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南民族大学 1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
中南民族大学
1
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
基础题:
1.
P28
重商主义最早是由
亚当·斯密
提出来的
,
晚期中商主义的代表在意大利有塞拉,
在英国有
托马斯·孟
,在法国有柯尔贝尔,在奥地利有霍尼克,在德国有尤斯蒂。
2.
P33
马克思认为古典经济学在
英国
威廉·配第
开始到
李嘉图
结束
法国
阿吉尔贝尔
开始,到
西斯蒙第
结束
3.
P45
马克思曾评价
,威廉·配第
的《政治算术》是“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分离出来的最初形式”
4.
P78
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包含三方面内容:
自然秩序、自然法则、自然权利
5.
P80
弗朗斯瓦·魁奈
喜欢中国文化,提倡中国哲学,推崇论语,被人誉为
“欧洲的孔
子”
6.
P144
西斯蒙第既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又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
人,列宁曾把他的学说称为
经济浪漫主义
7.
P177
巴师夏,
是阶级利益和谐论的创始者之一,
也是当时的经济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
反对社会主义思潮,把社会主义作为批判的对象
,凯里反对
李嘉图
的经济学
说。
8.
P193
李斯特
19
世纪初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是一个积极的社会活动家。
他的代表作品是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9.
P229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是英国的经济学家、边际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数理经
济学的早期代表之一。
杰文斯的经济学说以主观的心理为出发点,
以效用论为基础,
数学分析为工具。他在《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序言中说:
“在本书,我尝试
经济学为快
乐与痛苦的微积分
10.
P248
凡勃伦主张
组织“技术人员苏维埃”
,把经济的控制权转到它的手上,以此来代
替企业经营,这样就能正确处理“机器利用”和
“企业经营”的矛盾了。
11.
P271
张伯伦
1933
年出版的成名作《
垄断竞争理论
》一书,分析了既不是完全竞争也
不是纯粹垄断的市场上的行为。
他认为大多数的市场价格是由垄断因素和竞争因素共同
决定。
12.
P271
琼·罗宾逊
1933
年出版了《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在垄断竞争的概念上增加了
“买方垄断”和“价格歧视”
13.
庇古
出版了《福利经济学》
,标志着旧福利经济学体系的形成,因此,庇古被称为“
利经济学之父”
名词解释:
1.
P36
柯尔贝尔主义:
17
世纪柯尔贝尔在任法国财政大臣的时候所推行的一系列的重商
主义政策。柯尔贝尔把货币或金银看着衡量国家富裕或贫困的标准,把国家拥有的货币
数量看作是该国政治、军事实力的决定因素。对内发展工业,鼓励兴办皇家和私人手工
工场,增加生产,扩大输出,扩建商船队,修整港口,改善交通运输,废除内陆关卡,
促进国内市场发展。对外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争取贸易顺差,使贵金属流入法国,建立
海外专利特许公司,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柯尔贝尔主义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
专制而严格的管理制度后来成了工业发展的障碍。
2.
P113
斯密教条:
指斯密对商品价值所作的错误分解的理论。
斯密从他错误的收入决定价
值的理论出发,认为商品价值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地租三部分(
v+m
。由于工资是劳
中南民族大学
2
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态,它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而支付的可变资本
v
,利润
和地租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两种特殊形式
m
,所以,斯密把商品价值只分为
v+m
而实际商品的全部价值应分解为
c+v+m
三部分,
v+m
只是商品中新创造的价值,
斯密则
把商品的总价值(
c+v+m
)与新价值(
v+m
)相混淆,抛弃了不变资本(
c
。其后,几
乎所有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都把这个错误观点奉为正统的信条,
马克思讽刺地称之为斯
密教条(
Smith
s
Dogma
。斯密教条的理论是混乱的,无法解释生产资料的转移和补
偿,忽略了生产资料的价值,丢掉了维持再生产的的条件,堵塞了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理
论研究的可能性。
3.
