至能极为精妙地共振到对方身体和情感的转折变化。
没有接触过心理学的读者可能认为比较奇妙,甚至会认为这是一门玄学,但其实共情是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方法。
很多来访者所说的和内心所想的完全不一致,而共情能力强的咨询师会仔细聆听来访者,通过自己身体的感觉来感受来访者的真实情感。
普通人不需要心理咨询师那样的能力,但学会利用共情与人交谈,对关系是有很大帮助的。

用“共情“交流

心理学博士李松蔚在一次演讲中,谈了一下两个人应该怎么用共情这种方式来对话。
李松蔚举了一个例子:
冬天早上太冷了,你的室友不愿意起床,然后就和你抱怨了一句:“我想睡懒觉,不想上班。”这时候你会怎么说呢?
第一个是:“不想上班就别上了,辞职呗!
第二个挺理性:“不上班,你怎么挣钱养活自己?
第三个是:“你跟我说这个有什么用?我又不是你老板。
第四个是:“我比你更困,更不想上班。
第五个听起来挺有智慧的:“我也这么想过,但后来我想了想,觉得睡懒觉其实挺好的……”然后讲了一堆道理。
第六个是:“你睡得太晚了,下次早点睡。
第七个是:每天早起确实挺辛苦的
第七个是李松蔚的标准答案。从第一个回答到第六个回答,都是从不同角度提供信息的,只有第七个,没什么信息含量,就是一句废话。
李松蔚说,这种回应方式,就是共情,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同理心。

为什么共情管用呢?
因为共情能让人觉得自己被看到、被了解了。
比如,一个小孩在学走路,摔了一跤,然后哭了。这时候,妈妈如果说“哎呀你摔了一跤,你好疼啊。
这个孩子哭了之后可能就继续走。因为他知道妈妈看见自己摔疼了。
但很多家长经常这么说,“你下次小心点”,或者说“不疼不疼,没事”,“男孩子不要哭,坚强一点”……
如果这么说,孩子就会觉得疼是自己的错,觉得自己和家长没有连接。这种失去连接的状态,会让很多人长大后感到孤独,因为他没法让人看到。
共情能力,其实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只要我们多一些对别人的关心,多一些对感受的体验,少一些头脑的逻辑分析,那就会免于成为一个矫情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云淡风轻
或暖或寒,那份情已经云淡风轻
家庭教育的4条“高压线”,正在培养一个没有“价值感”的孩子,99%的父母都触碰过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七绝 云淡风轻景亦柔【题图】
春天闲云野鹤,共享云淡风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