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篇连载)羊倌(第一章 1-2) | 张学武

让文字传播深情

让信息创造价值


羊 倌

张学武 著

编辑:落英小桥

第一章

1

二零一五年,深秋,庄稼人们都打完场了。前几年,这时节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们,就回来跟老婆孩子过冬了,村子里又热闹起来,可是这几年不行了,甭说过冬,就是过年也不回来了。有的在外边买了房,有的甚至买了楼,把老婆孩子接了去,当起了城里人。

就在这时节,贾柱却突然回到了老家西流水村。贾柱四十岁了,头发很黑,牙齿雪白,加上天生不长胡子,又戴着一副近视眼镜,但看上去还很年轻 ,象三十岁的样子。他从村西头走到村东头,看到街道两旁的房子都是空着,窗户上垒上了砖,抹上了泥,好象在告诉人们,主人呀永远不回来了。

在村东头,终于看到了两个人,一个老头已经八十岁,名叫刘长明,一个是刘长明的老伴,七十五岁,名叫胡桂芳。两人见了贾柱,就跟他打招呼:

“贾柱,回来了?”

“两三年没见你了,干什么去了?”

贾柱就说:“这年头,还能干啥?挣钱呗。”

胡桂方说:“进家喝口水吧?”

贾柱说:“不了,我还有事。你们知道路家小根去哪里了么?”

刘长明说:“小根呀,早去东流水养老院了,他大舅给弄去的。”

“那么他们家现在还有谁?”

刘长明说:“还能有谁?小根他妈去了样田跟她闺女去了,现在家里就剩下五间空壳廊房了。哎,当年路家那大院里多热闹呀,一家七口,小根和他爹在生产队放羊,小根他大姐在大队当妇联会主任,小根的大哥二哥在东流水中学念书,小根的妹妹在村里上小学。可一眨眼工夫,老路亮就咽气了,儿子闺女们该嫁的嫁了,该走的走了,就剩下小根一个光棍,也让他舅舅给弄到养老院去了,一家人说撒花就撒花了。听说老大老二生的都是闺女,连个根儿也没有了,等小根一死,老路家从此就绝种了。”

贾柱一听老头说起话来就刹不住车,就赶忙说:“大爷、大娘,你们先坐着,我去我姑舅兄弟家待会儿。”说完就转身走了。

胡桂芳就埋怨老头刘长明:“你这人真是的,人家年轻人问你什么,你就说什么。跟人家扯那些千年古辈的事干什么?看看,人家不想听了不是?”

刘长明就白了老伴一眼,说:“他不是打听老路家的事?我又没跟他说框外的,走就走了呗。”

贾柱的姑舅兄弟姓耿,叫耿凡苏,他是六七年生的,那年月前苏联正叫嚣着要跟中国打仗,村里边的民兵都发了枪,除了干活,就是挖地道,凿石雷,好象苏联第二天就要打进来似的。那年秋天,社员刚割罢地收工回来,戏楼房脊上的大喇叭就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接着公社广播站就通知说,狐子岭上发现了苏联特务,要民兵们迅速集合赶到狐子岭去搜捕特务。当时耿凡苏的母亲正怀着耿凡苏,而且马上就要生了,但民兵连长的哨子嘟嘟地吹着,警报声一阵紧似一阵,耿凡苏的父亲耿敬忠已经四十多岁,已经不是基干民兵了,但仍然是普通民兵,也得扛着担架去呀!路过刘长明门口时,就告诉胡桂芳,说自己的老婆要生了,要胡桂芳的母亲赶紧到他家去,因为胡桂芳的母亲是村里的接生婆,说完就跟着人们去了狐子岭,等到第二天早晨回来时,耿凡苏已经生了,耿敬忠就抱着儿子说:“这他娘的,都怪这苏修社会帝国主义,我看这孩子也甭起小名了,直接叫耿反苏吧。”于是耿反苏这个名字一直伴随耿凡苏二十五年,直到一九九一年,苏联解体了,顾不上跟中国打仗了,他才自己把“反”改成了“凡”,还在大街上说:“人啊,不能总是一根筋,要随着社会走,前几年还是大集体生产队,现在不变成了单干户了?”