P167
萨伊定律:
由于商品的出售是供给,
商品的购买是需求,
所以供给会自己创造需求。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某一种产品可能会滞销,但自由竞争会自动调节,使各种产品的供
求趋于平衡。就全社会来看,总供给一定等于总需求,普遍性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
不可能发生的。
由此萨伊推出四个结论:
1
在一切社会,
生产者越多,
产品越多样化,
产品就销售的越快、越多和越广泛,而生产者得到的利润也越大,因为价格总是跟需求
增长。这说明资本主义是不存在矛盾的,不会发生危机。
2
)每个人都和全体的共同繁
荣有利害关系,人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3
)购买或输入外国货物决不至于损害国内或者
本国的产业和生产,说明对外贸易应采取自由政策。
4
)仅鼓励消费并无益于商业,因
为困难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供给消费的手段。激励生产是贤明的政策,鼓励
消费是拙劣的政策。这说明资本主义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可顺利发展。萨伊定律受到许
多的经济学家的推崇,但是马克思则指出萨伊定律混同了资本流通与简单的商品流通,
又把简单商品流通归结为物物交换。萨伊定律从实体经济的角度解释了市场问题本质,
但从有了货币介入的虚拟经济角度看也有其不足之处。
4.
P173
纯经济学:
西尼尔在萨伊之后,主张把政治经济学改造为“纯经济学”
。在研究经
济学的时候应该把一般立法、行政问题,把涉及哲学和伦理学的东西都排除出去,而仅
仅以财富为研究对象,即“应当以财富的性质、生产和分配为限”
。他认为纯经济学所
依据的应当是少数几个一般性的命题,这些命题是观察或意识的结果,是人人熟知的,
其结论由逻辑推论导出,具有普遍的真实性。西尼尔为纯经济学建立并提出了几个基本
命题:
1
)每个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小的牺牲取得尽可能的财富。这是从人的经济本性引
出的功利性主义原则。
2
)人口原则。限制世界上人数的,只是精神上的或物质上的缺
陷,或是各阶级中各个人对于在既有习惯下担心财富会不能满足需要的顾虑。
3
)工业
生产力不断地无限扩大的倾向。劳动的力量和生产财富的其他手段的力量,借助于将由
此所生产的工具,
可以无限制的增加。
4
农业报酬递减的倾向。
他认为假定技术不变,
在某一地区内的土地上不断增加劳动力,所得到的报酬会按比例递减的。西尼尔的纯经
济学实际上是现代实证经济学的先声。
5.
P174
节欲论
:
西尼尔认为社会上的三个阶级即劳动者、资本家和自然要素的所有者,他
们相应获得各自的收入。劳动者使用体力和智力劳动进行生产,付出了对于自己安乐、
自由的牺牲,作为这种牺牲的报酬是工资。资本家节制自己的欲望而进行生产,做出对
于近期的享受的牺牲,这种牺牲的报酬就是利润。西尼尔特别推崇资本家的这种节制或
者节欲,他说:
“在节制的原则下,放弃我们力所能及的享乐、或者放弃切近的效用而
追求遥远的效果,是人类意志上的最艰苦的努力之一。
”西尼尔的节欲论掩盖了资本主
义剥夺工人的剩余价值的事实,而用阿谀的语句掩饰了资本主义劳资矛盾。
6.
P225
时差利息论:
关于利息来自于价值时差的一种理论。
这一理论的倡导者是奥地利经
济学家庞巴维克。
他认为
:
在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的价值之间存在差别,
这种价值上的差
别是一切资本利息的来源。一切利息都来源于同种和同量物品价值上的差别,而同种和
同量物品的价值上的差别又是由二者在时间上的差别造成。
即一切利息形态的产生和
中南民族大学
3
利率的高低,都取决于人们的对于等量的统一产品,在现在和将来的两个不同时间内主
观评价的不同。把利息、利润、地租都变为心理和自然的产物,把生产过程说成为一种
自然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论是
完全对立的。这种时差利息论颠倒了利息和利润的关系,把剩余价值各种形态都归结为
利息,掩盖了剩余价值生产的真正过程。时差利息论把利润、地租一律说成现在物品与
未来物品的差额,歪曲了这些范畴的本质,抹杀了他们的历史性,把他们说成心理和自
然的产物。
7.
