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浊世间吹过的一股清风——陇上诗人李广田的诗歌

陇右是周人和秦人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和戎狄争锋交融的场所,是中华帝国和西域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通道,是所谓“蕃汉之所集,兵革之所试”的地方。这里曾经产生过《秦风》,产生汉代著作家张奂,书法家张芝,南朝诗人阴铿,唐代诗人李白、李益,唐代文学家赵武孟、赵彦昭父子,明代诗人李梦阳,清代学者张澍、邢澍、王权。作为《诗经》的十五"国风"之一的《秦风》,就以其独特的风格卓然自立,诗中既有刚健之气,也有柔靡之思,可谓刚柔相济。诗经中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再现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具体的、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这种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在陇上杰出诗人中可谓薪火相传代有才人。如果说,清末诗人王权的诗歌是史诗,展现出清末社会的历史面貌,那么,当代陇右诗人李广田的诗歌,就是当代社会的史诗,他用他的诗歌,形象地反映了民间社会的生活场景,让我们看到他生活的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社会的真实画面。

李广田(1915-1984)字化西,号狂老,又号铁山,甘肃省甘谷县磐安镇人。陇上著名诗人,善书法,精雕刻。出生卑微,家无立锥之地,四岁丧母,因贫困没有机会上学,却自小勤奋好学,一边劳动一边自学文化,诗词书画篆刻皆自学成才,少年时代即在洛门磐安武山以刻字卖字画蜡烛为生,武山清末举人陈青选赏识其才,收为弟子,悉心教导,人品学问艺术得到升华。25岁之后,诗词书画篆刻就很有造诣。他的诗歌创作遵循李杜之风,既有李白的浪漫情怀,更有杜甫反映时势,描绘劳苦大众生活艰辛的现实主义风格。

 抗战时期,李广田供职于兰州警察局,并兼任《和平日报》社记者,这个时候他的诗歌创作在兰州崭露头角,代表作有《朱川行》《运粮夫》《官马行》《旅兰抒怀》等。这些诗歌为李广田赢得广泛的声誉。《朱川行》描写了一位在兰州从黄河担水卖水赚钱的甘谷人的悲惨遭遇。这卖水的甘谷人离别亲人整整十年光景,靠担水赚了三千国币,想念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就决定回家,在进入甘谷境内的朱川时,遇到国民党军队的士兵,三千国币被抢掠一空。作者在叙述了整个事件经过后,抨击国民党军队“谁料三军似强盗”,表达了对遭受兵患洗劫财产被抢的不幸者的同情:“怀中所有被掠尽,如何教人不堪伤?我闻此言顿感伤,胡马中原犹猖狂。养兵本为保疆土,万里苍生反遭殃。”但是作者没有停留在这种简单的谴责上,而是进一步对这些抢劫行人的士兵的生活,以及他们的上司奢侈生活进行了对比。“再把貔貅仔细看,蓬头垢面鬼一般。菜饭难期一顿饱,葛衣不耐五更寒。何况北风侵骨冷,道旁冰雪玉成团。莫怪军人似强盗,谁人冻馁能长安。此非薪俸或不足,推理实因军吏贪。君不见骏马轻裘营团长,威风凛凛似判官。太太小姐杂行在,云鬓华颜嗮貂蝉。狐裘锦被捆雕鞍,素手轻挥紫金鞭!”一面是不能吃一顿饱饭,蓬头垢面如鬼魅一般的士兵,一面是骏马轻裘女人成行,威风八面如判官的军官奢靡的生活,揭露出国民党军队的腐败,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这一时期李广田的诗歌的主题,主要是对当时社会官场腐败和民众苦难的同情。

