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15再曝"香精大米":打击假冒伪劣食品岂能“拳打棉花”?

☛京都闻道阁作者索引总目
文丨崔桂忠
央视3·15晚会上,央视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又见“香精大米”,“泰国香米”竟是香精勾兑而来。当晚,报道中的安徽香王粮油食品公司所在的肥东县市场监管、公安等联合执法组第一时间赶至现场,对该企业进行查封,并依法传唤了法人代表。

其实,“香精大米”并非首次被曝光。早在2010年,央视3·15节目就对一些企业违规使用大米香精、加工假香米做过深入调查报道。10多年过去了,为何仍然有企业违规添加香精?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在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的实际操作中,有时候雷声大,雨点小,违法成本太低!
劣质奶粉、散装假酒、假牛肉、毒泡菜等接二连三的食品质量安全事故,让消费者谈“假”色变,甚至威胁到了消费者的生命。瓜子加工企业用过的八角、花椒、小茴香,回收后晾干、粉碎,简单加工灌装,一包“王守义十三香”就炮制成功了;工业用盐、色素、食品添加剂加上自来水一勾兑,贴上标签就是一瓶“李锦记牌”或“海天牌”酱油。
近几年央视3.15年年曝光食品造假案例:2020年的3.5晚会中,曝光了一则有关海参的事件。为了清除影响海参生长的其他生物,养殖户竟然往池塘里倒入了农药敌敌畏。
2021年的3.15晚会中,“瘦肉精”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央视记者在河南郑州几个农贸市场暗访时,发现有些商贩在市场外的货车上售卖羊肉,一经了解才知道,这些羊肉在饲养过程中,违规使用了瘦肉精,而违规加瘦肉精这种行为,这些无良商家这么做已经差不多有10年了。
2022年的315晚会中,曝光了红薯粉条造假事件。个别企业用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来制作红薯粉条,原料里没有半点红薯,名称却叫“红薯粉条”,可以说是食品造假。据悉,市场上,木薯淀粉的成本价,仅为红薯淀粉的三分之一,这庞大的利益差,让这些无良商家动了坏心思。
食品安全治理已经持续多年,但食品安全现状与民众期待还有明显差距,问题食品不断翻新花样,这说明食品安全治理还远未形成震慑效应。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症结,就在于造假行为的违法成本太低。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向松祚曾指出,过去食品安全治理的问题是对食品造假的人惩处不够严格,没有哪些造假的人为此付出过破产的代价,甚至付出过几十年牢狱之灾的代价,造假的犯罪成本很低。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既是重要的经济问题、民生问题,更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近年来,食品造假已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要想彻底根治食品造假行为,必须下“猛药”、出重拳。
市场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监督检查、抽检监测、媒体监督、投诉举报等途径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综合运用信用联合惩戒等手段对违法者及上下游相关生产经营者实行最严格的监管。要依法全部销毁查处的假冒伪劣产品,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使制假售假者倾家荡产,公开曝光造假者,让他在阳光之下无处藏身。
“香精大米”的存在,不仅给购买这些伪劣粮食的消费者造成健康危害,也在更大范围内消解着公众对粮食消费的信任感。对于这种危害民众健康的违法行为要坚决“亮剑”,顶格处罚,以儆效尤!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上停止食用,315曝光过的“问题”食物黑名单,这6种食物上榜,别再买给家人吃,为了健康要擦亮眼
辨别真假粉条
红薯粉条被曝光用墨汁石蜡染制(组图)
用红薯做粉条超简单,无化学添加 1杯大米就行 做酸辣粉好吃
红薯有益 会吃才健康
10元以下能买到“真粉条”吗?看商贩怎么说,为了家人早知早放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