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宗师问道丨我在“看见”

文丨子云 

周末读到书友郭老师的《越过山丘》,潸然泪下,感同身受她的人生苦难。我想起两年前第一次见她的情形,她由内而外散发的坚定、从容吸引着我。见字如面,我再次明白 “心有光芒,必有远方”的含义,从她身上看见了文字所带来的力量,也看见了我的明天。

随着时光的浸润,那些记忆和思绪犹然一新,观点清晰明朗。

宗师苦口婆心对我说:你不要写太多,而要多听,并学会多说,学会总结概括。我如一个不太懂事的学生,直爽回话:说那么多废话干什么?而且说话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话题没法进行下去…… 

无痕的痛苦才是上品

我想起三个月前,我写我和爱人的故事。第一稿给好友看。

她说:“第一部分写得很好,第二部分为什么要这么仓促结尾。”

我说:“太苦,写不下去,已经耗尽所有心力,回忆有多好痛苦就有多深。”

她说:“直面痛苦需要勇气,无痕的痛苦才是上品啊。”

我怦然心动这句“无痕的痛苦才是上品”,也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但我还是迷惑,什么样的上品才是无痕的痛苦?

直到昨天,我读到一位医生朋友分享她同学石蝶的《花不疼》:

“风曳长了蝉鸣

蝉鸣酥了月色 

思绪推开风,推开蝉鸣,推开月色

给冥想以空旷 

兰花指翘一瓣、两瓣、三瓣

左眼瞄昙花一现,

右眼眺五百年后之寰宇,额眼观心 

看心中,片片碎红,落地无声

徐徐

化做菩提 

花不疼,我也不疼” 

我囿于表达能力,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赞美之词,叙述这首诗的画面感和意境之美,徒留诸多感慨与空白、想象和美丽。好一个“花不疼,我也不疼”,作者是有着怎样一颗纯真、悸动的心写下这么唯美的句子,表现丰富细腻的情感。也许这就是无痕的痛,凸显生命的真善美,美得让人浮想联翩,又珍爱得让人心疼----这才是上品。

同理,书友在朋友圈里分享她的故事,写她看望她的婆妈妈,婆妈妈呜咽哭泣,说她的大儿子很久没托梦给她,描述一位年迈母亲的丧子之痛。她的文字里没有自我悲伤的表达,而是用第三人的情感衬托她内心无言的丧夫之痛,她行文平淡,却布局机心,文字体现一个人的心性、格局和眼界。我由衷感叹:她文字背后要有一颗多么强大的心灵才可以支撑自己,有悲却不诉悲,有痛却不说痛,如此的自省与节制,把文字的美好和力量都传递给别人----这才是上品。 

宗师对我的劝说,我当初只理解他的部分意思,他担心我沉迷写作,会陷入到自我悲伤的负面情绪中,封闭、孤立自我,形成一个更大的痛苦漩涡,而吞噬我对生活的热情。联想到这句“无痕的痛苦才是上品”,我悟出他朴素的言语中蕴含更多的善意:我应是既能深入表达,又能轻松跳出自我悲伤的牢笼,既与外界保持连接,又可将内心的痛苦逐渐转化成养分与能量,促进自我的成长与升华。这不只是写作技巧的高明,更是掌控自我的能力。他认为我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由此才有他善意的提醒。 

古人云: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无痕的痛苦才是上品”,不只是带给我美的体验、想象与乐趣,更多的是追求生命本真的信念与力量。就如聂鲁达在《二十首情诗与绝望的歌》里写道:“在双唇与声音之间的某些事物逝去。鸟的双翼的某些事物,痛苦与遗忘的某些事物。如同网无法握住水一样。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节制说话 

我明白宗师对我的关心,也明白他说:一个人身上有左手的力量:安静,右手的力量:行动,两股力量平衡共生。因为生命不是想象出来的,而是实践出来,活出来的。对于他的提醒我一直搁心上,反思自己,我逐渐理解自己的行为。

表面看我并不迎合宗师的建议,甚至有点抗拒。不以为然的背后却隐藏着我一颗支离破碎的心。因为宗师问道的主题大多与生命成长相关,谁愿意揭开伤疤给别人看,谁愿意呈现生命的软弱与不堪?而我更是如此,所以少说话,用文字安放自己的负面情绪,这是我的生活之道。 

我对文字的严谨,也要求我准确说话。可我发现,说出来的话总似在空气中飘荡不定,词不达意,捉襟见肘,不足以抵达人心,有的甚至显得肤浅和无知。哲学家喀隆说:“不要让你的舌头超出你的思想。”少言才能多思,我用文字思考、沉淀和感悟,活得比以前更明白与安静。 

《看见》中写道:“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我能盛下多少痛苦就能输出多少力量,这就是 “无痕的痛苦才是上品”的真正价值。少言、多思,不只是积攒生活的力量,更是我的一种修行。当宗师解答别人的问题时,我关注的不是他的答案,而是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他准确判断和建议的背后逻辑与根据是什么。我更像一个“旁观者”,让我对生命多些认知与感悟。 

