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观察:“准城里人”越来越多,潜在危机需要未雨绸缪

☛京都闻道阁作者索引总目
文丨师利国

过去户口分两种,一种是农村户口,一种是城市户口。现在统称城镇户口,从字面上理解似乎缩小了两种户口的差别,应该不存在差异。但在人们的心理上仍然分城里人和乡下人,有人把户口在农村,靠种地打工为生,平时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叫“准城里人”。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准城里人”会越来越多,他们为城市建设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准城里人”来自以下几种:
一是农村人到城里打工人员。他们大多数家住农村,靠在城里打工为生,平时很少回去家,只有没活干时或者放假及春节才能与家人团聚。他们大多数在城里没有买房,住的是工棚或是租房。也有少数人靠打拼后买房,把家人接到城里安家落户。也有人因收入不是很稳定,即使现在有能力买房,但他们也不想买,担心年龄大了无力挣钱时,在城市生活无着落。
二是很多农民种了一辈子地,如今土地流转统一经营管理,一下子闲下来没事做很不习惯。由于年龄大了打工无人要,有的只好到城里打点散工,有的从事门卫保安,环卫工,有的拾废品。他们租一间破旧小房子维持生计。有一位老人讲,虽然在城里挣钱不多,但比在家种地强多了。
三是城市家政服务及小区保安工作,多数是农民工。他们常年生活在城市,但他们从来不把自己当城里人。
四是失去土地的农民。有的农民土地被征用,住到了城镇,有的是卖掉自己的农村房屋到城镇买房。开始还比较有新鲜感,时间长了,尤其是靠土地为生的农民觉得无聊。现在住在城镇什么都要买。过去烧柴,粮油,蔬菜,水都不用花钱,现在买把葱就觉得心疼。再想回农村老家有房有地,已经不现实了。他们自己说,说是农民又没地,说是城里人又没有固定收入。

五是为了孩子,享受到城市教育资源,很多老人不惜血本,到城市里买房或租房,专门安排家人到城里照顾。可以说全家为了孩子的学习豁出去了。
六是子女在城里安家,有了孩子后,父母到城里照顾孙子。其实他们很不习惯,但又被逼无奈。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他们远离自己熟悉的地方,来到一个陌生城市。有的闲得无聊时背着子女捡荒,有的到城市郊区开荒种地,有的到桥下或麻将馆打麻将消遣时间。
七是因年龄大了被子女接到城里养老的。虽然他们不习惯城市生活,但也要服从子女安排。有的和子女住在一起,有的被送到养老院。总之一切听从子女安排。
以上七种情况他们成为“准城里人”,但他们没有归属感,认为自己是在异乡漂泊。有位老人今年69岁,八十年代到城里打工,刚开始住在工棚,结婚后租房子,孩子出生在城里,在城里长大,但户口只能上到原籍农村。上学更困难,年年为上学发愁。因为买不起房,平均两年换一个地方,小孩上学跟随父母工地频频换地方。因医保在农村老家,有点小病在当地医治,有一次患病需要动手术,考虑花费较大,只能回到近千里的农村县城治疗。2021年才回到老家安度晚年。回想自己三十多年打工生涯及现实状况,多少有些心酸。他也责怪自己在外奋斗几十年,到头来回到原点。怪只怪自己无能,工作几十年的城市没有我安身之地。
老赵今年59岁,十年前因身体有毛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被招聘到保安公司当保安。他讲:明年就是60岁,在城里当保安工作也到上限年龄,可回到农村怎么办?暂时还真不想回老家,主要是条件不允许。但城市又容不下我,失去了工作,在城市里寸步难行。只能另外找地方打几年工,可这个年龄谁用呢?
改革开放后,农村人为了生计,被迫远离家乡去打工。有的年龄大了,为了照顾下一代,被迫到子女所在城市。可他们又很难融入这个城市,他们有太多的不习惯,也有太多的牵挂,以及太多的不便。我们的城市需要这些“准城里人”,但他们所面对的困难,也需要各级政府通力合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数庞大的城市边缘群体!

2023.6.20十堰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 作者简介:师利国,1957年出生,1976年入伍,1993年转业回湖北十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洛阳规定农民自愿放弃土地可当城市人
农村户口如今值钱了,难道你真以为城里人会羡慕农民?想当回农民
中国完成一亿人口落户目标,享受城里人一样的待遇
农村户口竟这么值钱 转“城镇”的已哭晕
农民为何不想做城里人
全部取消农业户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