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祭扫在心不在形,别样清明一样情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文丨崔桂忠

春雨杏花满清明,追思犹怨水烟轻。又到清明时节,人们怀着深深的感情,缅怀先烈,寄托我们的哀思;祭扫祖先,企盼先辈的安息,这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深厚感情。

今年清明期间,受疫情影响,许多民众不能实地扫墓,但又想在清明寄托一份哀思,为此,各地纷纷推出“代客祭扫”服务。买花、烧香、鞠躬、磕头、哭丧,只要愿意付钱,一条龙服务全部到位。委托代为祭祀的逝者家属,亦可以借助网络技术观看祭扫现场的实时画面。

对于“代客祭扫”这样的服务,不免存在争议。有网友表示,祭扫是一种孝亲行为,尽孝必须亲力而为,贵在事必躬亲,否则,扫出的不会是亲情。如果连扫墓、烧纸都要请外人来做,这不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吗?追思故人的“情”陌生人岂能“代”?如果先人泉下有知,又该作何感想?

也有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觉得,回乡扫墓不仅要饱受长途跋涉、舟车劳顿,即使勉强回到家也是身心疲惫,苦不堪言。尤其受疫情影响,现场扫墓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同时,在传统的扫墓祭祀活动中,普遍选择的是烧纸敬香,有的还要放鞭炮。近年来,因为清明扫墓烧纸敬香而引发的山火,以及烟雾弥漫导致的空气污染,给广大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缅怀先人,重于心胜于形”。代客祭扫服务的出现,推动清明祭扫由“重形”转向“重情”,不仅弥补了不能亲力亲为的缺憾,也降低了扫墓成本。代客祭扫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先辈的尊重和敬仰,以及对亲人的追思和怀念。

现代社会,传统的仪式也可与时俱进。今年清明期间,内蒙古包头广泛开展网络祭扫、代客祭扫等服务,倡导市民以敬献鲜花、诵读祭文、网上祭扫、居家祭奠等环保的方式缅怀先人、悼念逝者;广东东莞倡导“就地过节休假,尽量避免或减少出行”,以“云祭扫”“云课堂”“云互动”等形式开展线上祭奠;福建组织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时空信箱”等活动……这些文明健康环保的祭扫形式,既弘扬优良传统,又倡导文明新风,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

碑前献一束鲜花,馨香寄哀思;坟旁种一棵绿树,绿荫表怀念。在网上写一段回忆文章、亲人围坐翻翻老照片,亲情共鸣中传承着良好家风。从土葬、火葬,到树葬等新型殡葬方式,从鞭炮、香烛、纸钱,到鲜花果品、网络祭奠,社会习俗始终处在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妨以一颗开放、有序的心态看待传统祭祀方式的革新,在日新月异中呵护好最质朴的情感,历久弥新。

形式不同,内涵却不变。只要心中留有对故人的眷恋,无论是“亲自上阵”还是身处他乡,无论是一捧鲜花、几杯薄酒还是几行诗句、遥寄哀思,都是最好的纪念。一如光明不灭,正义永恒,我们所祭奠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所怀念的,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情思。新颖不会减轻感情的厚重,简单也并不代表仪式感的消弭。  

祭祀观火,燃之以形;文明祭祀,祭之以情。用文明祭扫守护安全、呵护环境,应成为每个人、每个家庭的自觉选择。只要缅怀先人、尊老孝亲的真心真情在,鲜花可代替纸钱、音乐可代替鞭炮、网络遥拜可代替舟车劳顿,清明节更可收获环境之“清”、心灵之“明”,获得更为丰富的内涵。

愿今年的清明节平安祥和,充满文明新风。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防火短信.docx
“文明祭祖”,学起来!
文明祭祀,请远离烧香烧纸的陈规陋习
民风民俗话清明
清明节上坟?
APEC期间北京八宝山暂停焚烧死者生前衣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