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研途 |双非学长如何三跨一战上岸同济并取得历史高分?


 kepler学长

2020同济初试 351分

2020同济初复试总分 618分

2020同济初试历史单科高分(121分)

本科: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城乡规划专业

几凡全程班vip学员 、几凡复试班学员

PART 1
写在前面

在某妈的催促之下,我终于也开始写起了经验帖。

回想过去的一年,往届学长学姐的经验帖于我而言是一种打鸡血的良药,而当我真正开始写这些文字的时候,第一印象却是无尽的感慨(此处省略一万字伤非文字)。

我的本科是南京某院校的城乡规划专业,20年考取的是同济大学建筑系历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目前所属的梯队是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以下是我的经验分享。(多图警告)

PART 2
为什么考同济

a) 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

我的本科专业是南京某院校的城乡规划系,平时主要接触的专业知识主要是基于城乡发展策略的城乡多维度规划,其最大的特点是在规划系的范畴之下兼容景观建筑、风景园林等不同的分支。

而这样的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我能够在大学里更能够去全方位的接触自己想要涉猎的学科——建筑学。

b) 为什么考建筑

首先我一直对建筑有着迷之好感,从大一的建筑写生以及经典案例分析,再到大二的小型建筑设计以及大三的商业综合体设计,建筑学的那一盏明灯一直都照耀在我前进的道路之上。

大二的暑假,我有幸参加了泰国的东北皇家理工学院的TLTV+C workshop,机缘巧合之间被主办方安排到了architecture×urban planning小组,从而有幸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小伙伴一起实践,在整个过程当中,我亲眼见证了一个个小型方案的推导到完成的全过程,也有幸在最后学习到了很多以往闻所未闻的建筑学知识。

短短的一周的建筑设计经历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对于这一学科的热爱。回到南京之后,我终于还是下定决心正式开始我的建筑学之旅。并且在此刻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我的脑中萌生……

▲(TCLV+C workshop留影)

c) 为什么是同济

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厉害之处估计来看这篇文章的人都已经默认了,那我就从我的角度来谈一谈个人的想法。

抛开学科建设、地理位置、发展势头等诸多因素不谈,同济大学建筑系真的是我所了解的建筑院校中最开放的学院。

那么作为跨考的一员,这样的前提条件让我能够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PART 3
考研的时间线

a) 2月-寒假班

去年的大年初二我就从四川飞到了上海(即便开课时间是大年初六--)。

一方面是想要在寒假的轻松氛围与上课的紧张进程之间留够一定的缓冲期,另外一方面是提前到上海来熟悉一下新的环境。

事实证明这几天的缓冲是真实有效的,到宝山校区上课的第一天便快速的进入了自己的状态。

▲ 人生中的第一张非正式建筑快题

在这十五天内我的直观感受就是每天都有一些新的知识点可以学习,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知识点和我自生的知识框架进行整合。

并且在每天的快题方案设计中进行一定程度的呈现。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中,我个人的成长速度也是较为可观的

▲ 寒假班中后期的一些快题

b) 3-6月-基础

寒假班和本科学校下学期的课程是无缝衔接的,回到学校后就要面对考研准备和学校原本课程之间的双重压力。

但是我认为压力从来都是一个伪命题,当你准备的足够充分之时,你付出的时间成本将会很大程度上抵消你的压力。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我在完成基本的课程的同时依然保证自己每天定量的知识增长。

具体而言,3-6月是一个巩固基本知识框架的阶段。(由于在这一时间段我还没有确定好自己是考设计方向还是历史方向,在这段时间之内复习都是以两手准备为主的事实证明很累,建议早早确定好自己的考试方向!!!) 