诗人生来就是现实社会的批评者。1949年以后,李广田在兰州铁路局当一名普通工人,按照新的标准,他由原来属于所谓“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范畴转变为“领导阶级”的一;员,由一个文字工作者转变为体力劳动者,他也曾经为此而倍感自豪。在《工作自述》一诗中,他写到:“为修铁路遍西东,仓库十年一料工。万种器材收发外,千般物品转移中。黄河日暖惊高浪,乌鞘天寒浴晓风。履险从来不叫苦,只缘身是主人翁。”从诗歌中看到,他当了十年的仓库保管员,并为做一个铁路工人而很具有荣誉感。作为普通工人,这使他得以在反右运动中置身事外,但是,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民生疾苦的反映并没有停止,作为一个诗人的本性,作为一个人的良知都使他无法用虚假的谄媚谀辞去歌颂暴政。当人们争相大唱赞歌的时候,他却用自己的笔触把大众生活的现实场景用诗歌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珍贵记忆。他知道诗歌最主要的价值不在歌颂当政者的丰功伟绩,而应当是反映民众真实的生活处境和他们真实的情感世界。李广田最具价值的诗歌恰恰就是真实地反映了那个被吹嘘为“到处莺歌燕舞”“六亿神州尽舜尧”的时代,反映了当时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代表作品有《金城除夕》《春望》《杂感》《野望》等。

金城除夕

1959年冬月

金城除夕夜,四野少炊烟。

衰亲与雉子,忽来我面前。

惊呼迎将去,老幼似呜咽。

细审爷孙面,瘦容殊可怜。

扶入帐篷内,坐近炉火边。

煨饭先充饥,饭后始开颜。

草草涤面后,解衣共枕眠。

同床三代宿,异地半团圆。

长夜难入梦,攀谈百虑牵。

故乡断炊久,少壮散秦川。

老弱走无力,饿殍沟壑填。

骨肉不能顾,谁人同苦甘。

夫劝妻外流,另嫁不失贤。

倘能活儿女,绝胜死故园。

处处求活命,恩情视等闲。

我闻阿父语,叹息问苍天。

报载尽丰收,如何又荒年。

阿父低声语,揭穿丰产田。

亩产三百斤,干部报一千。

公家仓廪实,无人救社员。

这首诗歌是大饥荒时代甘肃普通民众生活最真实的反映。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狂澜席卷全国,甘肃省当时的省委书记张仲良不仅紧紧跟随,而且还有许多新的发明创造,比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就出自甘肃,不切实际的兰州市区十大建筑,劳民伤财的“引洮工程”等重大项目;粮食产量全省放卫星,大炼钢铁县县搞浮夸。诸如陇西文峰一根60斤的黄瓜,文县碧口一条70斤的豌豆,兰州雁滩一个4.5斤的辣椒,武山洛门白杨树嫁接后长出了千斤苹果(朝鲜闻讯提出要来参观)等等稀奇古怪的发明创造令人眼花缭乱,目瞪口呆。组织军事化,生活战斗化,百万人上阵炼钢,百万人上山修水利,百万人田间除四害,成千上万劳动力(少年和老人也不能幸免)不分白天黑夜被驱使干那些毫无价值和效率的劳动。为了大炼钢铁,一些地方开展收缴废铁运动时喊出:“交一把镢头就是消灭一个帝国主义,藏一个铁钉就是藏一个反革命”。把群众家中凡是铁的东西,从饭锅以至妇女的头发卡子,全部收缴,甚至群众门上的门关子都拔下来上缴。紧接着又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各地竞相“放卫星”,牛皮越吹越大,什么千斤乡、千斤社、万斤川、万斤塬。仅仅到了年底,局部地区已出现饥饿、浮肿和死人现象,但张仲良一手遮天的甘肃省委还在高唱“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公共食堂是心脏”。庐山会议后回甘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向中央汇报甘肃实际缺粮情况的省委第二书记霍维德打成“右倾反党集团”。 1959年,大面积饿死人的现象开始在甘肃各地蔓延。但是,为了完成省上确定的粮食统购任务,很多地方对群众采取各种酷刑(事后调查组统计达128种)进行催粮搜粮,如定西地区提出“宁欠血债,不欠粮食”、“决心要大,刀子要快,那里挡住,那里开刀”。上级给下级就像在战场上下死命令:“完不成粮食任务,提头来见!”一些公社召开万人催粮搜粮动员会,会场上民兵架设机枪,手提马刀对社员群众威慑恐吓。一时间悲声四起,怨声载道,阴森恐怖,犹如人间地狱来临。