P234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是
1874
年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在他的
《纯粹经济学要义》中创立的。瓦尔拉斯认为,市场上一切商品的价格都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任何一种商品的供求,不仅是该种商品价格的函数,也是所有
其他商品价格的函数,因此任何商品的价格必须同时和其他商品的价格联合决定。他运
用数学的方法推导出了一般均衡条件下的价格决定公式为:边际效应之比
=
价格之比。
一般均衡的条件为:
两种商品中任何一种价格等于这两种商品用任何第三种商品来表示
的价格比。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分析意义,他探讨
了竞争条件下,在市场上的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相互作用下,商品价格的决定。不过,
瓦尔拉斯用一般均衡原理说明商品价值的决定,
实际上只是用对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描
述来取代对经济范畴的本质的分析。另外,西方经济学家也常用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
论来赞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完美。
该理论的实质是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处于稳定的
均衡状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
,
消费者可以获得最大效用
,
企业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
,
生产
要素的所有者可以得到最大报酬。
8.
P278
自然利率:
维克塞尔把利息率分为货币利息率和自然利息率,前者是金融市场上
的实际利息率,后者是资本的边际利润率。他认为在实物经济下,一切借贷不使用货币
而以实物资本形态进行,这种资本供求关系决定的利息率就是“资本的自然利息率”
它决定于实物资本的边际生产率。维克塞尔把与自然利息率相一致的货币利息率称为
“正常利息率”
。正常利息率实质上是自然利息率的货币表现。这时的金融市场与实物
资本市场上的供求正好相等,则投资和储蓄相等,价格和生产稳定不变,整个经济处于
均衡状态。如果自然利息率高于市场利息率,此时增加投资有利可图,因而投资增加,
社会收入增加,物价上涨,经济处于扩张状态。这种扩张带有累积的性质,直到经济扩
张对货币贷款的需求把市场利息率拉到与自然利息率相一致的水平为止,
即资本的边际
利润率与市场利息率相等,经济恢复到平衡状态。如果自然利息率低于市场利息率,此
时资本的边际利润率为负,于是投资减少、收入下降、消费缩减、物价下跌,从而开始
了经济活动的累积收缩过程,
直到货币需求减少到使市场利息率下降到与自然利息率相
等时为止,经济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恢复了均衡状态。这是一个与上述向上的累积过程
相反的向下的累积过程。维克塞尔认为,只有当金融市场上的供求均衡时,商品市场上
的供求才能平衡,价格水平也就稳定了,换句话说,只有在货币利息率与自然利息率相
一致时,货币才是中性的。
9.
P349
《通论》
:
是凯恩斯在
1936
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简称,这部书
把西方经济学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通论》的核心内容如下:凯恩斯所面临的是就业
问题,解决此问题是他建立《通论》理论体系的目的。所以,凯恩斯理论体系的核心是
“有效需求原理”
,他强调有效需求机制决定就业水平,认为资本主义大量失业的出现
是有效需求不足(包括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果。而有效需求不足是三个
基本心理因素造成的:消费倾向偏低,造成消费不足;资本边际效率偏低,造成投资不
足;灵活偏好偏高,造成利息率上升,阻碍投资。所以,提高就业、减少失业的对策就
是提高消费的倾向和扩大投资,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扩大投资。因为它通过“乘数”作
中南民族大学
4
用可以引起多倍于投资量的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增长。因此,凯恩斯主张扩大国家干预
经济的权力,通过财政和货币金融政策来增加公共支出,以刺激消费需求;降低利率,
以刺激投资需求。如此,充分就业可望实现。
简答题:
1.