我的复习安排是将该阶段需要复习到的知识点按照时间进行基于理性判断的划分,然后再在每一个时间段内划分出多个复习节点,最终落实到每一天我需要涉及的复习量。(在此我非常感谢Joe学长在此阶段对我的复习计划所提出的建议)

▲ 3-5月复习计划

以建筑理论与历史为例:

该阶段我主要复习的重点是听Joe学长的“0元建筑史”的同时过理论书籍中的重点知识,同时每天安排时间听同济两位建筑史老师的录音并做好了关键词的整理。

那么按照课程安排基本上在6月之前就可以结束理论复习的第一轮,且每天的复习量固定,充实但不会疲惫。

▲ 前期的笔记

再以英语复习为例:

我的英语复习上半年一开始便是以刷真题的阅读部分为落脚点,上半年主要以1995年-2005年十年真题为主,刚开始是每三周精读两套卷子的阅读部分,后来熟练度加强之后变为每一周精读一套卷子的阅读部分。

在去上海开始上暑假班之前的一周刚好刷完,并且做好了重点篇章的长难句摘抄与分析(上半年全程都是自己一个人在英语上死磕,得出的结论是很累,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技巧,回想过来随便跟一个英语方面的考研老师他不香吗???)

▲ 前期英语笔记

快题方面:

上半年基本上跟着几凡的课程安排,每周保证两张快题,一张案例抄绘,积累自己的设计语汇。

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保证自己寒假班训练出来的手感,由于这一阶段还没有确定到底考设计还是历史方向,所以快题一直没敢放松,现在想过来这样也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小快题的些许基础,所以努力是有回报的!(以下是上半年的抄绘和部分快题)

▲ 案例抄绘

早期快题设计

c) 7月-暑假班(确定方向)

六月底从南京到上海准备暑期的课程,由于时间关系,我第一时间参加的是D班的课程,可能是难度跨度稍微有点大,刚开始的两张图发挥的不是特别好,但是在沉下心来和学长交流并且耐心积累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得到了不错的收效。

并且在七月初我确定了自己的考试方向为历史方向,所以在学习快题方面更加的有的放矢了(期间也画了很多放飞自我的图……)

暑期部分快题

暑假班期间的理论课和英语也不容放过,但是一般来说暑期课程都是全天候的,所以并不能全部精力投入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上。

我推荐的做法是在暑假班之前根据之前的学习情况整理出一本自己的关键词笔记本,每天可以花很少的时间将关键词过一过,以达到知识体系的印象在脑中的不断加深的目的。

而对于英语这种需要实际刷题的科目,我推荐大家还是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时不时做一道阅读,毕竟上半年好不容易培养的手感就这么丢掉了很可惜--

d) 8-9月-新科目×提高

为期一个月的暑假班结束之后我还是回到了南京复习,八月一开始复习就在原来的科目上加入了政治和大综合。

政治从一开始就跟的是徐涛老师的上课内容,但是由于我在最后的成绩并不理想,所以我在政治方面的经验分享做了适当保留。大家可以参考几凡公众号上面其他学长学姐的相关经验分享。

大综合的复习依然保持了我在建筑理论与历史方面的学习策略,由于害怕后期的时间不够,所以我一开始就直接整理关键词笔记,为后期的背诵奠定万全的准备。

事实证明大综合的知识点确实很杂乱,但是当你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你就可以找到一些相互之间的共性,从而方便归纳整理,以达到方便背诵的目的~

建筑历史方面基本在这个阶段就可以整合自己上半年的笔记了,我的做法是在整理的过程中再听一遍老师的录音,在原有的笔记上面删减关键词,然后就可以拿一个草稿本开始边背边默写了(看到这里你应该发现,专业课的学习就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是的!)

另外,八月份正式开始历史绘图题的准备,由于在上半年跟着Joe学长的课将主干内容对应的图都画过了一遍,所以在这个阶段我多半时间都在对之前的图进行修改与补充。

但是原则一定是定好一个正确且方便记忆的比例网格,以方便在10月份可以直接开始默画和记忆。(定比例的过程一定要仔细,不要让自己在后期的默画过程中还要反过来翻阅书籍看自己的图对不对。效率!效率!)

