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粹艺术名家——李彦宏

李彦宏,又名不一,号古道行者。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陕西师大出版总社副编审;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天下史馆 · 天下英才 · 史鉴》智库高级顾问;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晟文和书画院名誉院长。曾先后担任过《少年书法报》总编、《大众文摘》主编、《陕西书画报》总编、《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大家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等职。

1990年始研习中国书法,自创“筷笔书法”,被誉为“东方一绝”。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新闻》《中国教育报》《文摘报》《文化艺术报》《陕西画报》《天津日报》《教师报》《亚太名流》,香港《天天日报》《星岛日报》,美国《书法教育》、全美中文电视台、新加坡、日本等海内外数十家新闻媒体均作过专题报道。1998年应邀主持由中国教育电视台、陕西电视台、陕西远程教育中心和西安出版社联合制作的《楷书入门二十讲》电视讲座,同时出版有同名配套教材。多年来先后有艺术、中文、编辑等方面的文章见诸多家报刊;出版有《老街漫步·西安》(中国工人出版社)等著作。

有闲词数句,以明心志:

生于鄜州,葫芦河边;少小病弱,木讷寡言;金水哺育,龙王佑怜。种过农田,搞过科研,放过电影,做过教员,干过经理,当过主编;荣辱得失,风雨云烟。与书结缘,快哉幸焉!嗜文嗜墨,师欧师颜,礼佛礼道,法地法天,好友好酒,乐水乐山;传统为本,创新是瞻,艺追化境,道法自然。做人作书,用心修炼。与时俱进,努力加餐。

自由的行歌

――李彦宏书法艺术的笔墨语言

张亚斌

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都长安,李彦宏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书法家,这位从求学伊始至今再没有离开过这座成市的文化人,二十多年唯一的收获,就是他和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变故和风雨之后,唯一使得人们欣慰的就是他这个人永远抱有一种炽热的赤子之心,就是他在书法艺术世界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位置,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于是,透过他的笔墨语言,我们惊讶地发现,他这个人的书法艺术和他的做人原则有着惊人的一致性,正像几千年来那些试图用书法感物赋怀、触景生情、泳言托志的文人骚客一样,他也通过书法彰显着自己特立独行、狂放不羁的自由人格,尽管因为这点,在我们这个以压抑人的个性为道统的社会里,他历经坎坷,饱受磨难,吃尽苦头,然而,他仍然痴心不改,矢志追求。

在李彦宏的书法作品里,我们首先能够看到的就是书法艺术自身的民族文化魅力。众所周知,在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学当中,惟有汉语言文字最终演化为一种独立的书法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由于以人们日常生活交流中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文字作为媒介,因而,它的传播具有很强的大众性、民族性,但是,在近几年来,由于信息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书法艺术已开始走出国门,成为联结世界各国人民的情感纽带,成为全人类宝贵的艺术财富,成了当代文明社会的另一个文化标志。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书法艺术,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一道靓丽的风景,恰如书法理论家陈廷祐所言,“中国书法从很早就开始便成为一门最普及的艺术,一门最引人入胜的艺术”,“而在世界之林中”,它“又成为一门独特的、高级的艺术”(陈廷祐著《中国书法美学》中国和平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第1页)。李彦宏的书法能够走出国门,在海外引起反响,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李彦宏的书法作品最突出的一个艺术特点,就是在传统的国画艺术和古老的汉字艺术的艺术形式之间,找到了一个书法艺术语言的文化结合点,找到了一个个人书法艺术语言的风格生长点,找到了一个笔墨艺术语言的智性灵光点。可以说,他这样做,其实就等于告诉人们,他已经抓住了书法艺术的真髓和灵魂。惟因如此,在他漫长而又艰辛的艺术追求岁月中,他从研究汉语言文字的起源入手,循着书法艺术变迁的伟大文明之旅,汲取到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营养,而这一切,恰恰是他从事书法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基本学养。正是在对原始岩画等记事符号图形的文字意味和仓颉造字历史的文化追溯当中,他由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的研究起步,再由大篆而至小篆,由汉隶而至楷书,由行书而至草书,最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个性特色。

