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首歌的力量|刘万祥

一首歌的力量

在俄罗斯有这样一座纪念馆,它不是为某人建立的,也不是为某件事建立的,而是为一首歌曲建立的。这首歌的歌名就叫《喀秋莎》。

《喀秋莎》描绘的是俄罗斯春回大地时的美丽景色和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家在外的情郎的思念。虽是爱情歌曲,却没有一般情歌的委婉、缠绵,而是节奏明快、简捷,旋律朴实、流畅,因而多年来被广泛传唱,深受欢迎。在苏联的卫国战争时期,这首歌对于那场战争,曾起到过非同寻常的作用。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军分北、中、南三路夹击苏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近百万大军,横扫苏联红军,长驱直入,逼近了莫斯科。

7月中旬的一天,莫斯科城里,新编的红军近卫军第三师仓促开赴前线。在送行的人群里,莫斯科一所工业学校的一群女学生唱起了这首歌:“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姑娘们用这首爱情歌曲为年轻的战士们送行,这无疑在小伙子们的心里引发了强烈的震颤。在歌声中,近卫军第三师的全体官兵向唱歌的姑娘们行了庄严的军礼,他们含着激动的泪水,伴着歌声走上了前线。几天后,在极为惨烈的第聂伯河阻击战役中,这个师的官兵几乎全部阵亡。但他们毕竟狠狠打击了号称“飞毛腿”的德国最精锐的古德里安装甲部队,为苏军组建保卫莫斯科的最后防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此后,《喀秋莎》的歌声伴着浓浓的战争硝烟,顺着战壕一路飞扬。歌声从莫斯科流传开去,一时间,北到列宁格勒,南到基辅,在1000多公里的前线,也在后方,在整个苏联,到处传唱着这首歌。

是战争使《喀秋莎》这首歌体现出了它那不同寻常的价值,而经过战火的洗礼,这首歌更是具有了新的甚至是永恒的生命。

按通常规律,战争中最需要的是《马赛曲》《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那样的鼓舞士气的铿锵有力的歌曲。而这首爱情歌曲竟在战争中得以流传,其原因就在于,这歌声使美好的音乐和正义的战争相融合,歌曲把姑娘的情爱和士兵们的英勇报国联系在了一起,这饱含着少女纯情的歌声,使得抱着冰冷武器、卧在寒冷战壕里的战士们,在难熬的硝烟与寂寞中,心灵得到了情与爱的温存和慰藉。

后来,随着战事的发展,《喀秋莎》这首歌曲还传唱到东欧的一些国家。波兰人民曾将喀秋莎作为战斗号令,而保加利亚的游击队员还曾将这首歌曲作为联络信号。更为出人意料的是,当时,就连许多德国士兵也喜欢上了这首歌。

那是一次战斗的间隙,苏联红军一个步兵连的战壕里,疲惫不堪的士兵们突然听到随风飘来的熟悉的歌声:“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他们仔细听,发现那歌声竟然是来自对面的德军阵地。苏军一位中尉连长从望远镜里看到,在对面的阵地上,一伙德军正围着一架留声机欣赏这首歌。苏军步兵连的战士们震惊了,愤怒了,他们未经请示就向德军阵地发起了攻击,战斗非常惨烈。当他们打退了德军,找到那架留声机时,发现唱机仍在转动着,仍在唱着……中尉连长捧着唱片跪在地上失声痛哭,许多人也都跟着哭了——为了夺回这张唱片,8个红军士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后来,苏军军法部门对这次违令攻击事件进行了责任调查。一位团长在被调查时说:“如果我当时看见喀秋莎被一群法西斯豺狼包围着、蹂躏着的时候,我也会这样做!”军法法官被感动了,调查不了了之。

1942年初,一种速射的自行火炮在苏联乌拉尔的兵工厂里以惊人的速度被大批量生产出来,并很快装备到苏军部队。这种火炮斜置在卡车上,能并排发射火箭,不像榴弹炮、加农炮那样笨重,不仅移动方便,而且火力凶猛,所以,战士们非常热爱这种武器。这种火箭炮的发射架上标着字母“K”,这是某兵工厂出厂时的标记。操纵火炮的苏军战士就根据这个字母“K”,把大炮命名为“喀秋莎”,这个别名迅速在苏联红军里传播开来。一首歌曲的名字与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同名,这无意间又促使了这首歌曲的流传。

1945年春天,苏联红军200多万人突破波德边境,攻入德国本土,从南北形成夹击,包围了纳粹德国的巢穴柏林。4月16日,苏联红军对柏林外围开始进攻。

那正是一个梨花盛开的季节。前进中,许多部队齐声唱起了《喀秋莎》,而为这歌声伴奏的,是2000多门喀秋莎火箭炮的呼啸声。一位随军记者当时激动地写道:“天哪,这简直就是‘喀秋莎’的歌声在向柏林进攻。”

战后,苏联当局为了表彰《喀秋莎》这首歌在战争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专为它建立了一座纪念馆,这在人类的战争史和音乐史上,应该是首例。

现今,俄罗斯军队把《喀秋莎》作为指定队列行进曲而被战士们广为传唱!

作者简介:刘万祥,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赤峰市作家协会理事,中等职业学校高级讲师。在全国50余家刊物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500余篇(首)。出版有散文集《生命经典》、《记忆里的炊烟》和诗文集《诗情浩荡》。其中诗歌《你以温柔的手臂挽着中国——写给我们不屈不挠的农业》获得《淮风》诗刊“征文”一等奖;《发光的沉默》被香港金陵书社出版公司翻译成英文收入“诗人诗历”。散文《老钟》被选入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幼儿师资培训项目”的《语文》教材中。

特别提示

东方文海传媒与今日头条友情合作,阅读量500以上或点评30条以上的文章,将在今日头条刊发;五天内阅读量500以上且精选留言10条以上奖励20元。同时,长期招募文学、编辑、诵读爱好者加盟,有意者请与主编联系。

主编:博乐    总监:慕妍

副主编:华山、蓝天白云、为你而来、志发、马跃升、小乙

秘书长:在路上       副秘书长:依欗听雨

编委: 年年有余、高景花、红尘一笑、在路上、江南风、黄自强、清雅神风、流水生财、一帆、老革命、渔夫扬、孙明亮、陈圣力、碧焕

唯美|真情|深度|启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喀秋莎的故事
喀秋莎背后的故事
喀秋莎 - 苏联歌曲
前苏联歌曲《喀秋莎》原唱,永远的经典歌声
口琴 |《喀秋莎》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更是珍贵的记忆!
苏联歌曲《喀秋莎》为什么感觉听过这首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