英语在这个阶段我开始看唐迟老师的阅读课,一方面在上半年自己的摸索下得出了自己的一套做题思路,而我想看的是自己和老师的做题思路大致的耦合度,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藉此机会来修正自己在上半年无意间养成的不好的做题习惯。这一个月间基本将2005年到2010年期间的阅读题都过了一遍。(收效极好!但是早点看课是不是收效更好?)

e) 10月-回顾整理

十月份就基本上可以开始背诵。

我的安排是早上安排建筑历史和政治,下午安排英语和大综合,晚上准备小快题和留够一定的缓冲时间让自己查漏补缺。

一般来说,九月底要把后面三个月的大框架定好,阶段性任务分配的学习模式在上半年已经大致熟悉了,自己的精力可以维持的程度也有所掌控,所以这一次的任务安排会比较更加适合自己一点。

历史方面:

早上8;00之后的两个黄金小时一定是留给最让自己亢奋的科目,在这个阶段我的做法是拿一个草稿本出来直接在上面默写某一个建筑名词它的发展脉络

当遇到自己大脑深处比较陌生的关键词的时候就即时翻阅自己之前的关键词本,在上面有老师录音中这个关键词所能够联系到的其他要点,如此一来,在经过多次的重复之后这些个之前不太敏感的关键词便渐渐成为你的知识网络体系中的一个新的知识节点(五星推荐)

政治方面:

做题就好,背诵duck不必(我渐渐知道自己为什么政治分数上不去了)

英语方面:

我从10月开始完型、新题型以及翻译的学习,因为之前的卷子已经被写了太多遍了所以我直接在某鱼上买了一份真题的电子版,单独筛选出完型、新题型的各个类型的题目,分类打印成册然后计划每天将要练习的内容。

期间继续上的唐迟老师的网课,把每一种题型的做题方法都写了下来,然后对照着做题方法去做,效果也十分好(大概的做题得分情况) 


▲ 完型填空的做题情况

在这个阶段我的阅读主要的做题方法是将之前做过的所有的题目挨着挨着的翻译,一方面可以提升我的翻译题的语感,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机会总结之前自己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 翻译的材料

做着做着翻译就爱上了,同时也跟着唐静老师的翻译课,将近十年的翻译题前后做了一遍。

▲ 翻译文本

大综合方面:

上一个阶段大综合的知识点基本归纳完毕,这一个阶段就是一个关键词的复盘与再现的工作。依然的做法是将建筑名词按照相关项进行整合,然后再边背边添加关键词。

而正儿八经的背诵方法恐怕就是一遍一遍的重复,我的做法是在关键词前面画正字,过一遍画一笔(这种做法容易诱发自我感动的不良心理,慎用!)

▲ 大综合后期笔记

f) 11-12月-记忆×冲刺

正如之前所说,考研复习的精髓在于重复,最后的两个月冲刺期也就是如此。由于在上一阶段基本上将该总结归纳的内容都落实到位了,这一阶段基本上就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很累)

历史方面:

一轮一轮的滚动复习,最后的50天时间我以10天为一个轮回,基本上过了4-5遍(刚好是一个“正”字);历史画图题的准备是每天抽两个小时,完全是重复之前的操作,通过默绘网格来重现带有一定比例的原图(历史最后的图集)。

这一阶段绘图的不同之处在于绘图题一定是要带有一定的关键词,说白了就是按照考场的答题方式来做。你有50天左右的时间来规范你的答题纸排版,很重要!

▲ 后期的绘图

英语方面:

每天的单词量依旧不变,在最后的阶段由于前面的题型的练习基本上已经到位,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在作文的背诵仿写上面。

我的做法是两天内背诵一篇高分作文,然后在后面的时间内一直循环默写,周末的时候抽出两个小时来随便找一篇作文题目来仿写。

刚开始选择的题目和背诵的大致一致,后面随着语汇积累的越来越多,就可以信手拈来(这个方法对我个人较为有效,身边很多研友都是直接背作文,貌似效率也很高,所以这个推荐指数上我有所保留)。

大综合方面:

循环背诵,每天多和你的研友交流,不管他是不是考这个专业(大家都在说自己一整天看的东西并且告诉别人,相互之间都不知道对方说什么,但是莫名的很有成就感~)

