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你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受到“经验性回避”的麻痹
经验型回避是指个体试图控制或改变自身的内在经验。例如,自身想法、情绪以及个体记忆,即使这样做会使个人的价值观或人生目标不一致。
这么做是试图消除或抗拒自己不想要的想法、情绪、感受和其他个人经验,当人们试图摆脱不想要的个人经验时,常常会失败,会增加不愉快的体验。
经验性回避会导致个体的心理受困扰,不利于个体心理健康发展,会使个体降低做事效率从而影响专注度。
经验性回避受很多因素影响,情绪多变、个体的敏感多疑都会造成影响。
不仅如此,经验性回避还注重调节生命的意义感,寻找生命意义感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

经验性回避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压抑性回避
压抑是一种很普遍的不健康社会心理,一般是指人在受挫后发生的思想变化。
有的人会将自己的情感掩藏起来,不释放出去,将内心的焦虑压抑在心里,认为压抑能够减轻内心的不愉快,可以让自己暂时忘记当前的焦虑。
但其实焦虑和烦恼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被自己压抑回避起来,慢慢变为一种潜意识,这种压抑回避会使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得很消极。

第二种,情境性回避
情景性回避是特指在某些情景下回避的程度越高,表明这种情景所带来的焦虑感越重,情绪困扰的压力也就越多。
由于个体在某些重要的事情或者情景中遭遇了很大的挫折,在之后再遇到类似的情景时,就会不自觉地回避,产生情景性回避。

经验性回避常常是“无效”的

经验性回避看似有效,其实常常都是无效的,当焦虑来临,看似不去想它,可是实际问题没有解决,这样做只是延缓了焦虑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
经验性回避最终对回避事件起强化作用,经验性回避的人可能会变得沉迷于过去的失败和挫折中。

经验性回避可能导致个体造成压力,倦怠,抑郁和工作效率不足的结果。
大量的研究表明经验性回避导致了狭隘,僵化,无效的行为。证明了经验性回避在本质上起不到什么作用,是无效的。

经验性回避是一种自我保护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自我保护方式,经验性回避在本质上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当我们内心感到焦虑、难过或不想要的经验时,我们的大脑会自然的想要逃避,不想面对那些不想要的经验。
例如,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对于冲突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回避。

回避就是他对自我的一种保护方式。这种自我防御的行为有一定的益处,能够帮我们缓解一定的焦虑心理,但处理不得当就会适得其反。
为了回避而牺牲掉更重要的东西,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是得不偿失的。

经验性回避正在麻痹你的神经

经验性回避的人往往感受不到自己在回避, 当遇到自己处理不了的事情,并产生焦虑感的时候,他们会选择不去想,或者“欺骗”自己已经解决了的方式来麻痹自己的神经回避问题。
其实自己并不知道这是在回避,不知道经验性回避正在不知不觉中麻痹自己的神经。

经验性回避的高深之处就是让个体误以为自己是心理健康的,不存在后续问题。
但事实却是经验性回避已经进入了潜意识里,是潜意识中存在的,当个体遇到不想面对的事情时,潜意识中的经验性回避就会跑出来行动,麻痹个体神经。
当经验性回避出现时,要注意了,它正在麻痹你的神经!
- The End -
作者 | 翩鸿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见的22种自我防御机制(三)
我“痊愈”了吗?心理问题的治疗,该不该强求症状完全消失?
恐惧、强迫症状太痛苦?试试《心理症状表达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第三浪潮——接纳承诺疗法与双相情感障碍「临床研究」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