P116
怎样看待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
1
)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认为人们的经济活动是出
自人的利己本性或人类交换倾向的
,
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自然地会给全社会带来普遍的利
益。
2
)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以其财富自然发展的分析为基础。斯密认为财富有其自然发展的
顺序或途径,他说
:
“按照事物的自然趋势,进步社会的资本,首先是大部分投在农业上,
其次投在工业上,
最后投在国外贸易上。
斯密认为应听任资本和劳动寻找自然的用途,
只有
这样,
社会资本才会迅速地增加。因为,
不论什么管制措施,
其实都是在某种程度上指导私
人运用其资本,
而管制的目的不过是使资本和劳动投入到某个特定部门。
但其结果是使资本
和劳动由较有利的用途改到较不利的用途,从而使社会产品或其价值总量减少。
3
)斯密主张经济自由,但他并不反对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国家干预。他认为自由竞争自由
放任是原则,
但是在一些特定产业课税是合理的,
比如国防,
某些场合限制外国商品输入也
是合理的,比如外国限制本国商品输入时。
2.
P150
怎样理解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理论?
1
)西斯蒙第在收入决定生产的理论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发生经济危机。根据收入决定
生产的观点,
年收入的总量必须用来交换年生产的总量;
通过这项交换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自
己的消费品,都要取得一笔再生产的资本,要为一项再生产而进行投资,并提出新要求。因
此,西斯蒙第认为:
“如果年收入不能购买全部的年生产,那么一部分产品将卖不出去,不
得不堆在生产者的仓库里,积压着生产者的资本,就会是生产陷入停顿。
”因此,在他看来
生产超过了消费的这种矛盾必然导致经济危机,即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消费不足。
2
)西斯蒙第认为,生产超过消费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资本主义一方面通过改变生产
技术进行大规模生产,无限扩大供给。另一方面,
由于分配不公,
导致财产在少数人手上集
中,
广大工人无力消费,
导致国内市场狭小。
虽然资本家可以通过寻求世界市场来解决这个
矛盾,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世界市场也会越来越小,从而就会导致不可逆转的经济危机。
3
)西斯蒙第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结果,这是
经济学说史上伟大的功绩。
西斯蒙第认识到这样一个矛盾:
一方面生产力的无限制发展和财
富的增加——同时财富有商品构成并且必须转化为货币;另一方面,作为前一方面的基础,
生产者群众却局限在生活必需品的范围内。
资本主义的这种矛盾不能解决,
因此,
资本主义
的经济危机那就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必然性。
4
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理论也是有其根本缺陷的。
生产的扩大到底要受个人消费的限制。
他强调个人资本是不无意义的,
但他不了解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包括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和剩
余价值三部分,
不了解除了个人消费还有生产消费。
所以,
他仅仅强调个人消费及生活资料
实现问题,
而忘记了生产消费及生产资料的实现问题,
这样就不能正确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
他用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并未正确解释资本主义的真正矛盾,
仅用消费不足并不能完全解释危
机。要是不从生产关系中去寻找危机的根源,就不可能建立科学的经济危机理论。
3.
P158
马尔萨斯人口论以及其错误根源?
1
18
世纪,
马尔萨斯在其代表作
《人口原则》
《政治经济学原理》
中提出了著名的
“马
尔萨斯人口论”
: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否则,贫穷是人类不可改变的命运。他还提出
了让渡利润论和第三者理论。即由于存在着由地主、官僚和牧师等组成的“第三者”
,他们
中南民族大学
5
只买不卖,才支付了资本家的利润,才避免了社会消费不足而导致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2
)内容: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从两个“公理”出发:
1
)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的(
2
两性之间的性欲是必然的,
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由此得到了一个论断:
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
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长,
人口增长总是快于生产资料的增长。
马尔萨斯还从其人口增长
“规
律”基础上引申为三个结论或命题:
“人口必然地为生产资料所限制。
b.
只要生产资料增长,
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有力而又显著的抑制的阻止。
C.
这些抑制,和那
些遏制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
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
节制、罪恶和贫困。
3
)评价:
a.
作为法国革命和革命的激进思想的消毒剂而问世的,由此奠定了理论立场的
错误根源,他所揭示的“真理”
,下层阶级不易受到煽动性,上层阶级不用担忧。
b.
从方法论上看,其错误地认为人与自然动物无异,认为人只有食欲和性欲的自然属性,抽
掉了人的社会属性,
因而他把人口增长单纯归因于自然现象,
把生活资料看作制约人的发展
的唯一因素,忽视了社会制度和人类精神文化对人口生殖的影响。
C.
