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冀县”之名的来历

冀县之名称,有地理来源,也有民族部落的来源。前者来源于冀谷水,即现在的大沙沟,后者来源于西戎,是居住在大沙沟内的戎族部落。下面我来分析一下这个判断的根据。

一、冀的字源学意义和涉及冀字的几个地名

冀”与“翼”本同源,后分化。冀,有的金文写作“翼”

。有的金文
(北,即“背”,后背、肩背)
(异,即“戴”,系戴)
两足,像头戴羽毛面具舞蹈的人。有的金文
将“北”
写成
。篆文
将金文的
写成

冀,现代汉语的解释是“形声词,从北,异(yì)声。本义,冀州。古九州之一”。这个解释是根据汉代许慎的《说文》一书:“,北方州也。两河间曰冀州”。朱骏声曰:“地亘今盛京 直隶山西、 河南各府州, 淮南地形,正中 冀州,曰中土。”其实,根据史书记载,涉及冀的地方,不只有河北的冀州,还有古冀国,以及古县名冀县,故址即今甘肃天水市甘谷县。建制始于前688年秦武公置冀县,至西秦建义元年(公元385年)废冀县。《史记·秦本纪》云:“(武公)十年(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太平寰宇记》云:“本周冀戎之地,秦伐冀而置县”。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冀县属陇西郡。西汉属天水郡。王莽改冀为“冀治”。

公元25年,光武帝复名冀县。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天水为汉阳郡,冀县为郡治。

曹魏改汉阳为天水郡。冀县属之。

晋泰始五年至太康三年,凡十七年,冀县为秦州治。仍属天水郡。

自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到太武帝拓跋寿太延五年(公元439年)统一北方,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冀县分别属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前凉的天水郡。西秦建义元年(公元385年)废冀县。

二、冀县来源于冀水,而冀水即来源于冀谷之水,冀谷当是冀戎所居之地

春秋时,戎有7种,即:己氏之戎;北戎,即山戎或无终;允姓之戎,即阴戎或陆浑之戎;伊洛之戎;犬戎,亦称畎犬、昆夷、绲夷;骊戎;戎蛮。秦西北有狄邽冀之戎、义渠之戎、大荔之戎等。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山戎,各分布山谷间,有许多部落,不相统一。

至战国时,义渠、大荔等与秦相接诸戎,自春秋以来逐渐并灭于秦。林胡、楼烦并灭于赵。而山戎不复见于史,东胡有其地,燕却东胡设北边与东北五郡。故戎或往往与胡杂处,名称也往往相混。

北魏郦道元著作《水经注》关于甘谷境内渭河支流的记载为:“渭水自落门东至黑水峡,左右六水夹注。左则武阳溪水,次东得土门谷水,俱出北山,南流入渭。右则温谷水,次东有故城溪水,次东有闾里溪水,亦名习溪水,次东有黑水,并出南山,北流入渭水,又东出黑水峡,历冀川。又东过冀县北,渭水自黑水峡至岑峡,南北十一水注之。北则温谷水注之,其水导源平襄县南山温溪,东北流迳平襄县故城南,故襄戎邑也。王莽之所谓平相矣。其水东南流历三堆南。又东流而南屈,入黄槐川,梗津渠,冬则辍流,春夏水盛则通川注渭。次则牛谷水,南入渭水。南有长堑谷水,次东有安蒲溪水,次东有衣谷水,并南出朱圉山。山在梧中聚,有石鼓不击自鸣,鸣则兵起。汉成帝鸿嘉三年,天水冀南山有大石自鸣,声隐隐如雷,有顷止,闻于平襄二百四十里,野鸡皆鸣。石长丈三尺,广厚略等,著崖胁,去地二百馀丈,民俗名曰石鼓。石鼓鸣则有兵。是岁,广汉钳子攻牢,篡死囚,盗库兵,略吏民,衣绣衣,自号为仙君,党与浸广,明年冬,伏诛。自归者三千馀人。信而有徵矣。其水北迳冀县城北。秦武公十年,代冀戎,县之。故天水郡治,王莽更名镇戎。城即隗嚣称西伯所居也。後马超之围冀也,凉州别驾阎伯俭潜出水中,将告急夏侯渊,为超所擒,令告城无救。伯俭曰:大军方至。咸称万岁。超怒,数之。伯俭曰:卿欲令长者出不义之言乎?遂杀之。渭水又东合冀水,水出冀谷。”这里的冀水,就是现在的大沙沟。

大沙沟上游在蒜黄咀以下,有一条沟叫海子沟,这是蒙古语的遗留,海子是蒙古语中湖泊的意思,也就是说,在蒙元时期,这里曾经有过一个湖泊,更早的先秦时期,水源应当更加充足,地势应该更加开阔平缓,很适合人居住。作为和秦人杂处的西戎之一的冀戎,可能最核心的部落就居住在这里,并因此而称之为冀谷,水被称之为冀水。并因此而用之于县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天水郡治舛误原因分析
诸葛亮与姜维多次北伐,所进攻的上邽在哪里?
秦安县历史地理沿革
《水经注》里的朱圉山
“姜”姓源流
中国建立最早的一个县,历史超2700年,是你的家乡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