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兴平市原政协主席张过《清末知县王权》
清末知县王权
张过
清代末期,兴平有一位学识渊博、美政甚多的知县,他就是王权。
王权(1822-1905)字心如,号笠云,甘肃伏羌(今甘谷县)人。少年聪颖,文章出众。十六岁赴省城应童试受到古浪知县陈世熔的赏识,不久成为廪生。陈世熔为了培养青年,招王权、李云章(铭汉)到古浪县署读书。陈世熔学问宏富,在他的精心教育下,王权刻苦学习了经、诗、古文,五年时间,学问大长,眼界大开,为以后的作人和治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来陈世熔从西安给王权、李云章的赠诗中写道:“笔下有风云,眼底无富贵。肝胆真吾徒,文字亦高第。百代有良史,独行子当置。”对他们的成就给予很高评价。
道光二十四年(1844),王权应乡试,中了举人。后来三次上京应试,均未考取,从此绝意再考。道光二十六年
(1846),他的老师龚衡龄任兴平知县,王权随师来县署读书,在兴平结识了一些同学。咸丰八年(1858)任文县教喻,在职三年,诲人不倦,文风蔚然,后从军。同治五年(1866)保准以知县选用。他的《延长留别》诗中有“赋轻仍有流亡户,丁寡犹多未辟田。民自无奸非解网,士皆习稼罕鸣弦”。离任时,城中男女纷纷出郊叩送;四乡士民,拥道脱靴的达数百人。
同治十三年(1874)王权任兴平知县。他为政清廉,关心民瘼。兴平地处关中要冲,供应浩繁,当时在民间拉马匹支官差,敲诈勒索,经常发生。王权节约开支,用公款买了五十匹马,发给草料费,交城郊农民喂养。平时由养马人使用,有官差时由官家使用,仍给草料费,既免去了群众负担
又使差役们无法借此骚扰勒索百姓。
光绪三年(1877),陕西发生饥荒,王权力请赈救,他举办义仓,筹集钱物,开办粥厂,亲自施舍,尤其是减轻赋税,厘定差役,深得人民拥戴。上下协力,共度难关。光绪七年(1881)陕西又大旱,收成大歉,兴平县上报的粮食产量数字最少,陕西省当局想隐瞒灾情,让知府出面给王权写信,要他改动上报数字,他执意不肯。省上又要各地续捐义粮,他又据理以争,兴平人民得以免捐缓征。为此引起上司平那不满,竟被罢官。兴平乡民赴省泣留,未允。他在《重别兴平》诗中记述这段绎历时写道:“何物下邑宰,敢以旱歉闻。朝上告荒启,暮奉谴逐文。解印书箧在,去尚衔深仁。蚩蚩众农父,诉请胡纷纭”。
他刚明廉峻,不畏权势。驻藏某大臣路过兴平,随从勒索钱财,横蛮无理,被他重重打了一顿。他关心文教事业,光绪三年饥荒之时,人民生活极其困难,学生无钱应考,王权从自己的廉俸中,捐银一千两,以所得银息,资助考生。他当亲自主持续修《兴平县志》,修文昌楼,经费都由自己出。他为抗节殉难的人建坊旌表,为士女修志。他的作为,大得人心。
“五载共观摩”,“宦路棘荆稠”(王权诗句)。从1874到1884的十年间,王权在兴平三进三出,实际只待了五
年多时间。可是他每次去任,兴平都有数百名士民到省上恳留;每次到任,群众都夹道欢迎。光绪十二年(1866),王权辞官,从富平回家路过兴平,迎接的人群长达十多里,入
城时,数千人簇拥在车子周围。“耋老掀帷视,群惊鬓雪堆。此生余一面,几载盼重来”(王权《重过兴平,士民留再宿,感赋》)。足见兴平人民对王权的爱戴之情。兴平举人徐怀璋称赞王权道:“其宰兴平也,猛济以宽,养兼乎教,清白比关西杨震,刚正如槐里朱云。直道事人,虽三已
而无愠;片言折狱,执八法以维严。于是吏民畏威,黠桀息影,风清比户,名震同僚”(见《祭王心如先生文》)。光绪三十年秋(1904),兴平人民在槐巷为王权建立生祠,人称“王公祠”。
光绪十年(1884)离兴,任富平知县,为政如同在兴平那样,得到群众喜爱。任职一年多,因家事再三辞官,得到允许,结束了仕途生涯。