从理论上讲,他没有认识到人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人口的生产具有
不同的规律,
他把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作为人口论的理论依据是错误的,
但在这个规律完全抽
象到了科学技术进步对生产资料的影响。
他假定世界上的可耕地已经被耕种完了,
这种不合
常理的理论是错误的。
4.
P246
制度学派在理论内容和方法上形成的特点
(1)
与传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不同,制度学派并不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天然合理、尽善尽美
的制度,
而是承认它存在缺陷,
因而他们对现存资本主义提出了各种批判。
不过他们的批判
是改良主义的。
⑵制度学派吸收了德国历史学派的方法,
以历史的、
心理的和法律的因素来
解释制度,
力图探讨各种社会制度的存在特点、
产生原因和演化进程等。
他们对制度的分析
在本质上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⑶制度学派以相对的和进化的观点解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制度
的演变,
一般来说,
是否认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性飞跃的。
⑷与传统经济学主张自由放任
不同,
制度经济学极力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积极的干预,
强调政府在调节和管理经济中的作
用。⑸制度经济学在以后长期的发展中,
发展出各种制度分析方法,包括结构分析方法、历
史分析方法、社会文化分析方法等。
5.
P315
哈耶克计划经济的观点?
哈耶克在《通向奴役的道路》一书中,把计划经济看成是一条通向“奴役的道路”
,是
对自由经济制度的威胁。
哈耶克认为,
社会主义的目标是社会正义、
更大程度的平等和安全
等,
然而,
社会主义取得这些目标的方法意味着取消生产资料私有制,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创造一种计划经济制度,
以中央计划机构代替为利润目标工作的企业家。
人们通常拥护社会
主义目标,
但是社会主义的方法与个人自由的价值观背道而驰,
因此,
人们反对社会主义的
方法。他从经济效率、政治和思想等方面论述来了计划经济的缺陷。
1
)计划经济与效率:哈耶克认为,计划经济导致低效率。用计划的控制来代替个人
的自由选择,
经济的发展将失去基本动力。
计划体制使得人们失去自由选择工作的机会,
每个人提供不变的收入,打击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想,结果带来低效率。
2
)计划经济与政治:哈耶克认为,计划经济必然引起政治上的集权,从而导致最坏
者当政。
由于社会中每个人的目标与总体计划目标之间存在矛盾,
需要一个强权政府来解决
这个矛盾。
在组建这个强权政府的时候,
必然存在一些极权分子,
他们为了得到权力,
可能
全然不顾道德的约束,不择手段,这样就会出现最坏者当政的情况。
3
)计划经济与思想:哈耶克认为,计划经济必然要求实现国有化,与工业的国有化
相一致的是思想的国有化,
思想的国有化导致思想的僵化。
在极权主义国家,
为了保持人民
思想的一致性,
当权者会向大众灌输其认为正确的价值观,
并且各类媒体或者舆论都会解释
和宣传当权者思想,
最终就会让人们的思想单一,
从而出现了思想的强制,
等于通向奴役的
道路。
6.
P353
凯恩斯的经济主张?
凯恩斯认为一国的兴衰取决于有效需求是否充分,
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最终原因在于心理
因素,
经济机制是无能为力的,
因此,
调节经济的重任就自然落在国家的身上了。
他强调说,
实行国家调节既是使现代经济避免全盘毁灭的唯一可以实行的办法,
也是使个人才能得以成
功地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凯恩斯认为,
国家调节的重心在于管理有效需求,
为此他设计了一套调节机制,
即刺激
消费;提高资本边际效率,刺激投资;反对传统的预算平衡观念,实行财政赤字;扩大商品
与资本输出等政策。
后来,
凯恩斯的追随者发展、
归纳出一整套管理有效需求的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有时也被成为有效需求管理)
。其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在经济衰退时,政府
应扩大政府开支和减税,
甚至实行财政赤字政策和发行公债,
以扩大总需求;
在经济高涨时,
政府则应紧缩政府开支和增税,以减少总需求。至于货币政策,则应配合、支持财政政策,
即在经济高涨时减少货币发行量、
提高利息率、
抑制私人投资已达到减少总需求的目的;
在经济衰退的时候,
则应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率,
刺激私人投资,以达到扩大总需求
的目的。
在凯恩斯的政策设计中,
财政政策在调节需求方面应处于主导地位,
货币政策处于
从属辅助地位
论述题
1.