作家采铜《“修行”的方法》文中的观点也启发了我,他说:“克制表达的瘾是修行,就是在无话可说时自觉不说,在半懂不懂时自动闭嘴。那个深思熟虑后依然不得不说的理由才是价值千金的理由。你缺少的不是表达的机会,而是把表达(以及其他任何一种人类行动)演绎某种艺术和匠心的能力。克制表达的瘾也意味着我们繁乱的情绪要用更好的收纳技巧去应对......”他说的观点,就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节制说话,让我明白,一时的停顿与空白,是我现在生命成长应有的节奏,也是我与自己、与世界和解的必经之路,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与厚度。沉淀自己,我并没有丧失行动的力量,而是掠去浮躁,静下心观察自己和他人,敏锐感悟生活,我能看见更多维的自己与世界。这是一种“能为而不为”的韬晦,更是一种“可为而不为”的节制,也是一种“当为而敢为”的能量。懂得以一贯之控制自己,不会因一时的高歌猛进而衬托能力的匮乏。懂得恰当地与他人保持距离,懂得抵抗那些外在的诱惑与名利。这才是我真正的修行!引用好友送我的一句话:“人的一生,经历万千,得其始终,修的就是一颗心。得非成败,外化于物,内成于心。” 

心灵的园丁 

应朋友之邀去她家做客,看她忙碌穿梭,大大小小的月季花就有几十种。不厌其烦地教我怎么修剪月季花,包括剪刀的角度、花枝保留的长度等。我这个生活的白痴,才知道修剪月季都有这么多的讲究。

我忍不住戏谑道:“你现在是花草的园丁,到学校是孩子们的园丁。”

她回:“你说得太好听了,我就是一个忙碌的园丁。” 

这时,我想到宗师,更适合“心灵的园丁”这个赞誉。虽然我很喜欢美国电影《心灵捕手》中,老师肖恩作为“捕手”,捕捉叛逆少年威尔的心理问题,帮助他重拾自我和爱的能力。我觉得宗师和肖恩有点类似,但“捕手”的定义显得狭隘和尖锐,而“园丁”显得内敛、温和、慈悲,并且也有培育之义。

线上交流,宗师都会用心聆听每个学员的话语,敏锐捕捉问题背后的问题,他擅长发现每个人的特质,帮助去除我们内心的“杂草”,这就像种植花草树木一样,修剪枝叶,去除虫害,扶正枝条,逐渐让树苗和花草向阳健康成长。

“遇见一位好老师,智慧一生。”这是至理名言。我中学数学老师让“美丽的事物是内心永远的喜悦”的观念根植我心。我MBA的论文导师,让“组织或个人遵守自身价值观”的原则铭记我心。而与宗师的相遇,却是我人生低谷时期。从第一次交流至今已两个月,他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记忆犹新。他如一个心灵的导师、园丁,循循善诱启觉我,驱除我内心的雾霾。他并没有告诉我要怎么做,但我就知道我应该怎么做,修正我人生坐标,发现自我,活出自我。他的智慧与学识,胸怀与格局让我仰望,他的细致与敏锐,判断与明理让我赞叹。是什么样的经历可以塑造一个这样的人,我就像一个窥探者,带着钦佩、求知与好奇的心境聆听他的讲解与答惑。一向不爱表达的我,也说了一句:“宗师,我一如既往是您忠实的粉丝。”

宗师问道线上交流中,“看见”这个常见的动词,有时却变成一个内涵丰富和外延宽泛的名词,这让人有点欣喜而又奇妙。宗师说:“看见是一种智慧,看见是一种力量。”“你看见了自己吗?”“你有什么‘看见’?”......几句话包含的意义开放而又多样,它像一阵风穿透你,也像一束光照耀你。让我们知道按自己的方式与自己、世界连接,用一双慧眼在看,用一颗慧心在想,在看和见中悟道,从而获得丰盈、独特、完整、自足的人生。

泰戈尔的“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我一直相信文化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特别是在现实中感到无能为力时,可以在文化中汲取力量和温度,这也是我坚持阅读,坚持以宗师问道为主题写文章的理由。因为人最后的归属,是自己的内心。

尽管我的“看见”,在宗师庞大的知识体系和深遂的智慧前,杯水车薪,但我知道,他已让我逐渐摆脱内心的禁锢,涌现生命状态中的新生,让我对自己有个完全不同的认知,甚至体会一个从未有过的“自我”。我相信,谨记宗师的教诲,实践与回归生命,我将会获得更多的“看见”,将会遇见一个更好的“我”!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 作者简介:子云,游荡在人间的中年女子,愿成为一个文字的搬运工,以文字聊以渡过余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命花开,岁月无痕,静等期待
墨者说:继续伤,继续爱,那便是生命的力量。一个人传递一个人,那就是改变。
印度诗人泰戈尔
【原创】梦,并不遥远......
“忍”是生命中最强大的力量
一日禅:生命是多次蜕变的过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