2

贾柱来到了耿凡苏家,耿凡苏热情地接待贾柱,俩人对坐在炕上,中间是张饭桌,桌上摆着一小盆清炖鸡,一大盘红烧鲤鱼,一大碗水煮肉片,还有油炸花生米,凉拌山药粉。

耿凡苏就冲外屋喊 “于莲芝,快把酒拿上来,不要拿那些二锅头,拿好的,五粮液!”

于莲芝是耿凡苏的媳妇,就拿上来两瓶五粮液,饭桌上摆的满满的,她只好把酒放在炕上,对贾柱说:“大哥, 你有四五年没有蹬我们家门边了,今天你可要好好跟他喝几杯。吆,瞧我这记性,忘了拿杯子了。”说着就又从柜上拿过来两个大酒杯。

贾柱拿过酒杯就端相着,说:“怎么拿这么大的酒杯呀?记得早年喝酒不都是用酒盅么?咱们都叫它眼睛壳。”

耿凡苏一边倒酒一边说:“现在谁还用那玩意呀,现在村里人喝酒都是大杯子,一杯就是一两五,喝啤酒用的都是大碗,一口一碗。来,咱哥俩先干了这一杯!”

贾柱就吃惊地说:“怎么?还要干了?记得你以前不能喝酒的,一喝脸就红。”

耿凡苏就哈哈笑了,说:“现在还是那样,干了这一杯,脸马上就红,跟关公似的,不过你放心,没事!我现在的酒量,一斤半不在话下!”

贾柱说:“哈哈,真是三天不见,就得刮目相看,怎么能喝这么多?”

耿凡苏说:“现在的老百姓,跟你在家的时候可不一样了,第一是舒服,春天种地,雇个拖拉机,一天就种完了,苗一上来,也不用锄,买点尿素、除草剂往地里一撒,就等着收割了,收割的时候,也不用动镰刀,到时候,拖拉机就来了,一天给你收拾的溜光净。第二,是有钱,你知道出去打工,给人家盖楼,一个大工一天能挣多少?最少二百五!咱们村凡是出去打工的都是大工。冬天里没事干了,都在家里搓麻将,一天输个四五百,根本就不在乎。在谁家打麻将谁家就管饭,一喝就喝到半夜,不喝倒个一个两个的就不散滩。瞧,光顾着说话了,忘了喝酒了。来,咱们先干了这杯。”说着一仰脖,一杯白酒就下肚了。

贾柱也一口喝了一杯,说:“你说的,我有点不太相信,平地里拖拉机能种,那坡梁地呢?拖拉机上不去呀!再说还有山里的小片地,拖拉机 怎么种?”

耿凡苏说:“看来你对咱农村真是不了解了。现在大片地都种不过来,谁还去种什么坡梁地、小片地?年轻人都进城打工去了,他们的承包地就扔下不管了,好多地块都长满了黄蒿,再说上边这几年又搞什么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哼,耕倒是退了,可林却没有还回来,都成了荒地了。”说着又给贾柱斟满了酒。

贾柱说:“那烧柴可就不缺了,我一路走来,见路旁的蒿子都有一人多高。”

耿凡苏就哈哈大笑起来,说:“你见谁现在还拿着镰刀大绳去割柴火?夏天,家家都用的是电饭锅、电磁炉,冬天,就用棒秸烧烧炕。你当咱们小时侯呢 ,整天背着镰刀大绳,跑到五六里外去割柴火。现在光棒秸就烧不完的。你到庙后沟、碳窑沟、蜂沟这些地方去看看,那棘爪子就有咱们胳膊粗,用脚一踩,嘎巴就断了,还有那铁杆蒿、蓁杆子,一搂就是一抱,都没人动。来,喝酒!”

未完待续,接下来更精彩

作者简介:张学武,一九五七生,赤城县一中高级语文教师,现退休。爱好文学创作,曾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小说、散文、故事、通讯,2009,故事《村长》曾被《读者文摘  ,农村版》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数码摄影构图》教您构图技巧2
碧屿苏氏有段古@苏耿仁
【端午诗文专辑】贾录会 | 五月,怀念一位爱国的诗人(外二首)
贾之坦:外 公 之 死
黔东南剿匪记:打开保长粮仓,没收枪支,分粮给苗民
周里京主演的电影《嘿,哥们儿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