为什么说马歇尔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
马歇尔的经济学是
19
世纪末资产阶级新需要,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垄断阶段,社
会经济矛盾尖锐,
马克思主义传播日益广泛,
工人运动发展良好,
旧的传统经济学已经彻底
破产,
新产生学派,
如边际效用学派、
新历史学派,
不足以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对抗,
于是马歇尔就以正宗卫道士自居,担负起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资本主义剥削辩解的任务。
他在
1890
《经济学原理》
中所建立的经济学体系是继约翰?穆勒折衷主义经济学之后西方经
济学第一次大综合。这一综合以约翰?穆勒的理论为基础,除继承英国经济学传统外,还受
庸俗进化论、德国历史学派和法国数理学派古诺经济学的影响,把供求论、
边际效用论、边
际生产率论、生产费用论、生产三要素论、经济和谐论、节欲论等传统理论与数理化分析、
心理分析、
庸俗进化论等
“新”
观点结合起来,
拼凑成为了一个折衷主义的完整经济学体系,
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表现在以下
3
个方面:
1.
方法论,他承袭了作为西方经济学基本出发点的边沁功利主义,但进一步用奥地利学
派的主观心理分析方法对之加以改造,抽去了
“功利”的客观性,
把客观的功利变成了主观
的心理动机和欲望,
如,
获得满足,
避免牺牲等并以此作为他整个经济分析的出发点。
在此
基础上,
又接受与传统经济学相对立的历史学派的若干方法来充实自己的体系,
认为历史学
派标榜的历史归纳法对经济学研究来说与奥地利学派推崇的抽象演绎法同样重要,
并把历史
学派倡导的庸俗进化论具体化为连续原理贯穿于整个体系之中。
在具体分析和表述经济问题
上,
广泛运用了数理学派的数理方法和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方法并将二者融合,
从而将数理
学派的数理分析演化为边际增量分析,
并使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分析披上了
“科学化”
“精
密化”
“实证化”的外衣,
在进行这些综合时。
他的主要发展是普遍借用生物学特别是力学
均衡的概论,并大量使用数学公式、图表来表述自己的理论。
2.
价值论方面,他接受了边际效用论、生产费用论、供求论,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形成
了均衡价值论。
P258
图表,详细分析)
3.
分配理论,他以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为基础并加以“组织”这一生产要素,以此为出
发点,他吸收了边际生产率论、时差利息论、节欲论、土地肥力递减论等庸俗观点,并用边
中南民族大学
7
际增量方法对他们修正并加以补充,
再用均衡分析方法将它们融合起来,
从而把资本主义分
配归结为各生产要素均衡价格的实现过程,
由此形成了
“四位一体”
公式,
即劳动——工资、
资本——利息、企业组织经营能力——利润、土地——地租。
应该指出,
马歇尔对经济学的综合,
并不仅仅是对经济学的继承、
借鉴和吸收,但就其
总体而言,
是一种经济学的大杂烩,
因为他在进行综合时,
所吸收和融合的只是庸俗经济学
观点,
而对古典经济学的科学观点加以排斥和歪曲,
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马克思经济学。
外,
这次大综合,
标志着主流派的西方经济学进入新古典经济学阶段,
意味着西方经济学范
式和研究重心的新的变迁。
2. p302
试述
20
世纪
20-30
年代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并且谈谈自己的观点。
背景
(起因)
1917
年,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此之前,
欧洲在
16
世纪已经出现社会主义的理想,在
19
世纪,圣西门、
欧文。
傅里叶等人的空想社
会主义思潮盛行一时,同时,
19
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将社会主义发展为一门科学体系。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维塞尔、帕累托、巴罗尼等人创立了“实质上是有关社会主义经济的纯
理论”以上为
20
世纪
20-30
年代的关于社会主义讨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苏联建国后,开
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1929-1933
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得到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
实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相反,在
1929-1933
年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一场世界
性的经济危机,