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向毛泽东反映农村现状、农民生活问题时,昔日彭总的部下张仲良,已今非昔比,摇身一变成为毛“大跃进“五虎上将之一,他当场驳斥彭说:"你讲得不对!就以我们甘肃省为例,一九五七年之前,我们甘肃不产一吨钢铁,去年我们搞了五万吨!难道还不是大跃进?去年我们全省粮食也增产了百分之四十一,我们破天荒不再从外省运进粮食!"这样信口开河的弥天大慌在贵为封疆大员的嘴里,竟然如此信誓旦旦、斩钉截铁。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麦天枢曾在其获奖作品《西部在移民》中披露,一九六○年前后仅定西地区(陇中一带)便「饿死近百万居民」。《依稀大地湾》的作者沙青写到:甘肃是在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之后,开始大量饿死人的。榆树皮、杨树皮剥光了,连比黄连还苦的柳树皮也都剥了吃光了,被子里的棉絮也扒出来吃了,人死了便被尚馀一口气的人割了、煮了、吃掉。当时的甘谷武山漳县三县合一为武山县,自然条件在甘肃算好的,一九五八年还是甘肃省委表彰的“红旗县”,一九五九年就成了遍地饿殍的鬼域。据发配这里劳动的右派学生何之明回忆,该县百泉公社百泉大队一千多人饿死了近三分之一。时任县委副书记的桐树苞先生在回忆录中记载:下乡路上,老远看到有人摇摇晃晃的走着,等到跟前,已经躺在地上没气了。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当时通渭、陇西、渭源、武山、甘谷、华亭等县冲过重重关卡、死里逃生外流跨省跑到陕西等地的妇女,就达5万多人,以至于发生了很多在甘肃陕西两地都有丈夫、两边都生了孩子但却骨肉分离、天各一方、难以团圆的家庭悲剧。这就是李广田这首诗歌里说的“故乡断炊久,少壮散秦川。老弱走无力,饿殍沟壑填。”“夫劝妻外流,另嫁不失贤。倘能活儿女,绝胜死故园。”在甘谷通渭等县,几乎每个村子都有外流到陕西的妇女,有的年轻妇女是丈夫逼着妻子带着孩子走的,就是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活下来。“报载尽丰收,如何又荒年。阿父低声语,揭穿丰产田。亩产三百斤,干部报一千。公家仓廪实,无人救社员。”李广田身处偏僻的铁路工地,当时的铁路工人是有供应粮的基本生活保障的,因此,他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其实是很隔膜的,他唯一的信息渠道就是送到工地的报纸,而在报纸上他看到的是到处丰收的喜讯。只是到他父亲和儿子来工地找到他,向他诉说了故乡的真实情况后才让他了解了所谓丰产的谎言和故乡饿死人的现状。

诗人有诗人的情怀,有诗人的天真,也有诗人的幼稚。李广田作为工人阶级的一员,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他幼稚地认为,中央的政策是好的,下面的执行出现了偏差,是下面干部的虚报浮夸才导致到处是饿死人的现象。于是,他要为民请命,向中央反映下面的真实情况,于是上书中南海,上书人民日报,自以为可以解民于倒悬,等来的却是险遭杀身之祸,最后身陷囹圄,而他的诗歌也成为攻击大跃进三面红旗的罪证。一片丹心却招来横祸,他在狱中苦吟道:“李绅曾写悯农诗,今古谁怜百姓饥。元结道州伤贼退,惠王河内讲民移。中央一贯施仁政,陇上三秋苦别离。我献哀音歌实况,罪名博得万人疑。”“一封激奏九重天,直为苍生解倒悬。不为流芳千百世,只期好转六三年。万家有幸消民怨,百姓无愁结党缘。今陷囹圄情自苦,犹将大义傲时贤。”他哪里知道,饥饿的源头其实就在最高层,来自企图在地上建立人间天堂的乌托邦理论。