PART 4
考研后的反思

a) 专业学习思考

i. 专业课(历史)

历史的学习涉及到未来研究生阶段的理论学习,且分数占比较高,所以从还没有准备考这一个方向开始我就很重视,最后也考到了自认为还不错的成绩(121分)。那么回过头来细想,专业课的学习并非无章法可循。我将专业课的学习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关键词归纳:

建筑理论与历史的学习是一个长期以往的过程,很多的概念交织让初学者容易迷失其中。而关键词法是一个抓重点的手法,这一方法也贯穿了我的整个理论学习。

3-6月份:

在听课听录音的同时梳理教材脉络的时候我做了前后两套笔记。

电子笔记

用的是MarginNote3,这个app的优点在于可以直接将关键词进行摘取并且构建知识树。我的构建逻辑是按照教材的脉络进行的,有助于提高我对于教材行文逻辑的把控,从而更加高效的抓取主干知识节省时间。

手写笔记

主要是配合0元建筑史和老师的录音,因为老师和学长上课的脉络十分关键,通过关键词来整合他们的知识体系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吸收其中的关键点,

另外一方面可以为后期的知识点巩固复习提供一个良好的脉络向导。所以上半年的学习基本上是以一种高效率的模式进行的。充实且不会疲惫。

▲ 该阶段的电子笔记和手写笔记

7-9月份:

上一个阶段的关键词整理为这一阶段的知识点回顾和更新提供了可能性。

7月暑期的快题课程期间你可以单单从关键词脉络方面进行简单的知识体系回顾

8-9月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也必须是基于一定的关键词脉络来进行深化

我在这一阶段的做法是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前有基础上进行知识点的累加与删减,为后期的巩固复习打下基础(重复!重复!)

10月份:

利用之前的一小本关键词来回炉自己的知识体系(你可以看到这个阶段我已经放弃电子笔记了。

因为我认为我的电子笔记还不够精简,排版也没有做的特别好,还不如某鱼上别人做的笔记,所以索性放弃了)。

这一个阶段我直接开始用空白页的草稿纸来默写之前的知识框架,按照计划每天默写一个专题,一遇到不太灵光的关键词就第一时间用之前的关键词本进行查阅,这段时间我将其称为“补丁式的学习”。

  10月份的笔记

11-12月份:

历史知识点的背诵不要只是完全放在最后两个月,就像我之前说的,历史一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1-12月份我将其作为知识点的最后检阅期,这一个阶段你还有其他的东西要背诵,所以不要把历史的背诵押宝到最后!

但是知识点的背诵依然不要停(而且你也不敢停啊hhh)

我的做法是每天留够8:00-10:00的时间在室外大声的背诵,我的这种背诵基本上类似于一个即兴演讲,没有任何稿子,只有脑海里面的关键词~

2. 知识网络法:

如果说关键词是一个个的小小节点,知识网络法的意义就在于将这一个个知识点进行串联加工。

3-6月:

这一个阶段你的知识体系还处于一个混沌状态,很多的新概念还处于刚刚接触,所以知识体系的建立是很辛苦的。

我的做法是完全依托老师的录音、学长的课以及教材的脉络体系。

这三个体系可能刚开始还关系甚少,但是当你过完一遍之后且相对熟悉之后你就会找到其中的关联点。

7-9月:

知识网络的构建往往是在你的片段化的时间内进行构建的。

我当时每天最喜欢的就是上完几凡的快题课后一个人回到住处的时间,每天都在边走边在脑子里面拼凑知识地图

甚至有时候早上起来的时候脑子里面都是温克尔曼和皮拉内西(一点都不夸张……)

10月:

知识网络法的高光时刻,就如上面所说,这一阶段主要就是默写知识框架来加深记忆。

而一般而言我是随意想到某一个比较大的关键词就开始以它为原点开始铺陈知识框架(这一阶段的脉络铺陈我比较随性一点,带来的问题是有一些边边角角的知识不容易照顾到,大家最好还是按照标准的知识体系来做更好。)

11-12月:

一个字:背!