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
使自由市场经济天然合理的神话破灭。
现实
因素进一步促进了
20
世纪
20-30
年代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大讨论。
过程:米赛斯、哈耶克、罗宾斯(奥地利学派、伦敦学派)—社会主义与中央计划无法取代
私有制与自由市场起的经济作用,
从理论上否定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
迪金森、
多布、
泰勒、
勒纳、兰格—承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存在的弊端,认为中央计划的方法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1
)第一阶段(
20c20s
)米赛斯
-
泰勒:
★米赛斯观点:在
1920
年所写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计算》一书中他认为社会主义没有
合理的价格机制,不能是资源达到有效配置。
他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无法结合,
经济
计算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进行,
社会主义无法进行经济计算,
因此社会主义无法让资
源达到合理配置的状态。首先,他认为市场机制为资本主义下的经济计算提供了三个条件。
第一,
价格机制能起到使个人的计划与整个社会的需求之间相吻合的作用;
第二,
价格反映
了所有市场参与者的经济活动;
第三,
经济计算要求产品估价具有相同的标准,
在资本主义
条件下,
货币充当了经济计算中的这一标准。
其次,
米赛斯认为经济计算在中央计划下无法
发挥作用,
而没有经济计算,
就无法制定合理的计划。
他认为手社会主义下生产资料完全公
有,无法进行买卖,
导致货币仅起交换媒介作用,
无法计算,
而市场经济中自由市场形成所
用的一切种类的货物与劳动的市场价格是经济计算的前提,
而中央计划排斥市场,
就不存在
价格机制,
从而无法进行经济计算。
再次,
他否定运用劳动时间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计
算单位的可行性。
因为劳动时间无法计算生产中的不可再生的自然给予因素,
同时,
还忽略
了劳动的质的差别。
最后,
米赛斯认为资本家生产的目的是追求最大利润的而在资本主义制
度下,
市场与价格机制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相联系,
促进了资本家追逐利润最大化,
而在社会
主义制度下则是不可能的。
★泰勒观点:
1929
年、泰勒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指导》一书中反驳米赛斯的观点。首
先,
泰勒认为社会主义并不是指某种意识形态,
而只是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别样的生产和
组织方式。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国家机器,
他控制了整个社会的生产组织,
集中了一切生产活
动的指导权,
国家以货币向公民购买生产性服务,
又把生产的商品卖给他们,
因此在社会主
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决策过程并无本质的差别,
均可以认为是,
第一,
国家确保每个公
民有一定收入;第二,国家授权公民用其收入任意选购国家生产的商品。其次,泰勒认为,
经济当局做好生产计划的四个假定前提,
第一,
国家必须保证每个公民得到一个确定的收入;
中南民族大学
8
第二,
国家权力机关在确定收入分配时,
必须体现为一种既符合公民的一般利益要求,
又符
合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集团的利益要求的总收入分配形式,
由此产生的商品价格才能反映商
品的社会重要性的价格;
第三,
公民事先必须确定自己愿意按什么价格购买商品;
第四,经
济当局在制定某一特定商品的销售价格时,
需使得其价格等于成本。
最后,
为了寻求计划方
法在技术上的可行性,泰勒讨论了“试错法”
,即用一系列假设的解去试验,直至其中一个
被证明是正确的为止,
他认为,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确定原始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有效重要性,
即解决所谓的“归因问题”
,否则国家就无法计算每种商品的资源成本,就无法确定该商品
的售卖价格,计划方法就无法使用。
2
)第二阶段(
20c20s
)哈耶克
-
兰格:
★哈耶克观点:
1935
年,哈耶克在《集体主义的计划经济》中支持米赛斯的观点,同时加
入了有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可以进行经济计算的争论。
主要观点是在理论上可行,
但在实践中
是无法真正完成计算的。
首先,
求解方程需要若干信息,
信息收集的任务超越了人类的能力。
因为,第一,中央计划必须考虑到诸多细节;第二,解释竞争体制的均衡时,理论上假定了
某一类特定的技术知识是
“给定”的,
而在中央计划的社会中,
只有一切知识都能应用到中
央的权威计算之中,
