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首从军18年:有一种家国大爱,是母亲的眼泪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师利国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赵萍 

邓志春

《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曲,在许多人的记忆里是一枚重量级催泪弹,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走向观众,每当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这感人的歌声,是对天下母亲最大的褒释。母亲是世界上最普通又最亲切的称呼,母亲最无私,最善良,最勤劳,最包容,世间最伟大的爱是母爱。

前几天有事回一趟老家小住几天,回城时急急到弟弟家与母亲道别,此时母亲正在吃早饭,我说:妈妈有个同学开车上湛江,我跟车上湛江了,天气热,您多喝水,注意身体,过段时间再回来陪您。老人家对我说:知道了,刚刚你媳妇跟我说了,接着又补充一句,仔啊!娘老没用了,不能再种瓜种菜了,没有什么好吃的让你带去。听到母亲这话,我开始也没有多想,只安慰说:城里什么东西都有,我什么也不缺,车在等我了,刚转身离开几步,习惯性地回头一望,发现坐在餐桌前的母亲,灰白疏稀的头发越来越少,岁月在母亲的脸上刻上一道道深深的痕迹,母亲瘦弱的身影,佝偻的脊背,动作迟钝的一双老手,一根用了多年的拐杖放在身旁桌子脚下,那双失去神韵的目光无奈地看着我,我泪水瞬间夺目而出,我止步又回到母亲身边拥抱一下她那弱小的身驱,算是给母亲一个安慰,泪水滴在母亲那布满皱纹额上,母亲抬头看看我,我怕哭出声来,让老人家难受,扭头快步离开。

这些天来,我一直回想母亲对我说:“仔啊!娘老没用了,不能再种瓜种菜了,没有什么好吃的让你带去。”这句话,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时不时想着就流下泪水,作为儿子不管你走多远,年龄有多大,母亲是最牵挂你的人,妈在家在,有妈是人生最大幸福,母亲一句话,让我回忆18年军旅生涯母子之间的点点滴滴。

1976年春天,是我人生的一个起点,经过报名、体检、政审、一张应征入伍通知书由大队民兵营长蔡生贵送到我手里。部队接兵领导家访时征求家长意见,我从母亲的眼里看到有喜有忧。喜的是儿子长大了,要走出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一名解放军战士,扛枪保家卫国;忧的是儿子参军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面?少则三年,多则也许四、五年;儿子刚迈入社会,人生阅历不足,担心干不好工作,听说部队纪律严,训练非常苦,怕身体承受不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父母年纪大,母亲腿有残疾,姐姐早已出嫁,弟妹尚小,我是家里的长子,正是为父母分担责任的年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已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了,里里外外可以独挡一面,这一走家里失去一个主要劳动力。在我快要离家那几天,我看到母亲常常无奈地流泪,母亲多么想我陪伴身边多些日子。我深深地记住,离家的前一天亲戚来送行,母亲边做饭菜边流泪,亲戚越劝说,母亲就越激动流泪,看到母亲伤心的泪水,我当时有点后悔了,真是好男儿忠孝不能两全。

时间回到1976年2月28日离家的日子到了,这一天早上,一夜末眠的母亲,早早做好饭菜,一家人陪我吃饭,母亲端起饭碗又放下,自己不吃,只是看着我吃,深怕我吃不饱,不断地往我碗里夹菜,要我多吃些,此时的母亲强忍泪水,再三叮嘱我到部队要听领导的话,不要想家,到部队后写封信回来报平安。通知九点钟要到大队集中,村中兄弟用自行车将我和父母亲送到大队,大队干部组织隆重的欢送仪式,由女民兵给我们八名入伍青年戴大红花,敲锣打鼓欢送到车站乘车,上车时刻到了,送行的父母和亲人一个个拥到车门和车窗与亲人告别,我左盼右盼,前后张望,就是找不到母亲的身影,我再次在人群中寻找发现母亲远远地站在一棵树下,张望着自己的儿子,也许她怕我看到她而控制不了感情而流泪,选择站在远处避开我的目光。汽车徐徐启动,大家挥手向亲人告别,此时此刻的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已的感情,将脸深深地埋在坐位靠背上,情不自禁,泪水汪汪地流,车辆行驶2小时才到县城,我整整哭了2个小时。多年后我读了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诗就是军人与母亲的情感真实写照。

