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德振:独行快,众行远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一个周末,几位朋友约好一起去爬白云山;我们从南门进,西门出,大概十一、二公里的路程。一个朋友一向走路很快,不像是散步和锻炼身体,倒是有点像部队“急行军”的样子,不一会儿便把我们远远甩在了后面,自顾自的一溜烟似的,不见了人影……两个多小时后,当我们到达西门时,他在那儿原地休息了近一个小时;集中后我们找了一个餐厅吃午饭,席间大家问他:“走那么快,最后还不是在目的地闲坐?!”他说:“快一点,才能达到出汗的目的,慢慢走,汗出不出来,浑身难受。”你看,爬个山,散个步,每一个人的想法还不一致,接着做法也就变得不同。慵懒而平凡的生活,就因为每一个人的想法、动机和侧重点的差别,让行为变得千差万别,有的可理解、可接受,有的不可理解,不可理譬、更不可接受,这其实就是真实生活的原始样貌,大部分人只会按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视角去行事,不可能按世人的思维模式和视角去行事,所以不必强求别人与己一致或按自己的意志行事。

不过,从这个常见的现象中或个性化差异思维和视角里,我突然联想到非洲谚语里所说的一句话:“独行快,众行远”;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走路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走得快是很容易的,是必然的,但是如果想要走得远、走得久的话,那还是人多一起走才行;一个人无论如何也是走不远的,更不可能走得久的。这句话看起来直白好懂,但是要深刻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轮到我们每一个人要做这个“快”与“远”的人生抉择时,许多人往往不明就里、稀里糊涂或颠三倒四,忙中出错,扬“短”避“长”,往往作出“众人走快,独行走远”的错误判断和抉择,结果事与愿违,南辕北辙。

另外是“独行”还是“众行”,更是困扰我们一些人内心的一个大问题。大家知道,“独行”清爽利索,无牵无挂,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天马行空,自由自在;“众行”则需要互相搀扶,相互照顾和彼此迁就包容,形成一致的思路、方向、目的,如果没有协作团结、抱团取暖、守望相助的精神和统一行动是决不可能走得远、走得久的;两种行为模式所产生的行为结果决定我们人生态度和处事方法,反过来又作用于我们的思维和视角的宽窄幅度,最终决定我们的人生幸福维度和事业成功的向度。

在人生的长途跋涉中,一个人必须学会与众人同行,无论你个人有多大能力、多强实力,与众人同行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久,而且这也是你能够行远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只有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人群中,与众人风雨同舟,休戚与共,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才能抗击漫长人生路上的各种风险和灾难,还能消除各种孤独和烦恼苦闷;如果想独行,我倒觉得可以在人格、精神、品德、境界、格局等方面“独行”向前,走得更快些、更高些、更远些,成为人们望其项背的翘楚,一骑绝尘,成为人们的美谈和学习楷模。

人生路上独行的机会多,在走稳的前提下再走快,这是常识;众行的机会也多,但有这样的机会时要学会共同进取,力争不掉队,不拖后腿,如果走在最前面,也不要骄狂,这也是常识;而个人要实现这些目标,自信心、意志力、内在赋能和素质修炼就构成了四种关键的动能和要素。

2020年11月4日于广州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行快,众行远
心中了了,何须惊慌
越有本事的人,越会保持这十个好习惯,人生大有作为,改变一生
有时候,焦虑也是一种机会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学习提问技巧,促进人际交流
效仿成功人士、我们更应该学习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