仔细审视李彦宏的篆书作品,就可发现,书法艺术的具象艺术美感形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他既承续了绘画艺术的形象造型语言,又融汇了文字艺术的抽象符号结构,也就是说,汉字艺术的书画同源艺术特征,他都悉数予以发扬光大。恰恰也就是由于这个原因,他的“德唯取友,善在尊师”一幅作品,既让我们体味到了书法艺术的象形、指事、会意等绘画艺术韵味,又领会到了书法艺术的形声、转注、假借等文字艺术情致。它使得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绘画艺术的形象元素成分和文字艺术的抽象符号功能,是书法艺术须臾不可缺少的两个轮子,有了它们,书法艺术这驾马车能跑得稳,跑得好。然而,书法艺术,毕竟不是纯粹的绘画艺术和纯粹的文字艺术,因此,如果过分看重书法艺术的绘画形式造型语言或者文字符号表意功能,则极有可能将书法艺术自身引入纯粹的绘画艺术或文字艺术的文化误区。因为,毕竟自从书法艺术脱离了绘画艺术的形象桎梏,成为一种自足自立的艺术形式,摆脱了文字艺术的抽象规范,成为一种自在自为的艺术形式,它已经完全有别于绘画艺术和文字艺术,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文化范本,如果我们形而上学地解构了它的绘画和文字双重艺术综合美感,那就无异于对它进行了蓄意谋杀。

可能正是基于那些原因,人们在书法艺术的探索当中,经常会在绘画艺术和文字艺术的二元对立或是二元斗争之间困惑、犹豫和彷徨。不过,无一例外的是他们最终选择了二元和谐,即既肯定它的绘画艺术属性,从水墨语言的浓淡干湿、线条语言的粗细方圆、节奏语言的轻重缓急当中,发现它的形象韵味;又不否认它的文字艺术属性,从笔锋语言的中侧藏出、结构语言的疏散紧密、章法语言的大小参差之中,提炼它的抽象意味。难怪宗白华先生在谈到中国书法的美学思想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中国字是象形的,二是中国人用的笔”,由于“中国字在起始是象形的,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孶乳寖多’的'字体’里仍然潜存着,暗示着。在字的笔画里、结构里、章法里,显示着形象的骨、肉、筋、血,以至于动作的关联。后来从象形到谐声,形声相益,更是丰富了'字’的形象意境,像江字、河字,令人仿佛目睹水流,耳闻汩汩的水声。所以唐人的一首绝句若用书法写出来,不但使我们领略诗情,也同时如睹画境。诗句写成对联或条幅挂在壁上,美的享受不亚于画,而且也是一种综合艺术”(《现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年6月第1版第97——99页)。显然,书法就是这样一种融绘画艺术、文字艺术,尤其是诗歌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张扬书法艺术的综合艺术美感,历来是李彦宏书法艺术探索的不懈追求。特别是在深切把握书法的绘画形式感和文字意义度的同时,他亦不忘对之的诗意表达,并藉此铸就书法艺术形式自身的诗性之魂。正由于此,在他书写的许多作品中,都能够借助诗歌表达出自己寄情赋怀、独抒性灵的滋润心境。他书写的张旭诗《山中留客》一作,试图通过诗句与书法的意象碰撞,表达一种恣意潇洒、闲散舒适的生活方式,好一个“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荫便拟归;纵使睛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那分明是一个纵情于山水、与自然为侣的不归人形象。再看看他书写的梅尧臣《东溪》七言条幅,那种归隐山水、狂放不已的文化心态和艺术神韵,与此诗的意境应当说是相宜的,“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完全是一个放浪山水的游子形象,难怪乎他要用“不雨山尚润,无云水自澄”和“文心莹澈清如水,剑气峥嵘半依天”等诗句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的情感了。