3月2日,我们到达部队,新兵第一件事就是写信向父母报平安。七天后父母收到我第一封家信,一颗悬挂的心终于放下。新兵训练是一个青年成为合格军人的必经之路,每天的紧张训练让我忘记了想家,也没有时间去想,连队领导处处关心每个新兵,班长亲如兄长,经常找我们谈心,做政治思想工作,在生活上处处照顾我们,战友之间亲如兄弟,让每个新兵感到部队就是自己的家,我很快就适应部队这个大家庭的训练和生活,给父母写信报喜不报忧,每受到连队的表扬、嘉奖都及时给家里写信,看到儿子成长进步,父母由衷的高兴。由于当时的通信十分落后,打不了电话,与家里联系只能靠写信了解家里的情况。

我们部队每年都组织3个月的海上训练,条件极为艰苦,每人要完成徒手游泳1万米,武装泅渡5千米,海水长时间浸泡,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人人都脱几层皮,天气酷热,又缺淡水,身上长满痱子,睡在草席上留下一个人体的汗印,坐军舰航渡,晕船呕吐是家常便饭,个个都瘦了一圈。有一次将海练的艰苦训练在信上说了,又一次让母亲为我担忧流泪,我自责很长时间,从此后再也不对母亲说起部队艰苦之类的话题,免得母亲牵挂。

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战前部队进入一级战备,开赴海南三亚某地集结,开展临战训练,随时支援西沙群岛抗敌作战。部队进入一级战备,保密等级高,不能对外和通信中涉及部队所担任的作战任务,集结地域和其他涉密资料,要求不能写信。奉中央军委命令,我391团加强一营于2月16日由海南某军港登船,参加支援西沙群岛抗登陆作战,直到3月5日我国政府宣布开始撤军,部队才允许写信,海岛信件由来往补给船只负责带上岛和带下岛,有时十天半个月也没有一趟船上岛,写的信全部无法寄出。同年入伍没有参战的老乡早早向家去信报平安。唯我和另外一个战友家里没有收到信。母亲坐立不安,夜不能寐,食之无味,到处打听我的有关消息,最后得知我在战前上西沙守岛,但由于一个多月收不到我的信,儿子生死不明。有不明真相的人,到处造谣说西沙群岛遭到越南飞机轰炸,整个岛被沙淹埋,死了很多兵,你家儿子看来也是凶多吉少,有可能牺牲了,要不别人都写信回来,他怎么没有呢?母亲信以为真,整天伤心哭泣,求神拜佛保佑我平安,连年幼的弟妹受其影响,无心上学,担心母亲身体,陪在父母身边。大约3月15日左右,宣布撤军后10天,家里终于收到我的信,全家人看了一遍又一遍,写这封信因为时间短,回海南的船马上要开走,急急忙忙,字体廖草,家人甚至怀疑是不是别的战友代写,最后找出我以往写的信拿来对照笔迹,确认是我写的才放心,内容虽然不多,短短一页纸,但知道儿子平安,母亲心中悬挂多日的石头终于放下,破涕为笑。

我守岛部队除一连外,其余参战兵力于7月份撤离归建。转眼我已服役3年多时间了,从新兵、老兵、班长骨干一路走来,先后入团、入党,于3月份提升为营部通信排长。经历了参战守岛,回到营区过上正常的军营生活,心中思念父母念头日益俱增,恨不得插上翘膀飞到父母身边,同年入伍的战友也纷纷申请探家。