王权工诗,擅于古文。同治、光绪年间,在陕、甘两省颇有名气。作官前,曾长时间主讲于文昌、天水、正兴、兴文四所书院,培养了不少人才。光绪元年(1875)、八年(1882),“分校陕闱,得人称盛”。他和陕北边城兵防谭麟(西屏)等人过从甚密,多有题赠、唱和之作。谭麟在
西安倡议成立“青门萍社”,王权热心参加。该社成员不少是当时在陕甘很有名望的,如万方煦、毛凤枝、毛凤清、谢威凤、秦毓琪、刘开第、王权、彭洵、席裕驷、赵元中、李嘉绩等。据民国《续修陕西省通志稿》谭麟传记载,在社中他们赋诗作文,讲学论政;这个诗社当时在陕西、甘肃有过一定影响。王权在《将还兴平,留别西屏,即送其赴都门》一诗中曾谈到谭麟和青门萍社。其第一首写道:“昔岁长安陌,相逢断碣林。艰难迟会面,邂逅逐同心。人得湖山气,诗饶汉魏音。英流萍社集,一别感何深。”据富平县志载,王权任兴平知县时,陕甘总督左宗棠路过兴平,王去迎接,左下车扶起对王说:“足下陇右读书人也,宰相不为知县下车,我为陇右读书人下车。”随即留谈,一时传为佳话。
王权的诗文多,内容也相当丰富,涉及面比较广。有反帝爱国的如揭露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侵略军在北京的罪行,“渤邂大波震,澒洞天日昏。中有万蛟鳄,喷毒凌北辰”。他急呼决不能让侵略者在京师肆虐:“巍巍玉京阙,竟使鳞介蹲”。他不满清朝统治者的妥协投降政策“天狗不搏噬,摇尾何其驯”(《愤诗》)。有同情农民疾苦的,如:“朝下百檄催营租,暮下百檄追宿逋”。写出了官吏催租拉伕急如星火的情景。“去年大荒今小收,纵离烈火犹焦头”(《乡民歌》)。有反映政治腐败,憎恶官场生活的。如《述怀七首》中有“嗜好殊薫莸,眄睐作轩轾”。一切决定于顶头上司对你的好恶。上司喜欢你,就一切都好,一帆风顺,否则就只有倒霉了。他讨厌那些为了讨好上司而卑躬屈膝、奔走逢迎,甘当奴隶的“父母官”“云何民父母,趋走乃奴隶”。有言志述怀的,如《与张明经伯良书》中说:“官以字民为职(笔者注:字,爱也),政刑教政绩,养,皆己分所当自力”。《述怀》诗中有“一身困蓬筚,而怀寰海忧”。《三至兴平》云:“昔来无善状,今到复何为。民自亲迁叟,官惭睹旧碑”(第一次离任后,兴平士民在城东为王权立碑),“脱刀驯劲俗,忍讼敌良田。父老如相念,凭将口诫传”。有解释儒家经典的,有勉励青年读书的,有提倡善举,有褒扬贤良,等等。
王权晚年闭户著书,从未间断。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十岁,突患中风致瘫,但读书写作仍未停止。他在《病中遣怀》中写道:“茹痛时吟《正气歌》,病魔其奈定僧何。文山牢狱椒山杖,苦楚都应比此多”。意志何等坚强。光绪三十一年(1905)逝世,终年八十四岁。临终前口占诗云:“竟成何事但劳薪,倏阅浮生八十春。久视残年同旅寓,肯临驿路尚逡巡。蠹鱼食字心原馁,精卫填洋志未伸。
垄畔若蒙知己过,应题赍恨九泉人。”他的著作有《舆地辨同》、《辨同录》、《典昉》、《诂剩》、《童雅》、《炳烛杂志》、《笠云山房诗集》《笠云山房文集》等。

本文资料来源主要有:《笠云山房诗文集》(1989年兰州大学出版社)、《校订兴平县志》(民国二十二年)、《心如先生墓志铭》(张世英撰)、《清末陇上学者王权》(宋思弘撰)、《祭王心如先生文》(徐怀璋撰)。

以上资料由兴平市博物馆刘选升科长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敦煌县令苏履吉
兴平一分钟 #兴平市城市宣传片
八十述怀
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 第四卷 名宦 四
陈造、叶蒉与《兴化县移建学记》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四 官职志 生词《题方公去思碑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