李彦宏的书法渗透着一种自由不羁的文人精神。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个人自由是集体自由的前提,但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社会里,用空洞的集体道德理性阉割个人自由精神的例子比比皆是,除了作“驯服的政治动物”,似乎人们别无选择,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残酷的思想禁锢和人身迫害,文人墨客们所能够做到的,也只能是通过书法之类的艺术工具,获得现实世界中根本无法获得的那种片刻的心灵安宁与自由。也正因为如此,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世界里,自由意识,自由精神,自由境界,从来都是衡量其艺术成败得失的最高的评价标准,如果用黑格尔的观点来描述,那就是:书法历来是书法家返回生命本体的最佳通道,当书法家借助书法来确认自己生命存在的时候,那就意味着,“那被自我意识当作异于自己而存在的东西”,即书法艺术作品,“就它之被设定为存在着的而言”,“不仅仅具有感性确定性和知觉的形态在里面”,而且“它也是”书法家“返回到自身的存在”的最佳载体,并且是“当下”被人们“欲望的对象”,那“当下”被人们“欲望的对象”,“即是生命”,即是书法家和书法作品自身的艺术生命([德]黑格尔著《精神现象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4月第1版第117页)。

在李彦宏的笔下,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均充溢着这种鲜活生动的自由意识,透射着这种生生不息的自由精神,可以说,他的书法,已经进入到了酣畅淋漓的自由境界。虽然,我们看到的事实是,他用楷书书写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文字布局规整,笔画顺序合度,间架结构稳定,但是,其中所弥漫着的那种浓郁的自由气息,仍令我们肃然起敬,这也就是说,一切的形,一切的体,都无法遮掩其行动、思想和信仰的自由光芒。而在他书写的文天祥《正气歌》与王和卿《醉中仙·咏大蝴蝶》等行书作品中,我们则发现,已将一种至死不屈的生命浩然之气和庄周哲学的逍遥之志,当作可贵的文人精神予以传达。他所书写的草书作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四条屏,笔力遒劲,刚柔相济,恰如清人姚配中所说,“自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再看看他书写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一词,沉着稳健,含而不露,使人真切体会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狂喜。就是他的隶书作品也从不含糊,那幅书写着郑板桥题竹诗的条幅,则是我们深切体会到生命虽历经风雨而凛然不可侵犯的伟岸气度,他的那幅字使得我们对于习惯用“粗犷之美”,来界定汉代艺术作品审美风格特征的表述形式,产生了质疑,因为从我们能够看到的《汉代合阳县令曹全碑》书帖和咸阳博物馆中陈列的汉代骑俑,以及汉阳陵出土的各种陶俑来看,汉代的艺术风格同样钟毓而又灵秀,那种豪迈和自信,倒使我们怀疑茂陵那组石雕造型“粗犷之美”的真实性来,也许它们原本也很细腻逼真,栩栩如生,只不过随着两千年历史岁月的风吹雨打,才逐渐侵蚀掉了它们身上原本鲜活剔透的原始造型痕迹,结果使得它们最终变成了如今的粗糙模样。说到此,我多么希望汉代的所有艺术雕刻都能像郑板桥的竹子一样,“春风夏雨秋光满,历到秋冬翠更多;春夏秋时全不变,雪中风味更清奇”,果若这样,也许我们就可真的还原汉代艺术的历史本来面目了,也就不至于使得我们在浩荡的汉风和清闲的汉隶之间困惑不解了。

在李彦宏的书法作品中,最有意思的是他那些用左手书写的书法作品了,这位过去就因为“筷笔书法”而蜚声海内外的年轻书法家,虽然很有可能遭致那些正统的书法理论家将其当作“杂耍艺术”家而予以批判。但是,当我们纵观全球风起云涌的流行艺术和行为艺术浪潮时,却不由行为那些所谓书法理论家们的目光的短视和知识视野的狭窄而难过,因为,就是现在尚无定论的后现代主义,也没有对在当今社会滥觞的艺术表演化、娱乐化倾向做出轻易否定,相反,更多的人们却是通过现代艺术中所出现的那种消解意义、拒绝深度、重视享乐、追求快感等艺术时尚,看到了未来艺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发展走向,更何况在过去曾经饱受人们非议而如今又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行为艺术的命运,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绝好范例,它使得我们不由得不去思考,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如何学会欣赏艺术家的创作行为等严肃问题。试想一下,在我们迄今为止所能够看到的所有艺术形式中,有哪一种不是以对象到创作者的主体自由精神为动机、目的和归宿的呢?既然我们早已习惯在绘画艺术作品中捕捉画家的笔触情绪,在书法艺术作品中体悟书法家的笔力节奏,那么,在书画艺术创作中,学会欣赏艺术家们的艺术表现行为,又有何不妥呢?更何况,对于一切艺术形式而言,工具多样化,手段丰富化,这些技术技巧问题,从来并不被我们所看重,相反,我们看重的是如何让艺术家借助它们表达更为深刻的思想内容,而这一点,恰恰当我们在观赏完李彦宏的左手书写的草书作品,如苏轼《望庐山瀑布》立轴、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四条屏之后,所一直想要说的。