9月份约上几个老乡踏上探家的旅程,回家心切,一路上来不及停留观光,马不停蹄地往家赶。到了家乡车站,借一位村中兄弟的单车,搭上两个行李袋往家走,马上就回到离别近四年的家了,在路旁刚好生产队一伙人在种番薯,远远看到一个穿军装的小伙子,踩着单车急急忙忙地过来,所有人停下手中的活,举头看着我,有的在议论猜测是不是志春回来探家了,当我离他们只有30来米远时,几个人异口同声地说是他,就是志春,我在路旁停了下来,与大家打招呼,忙着给乡亲们递烟递水果。我在人群中没有发现自己父母,他们说我父母在另外一个地方干活,此时,我一个亲房叔叔,连走带跑去告诉我母亲。

我刚到家门几分钟,还未见到母亲,就远远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仔啊!仔啊”的哭泣声,我立马往哭喊的方向跑去,激动得说不出话,眼泪汪汪地接过母亲肩上的担子,一起往家走,到家后母亲来不及擦汗洗手,仔细地看着我,几年不见,站在眼前的儿子长高了,黑黑的肤色,瘦瘦的身体,头戴军帽,身着绿色军装,自己的儿子变成了一个标准的军人,母亲含泪更咽地说:几年来日日夜夜想念你,有人说西沙打仗,岛被越南飞机炸平了,不知你情况(母亲怕不吉利没有用不知生死这个词),眼睛都望到瞎,你终于回来了,这下好了。还要回部队吗?问这问哪,问个不停。我是在西沙提为营部通信排长,因为忙一直没与家人说。我与母亲说:我现在是部队干部了,是一名排长,以后要在部队干好长时间,探亲时间20天,假期结束还回部队,儿子长大了,有自己的工作,请放心吧!听到儿子当上干部,领工资,吃国家粮,不用与她一样在农村种田。看到儿子有出息,母亲心里甜滋滋,母亲接着说:好在当年同意你去当兵,不然就没有今天。

还未来得及探亲访友,探家假期到了,要回部队了,母亲托海边亲戚买了不少海味让我带回部队,还教我怎么做海味方法。母亲当年送我参军是担心,这次送我归队是高兴,叮嘱我回部队要好好干,不要想家,弟妹都长大了,能帮助家里干活了等等的话,让我高高兴兴踏上归队的旅程。

1984年初,部队从海南移防湛江,在家乡门口当兵了,我也于当年结婚成家了。母亲知道儿子离家近了,但由于工作原因,我在部队18年,只探了3次家(1981年第二次探家在家过一个春节)。每到春节,我都安排科室的参谋回家与亲人团聚,自己留下坚守岗位和值班。有时母亲问能不能回来过春节,一家人高高兴兴吃团圆饭,我何尝不这样想,但科室其他人更需要团聚,他们的亲人也在盼望着团圆,把道理一说,母亲虽然没文化,但农村妇女懂感情,明事理,理解儿子做法,从没怨言,作为一名军人我亏欠父母实在太多,一辈子也无法报答。

军人这个尚高的职业,是一代代热血青年将青春年华献给军队,献给祖国,换来国家的和平和安宁。军人的母亲更是无私无悔,默默奉献,勇敢坚强地支持儿子的事业。一名合格军人背后是母亲的荣耀!

我母亲今年已是百岁高寿,母亲与普天下的成千上万的母亲一样,温良恭俭,勤劳节约,积德行善,助人为助,宽厚待人,这是母亲的最大财富和处世之道。亲爱的母亲:您养我大,我养您老!

2022年7月23日

原创文章,读完请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激动!我家挂上了光荣牌!
那年母亲第一次来部队,却让我终生难忘
大爱
探访英雄快递小哥老家:军人世家勤劳父母培养英雄儿子凤凰网湖北
为什么军人从入伍从来不换被子,入伍时发的被子好吗?答案很简单
为什么现在的新兵大不如以前的新兵?我总结了三点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