才有可能从已知的技术方法中作出最恰当的选择;
第三,
还必须掌握关
于不同品种和数量的消费品的重要性的资料。
其次,
即使资料信息完全收集好了,
在计算方
面,
每一个决策都需要计算成千上万个在每一个连续时点上的微分方程,
同时,
在求解的过
程中,信息的传递中都需要速度,这在当时,或者是现在都无法做到的。最后,哈耶克对兰
格模式提出了两方面的批评,
第一,
关于集中统一定价与真正的竞争市场中的价格参数之间
的关系,
哈耶克认为兰格在此是自相矛盾的,
1
价格机制对市场状况的灵敏反应是其本质
的功能,
而兰格模式对价格应当如何变动却无明确的认识,
且集中控制的价格变动也不同于
真正的市场竞争,
这就需要信息的上下传达,
而信息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失真、
曲、失误、滞后的现象,这对价格的影响相当大。
2
)中央集中定价在实践中还会遇到极其
困难的问题,
因为价格的制定者无法为数目众多的产品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
第二,
关于经
理的责任,
哈耶克认为,
在社会主义企业,经理并不是企业财产的所有者,
他与企业经营好
坏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同时在经营下,积极性不高,只需被动的接受上级指示即可。
★兰格观点:兰格提出了“市场社会主义理论”
,并且认为社会主义可以通过“试错法”进
行经济计算。兰格认为,
市场均衡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
经济体系的一切参与者使他们的效
用、利润或者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收入最大化(主观均衡条件)
;第二每种商品的需求等于其
供给(客观均衡条件)
;第三消费者的收入等于其转让其所拥有的最终生产资源的使用权的
收入,加上企业家的利润(经济制度的社会组织条件)
。这三个条件建立起来的经济均衡方
程在理论上是可解的,在现实中通过
“试错法”可解。主观均衡条件可通过市场上的消费者
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遵循中央计划局规定的两条原则
(1)
必须规定选择使平均生产成本
最小的要素组合
(2)
必须使
MC=P
,已解决生产规模,来达到。客观均衡条件是价格取决于每
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等于供给数量。
而经济制度的社会组织条件是借助于最终生产资源的服务
价格和为了分配社会分红而采用的原则来决定消费者的收入。
兰格的结论是,
在社会主义经
济中和资本主义经济中必须“求解”完全同样性质和数目得“方程”
,解方程的人也是相同
的,
即消费者和厂家的经理,
他们只需注意商品的需求与供给即可调整价格。
兰格理论突破
了斯大林模式,
认为社会主义可以有多种模式,
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讨论。
他认为社
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资源配置是由形式上类似的共同原则指引的,
他的市场机制可以与所有
制相分离的观点也是有意义的。
但是,
兰格模式也存在着其自身的缺陷:
未脱离社会主义计
划经济的总体框架,
是公有制加上计划模拟市场的二元机制;
缺乏动力机制,
企业的管理者
是被动的,没有刺激机制;没有生产资料市场,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意义:
1
这场争论在西方经济学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被认为是西方比较经济学领域内极
中南民族大学
9
为重要的一次理论争论,
对该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这场争论推动了市场社会主
义理论的发展。
通过争论,
一些学者开始注意到不同经济体制的共同点和一种经济体制可能
出现的不同形态,特别是在涉及计划与市场、集权与分权对资源最优配置的影响等问题上,
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认识逐步深化,
从而最终得出市场社会主义理论。
3
这次争论也有
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次争论提出了有关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理论问题。
有的学者认为,
争论之后,
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
这一变化大部分缘于中央计划的具体
经验和这次争论所带来的影响。
因此,
正确理解这一次争论的整个过程对于解决今天的社会
主义经济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会有所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济学百年回眸
经济学发展历程(转)
浅谈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15分钟能读懂的经济思想史
经济学思想史概述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