当今社会,艺术市场书画走俏,书画艺术的产业化、复制化、消费化特征日趋明显,如何在沾满铜臭味的艺术市场中,寻找到真正的艺术作品,已实属不易。而对于书法家而言,如何在已经被经营炒作理念控制的艺术话语位置上逐渐淡出,甘愿忍受寂寞,固守自己心灵那一片净土,似乎已经难以做到,一个人们不断地认同书法艺术市场价值的时代,已经无可避免地到来了。我们目前所能做到的也只能是在肯定书法艺术市场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坚守书法艺术作品自身的收藏价值。然而,值得注意的事,能够体现书法艺术作品收藏价值的唯一特征就是精品,就是那些寄托着无数书法家艺术心血的真正的艺术作品,而这样的作品却从来凤毛麟角。它之所以稀有,恰恰就是因为真正的书法艺术精品,从来都是书法家人文主体精神的具体特征,在它的文本结构形式当中,人们阅读到的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叙述意义内容,而最重要的恰恰是书法家自身的文化人格境界和生命自觉意识。基于此,我们也格外看重李彦宏这么多年积累的书法艺术作品,因为,那些作品不仅仅是他心灵的文化寄托,更是他生命的艺术象征。

在书法艺术当中,艺术形式永远是传递书法家自由精神的最可靠的审美中介,笔墨语言永远是表达书法家思想性灵的最特殊的结构本质。当书法家把自己的人生命运和笔、墨、纸、砚四君子的艺术架构紧密联系在一起时,也就意味着他将不得不将自己的生命价值和这四种能够承载他文化精神的艺术媒介紧密联系在一起,当然,这也就意味着,他必将以追求自己的行为语言和心灵语言,与书写语言和笔墨语言的最大融合为最高诉求。书法艺术是属于书法家的,而艺术家生来也就是属于书法艺术的,这一点,迄今已经没有人怀疑,书法艺术和书法家的相互文化归属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当我们将作为绘画艺术、文字艺术、叙事艺术、抒情艺术、行为艺术、文化艺术的书法艺术,与作为绘画艺术家、文字艺术家、叙事艺术家、抒情艺术家、行为艺术家、文化艺术家的书法家,尽力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惊讶地发现,当一个优秀的书法家其实并不那么容易。而恰恰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倒宁愿将李彦宏当作一个行走在艺术之旅上的年轻书法家去写,正如他将自己称为“金水行者”一样,我相信,他的旅途遥远而又美好。我知道,金水,是李彦宏故乡一条小河的名字,当他将自己称为“金水行者”时,也就意味着,他宁愿用自己潺湲清澈的金子般的书法溪流,去唱一首无言的歌,一首讴歌生命自由的行歌,那首歌婉转、清丽、嘹亮,它飞向天际,响彻云霄,就像是他心中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情歌。

(作者:张亚斌 文艺评论家、理论家)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李老师作品联系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著名书法家、画家杨秀和(百位功勋艺术家之一):中国人认为中国文字和绘画的起源是一样的
有人说画家肯定是书法家,而书法家则不一定是画家,因为画家可以将字画出来,对吗?
名家书画欣赏四
书法家柳佑平
著名书法家李金木作品欣赏
当代书画家李卫东——纵笔挥洒 墨彩飞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