描述自然景物的写景咏物诗,在李广田留存下来的诗歌中占有最大的篇幅,这些诗在写景咏物中渗透着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和鞭挞丑恶讴歌赞美善良正义的思想情感。《光武坡顶即景》《咏牵牛花》《咏蚂蚁》《途中遇蛇》《念奴娇*游嘉峪关有感》《春游兰州工人文化宫咏唐槐汉柏二树》《望铁山》《因公入铁山》等数十篇之多。这些诗词在景物的描绘中,抒发了自然美。在写物中寄托了诗人的情怀与思想。如《咏牵牛花》一诗中以牵牛花“蔓延无限度,招展自风流。花繁无拘束,任意展宏猷。形如龙变化,奔放势难收。有时依绿竹,直上青云头。有时攀桂树,逍遥百花洲。”的自由感叹自身“经纶不得展,衣食以为谋”的困境,期望像牵牛花一样自由发展:“我爱牵牛花,生来便自由。”

李广田咏史诗数量不多,与身陷囹圄后诗歌散轶有关,但是留存的几首也很有特色,通过歌颂或者耻笑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情怀和感情。如《读史杂咏》,歌颂秦非子对秦国的功劳,“非子善养马,功高奠西秦”,赞美弦高的爱国和机智,“我爱弦高志,爱国忘其身。”希望像王冕那样,做一个“牧牛在湖滨”的隐居者,耻笑范进不甘清贫,而奚落范进。《咏史》的一首七律是谴责暴秦的,“七国文章遭野火,千秋暴政数秦廷。坑儒毒设愚民策,慑吏横加灭族刑。塞上长城空有迹,关中霸业已无形。可怜二世不争气,九鼎铜人入汉庭。”诗中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行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也蕴含着作者对现实政治的态度。

李广田的诗歌中还有许多和友人唱和的诗歌,表现离情别绪,或是对友人的留恋、安慰、嘱咐、惆怅、期望、伤怀的心境,表现对人生的感悟,对艺术的探索,对生活的赞美,也表现出他的侠肝义胆和热情豪爽。据说生活中的李广田自己生活拮据清贫,但是只要朋友有难,就会解囊相助。

李广田诗歌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在当代的古体诗中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他的古体诗和近体诗有唐诗的余韵,他描写西部风景的诗歌具有唐代边塞诗的壮美,例如《登嘉峪关城楼》“寒云出古塞,落日照孤城。大漠连沧溟,高楼接太清。雁回东北去,人向西南征。四顾无相识,怆然泣纵横。”让我们如身临其境,看到边塞古城的风景,感受到唐诗的意境。李广田的五言诗深受唐代王维、孟浩然和贾岛诗歌的影响,既有王维诗歌的意境阔达的特点,也有孟浩然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的特点,还有贾岛铸字炼句,反复锤炼,用心推敲。但又看不出修改的痕迹,清新自然,一气呵成。如《秋叶二首》:“衰年留塞外,故旧各天涯。日落人烟寂,秋深雁字斜。河声来客枕,月影上窗纱。辗转不成寐,凄凉感物华。”“夜静乾坤大,星寒宇宙遥。清辉银泻地,岚嶂雾缠腰。人影吊千里,雁声闻九霄。朱山何处是,落叶正萧萧。”

李广田的词作则具有宋代豪放派词人的风格,气势豪迈,意境宏阔。如《念奴娇*游嘉峪关有感》,就表现了塞外边关的雄姿:“长城万里,雾连云,满目荒凉戈壁。衰草斜阳征雁冷,一座山城孤立。天下雄关,祁连相望,雪峰映天碧。当年秦汉,也曾飞羽传檄。”

李广田对自己的诗歌是很自信的,他在《抒怀》一诗中说:“笔动三番天地怒,诗成百首鬼神惊。冰霜一语寒星斗,斧钺千秋胜甲兵。”作者一些诗歌的创造确实堪与唐诗媲美,但是由于十年牢狱之灾,许多在青壮年时期创造的诗歌散轶,存世的诗歌不多,也由于身在社会底层,信息闭塞,能接触到的新思想很有限,因此,他的知识结构仍然属于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范畴,他的诗歌的题材和思想境界毕竟和这个时代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无疑让人感到缺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民诗人】李想平(甘肃陇西)白天不懂夜晚的痛【诗歌】
诗人牛汉,天水甘肃中学,走出的杰出诗家,却被陇原大地遗忘
中国诗歌报:甘肃秦安“埙”诗群李雁彬|让诗意照耀着我们的日常生活(1)
【乡音陇风】李玥||三月,坐在阳光的怀里(外一首)
现代诗派
汉园三诗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