3. 滚动式复习:

其实建筑理论与历史的学科特点更偏向于文科,而大家对于文科的第一印象大多是背背背。

其实这一个说法有一点绝对,首先背是肯定的,不背你的脑海里面就没有考试中映射的知识点,但是纯背诵你在试卷上又无法精准的反馈给老师你的真实理解。

所以背不能是原则,而只能作为单一的一种手段或方法,而原则则应当是重复与累积。

我的整个复习时间的分段是比较明显的,每个阶段需要做的不只是重复上一个阶段的工作,而应当在上一个阶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不断地删减与叠加新的知识点或知识线索。

这一种学习方法是最踏实但也是战线最长的,你也需要做足相应的准备,毕竟还是那一句:“因为你考的是同济!”

ii. 历史绘图题

历史绘图题的学习一定要结合每一张图所对应的知识点来进行复习,基本要求是比例的相近以及基本建筑构件的完整(尤其在中建的部分章节)。关于复习我的做法依然是按照复习分期,安排一次又一次的重复。

  • 第一阶段——3-6月:

按照Joe学长的0元建筑史的脉络把主干内容的图都过了一遍,这一遍稍微精细一点,原则是保持比例的一致,建筑基本构件的呈现。(但这一阶段我有一点太抠细节了,其实很大一部分的图都在后期没有太大的作用,导致后面删改的图比较多……)

  第一阶段的历史绘图

  • 第二阶段——7-9月:

暑假期间快题为主,历史的图多是看看就结束,但是这段时间我基本上把后期需要画的图做了一个目录整合,九月一返校就可以按照这一个目录来归纳图集(其实后面发现几凡的资料也做了这一步工作,所以大家还是跟着资料走就好了,我这个很大程度上属于无用功……)

 

  论如何写就一份做作的任务安排

  • 第三阶段——10-12月:

基本从10月就可以开始一遍又一遍的默画,我当时按照七到十天一个回合,基本每天的任务量都挺大的。

  图集七天乐

iii. 大综合

大综合的知识点涉及的面之广,内容之杂是让人头顶凉凉的主要原因。

作为跨专业的考生而言可谓是相当的不友好,而我最终的成绩也不是特别理想,但是这里我还是有几点感触需要和大家分享:

1. 不要放弃每一个在你看来不足为奇的分值:

这一点我以前也是不以为然的,但是这一次的考研我逐渐理解到了其中的含义。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的考场上有一道填空题考察的是当年的梁思成奖的获得者,对于每天都在钻建筑实事热点空子的我当时的感受就是一脸懵逼(复习阶段每天都是巴黎圣母院和包豪斯之流,看到这个确实有一点迷惑),然后索幸先留了空。

但是后来在画完小快题之后突然灵光乍现,(没错,是小快题)想到了好像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里面有提到过庄惟敏老师获得了这个奖,但是另外一个空就死活都没在脑海里面搜索到了。(后来求证是冯·格康)

但恰恰是庄惟敏老师的这一空让我险胜……所以,千万不要放弃任何一点分值,它真的可以让你少干一年~

2. 有条理的记忆,切勿漫天撒网式的复习:

初见大综合的知识点就只是觉得好杂,但是你真的可以在当中找到许多的相同或者类似的知识点来进行相互补充。

就我所知,技术模块的很多知识点是都可以串联的(技术小白就不一一列举了);而城市设计以及建筑批评学方面的书是可以和建筑理论与历史相互关联的(尤其是西建模块,但由于我本科是城乡规划的,对于基本的城市设计名词之前就有印象,所以不是特别吃力);而公共建筑和建筑设计初步这一类书籍则是同快题相关联……

综上,在第一次浏览知识点的时候大家就务必留存前期知识点的连接点,然后在发现类似知识点的第一时间就要将其相互连接,以达到构建知识体系的目的。

3. 让刷题不止步于刷题

大综合的刷题我在其他研友还在小心翼翼的用铅笔填写的时候就已经在用水笔了(不爱惜书综合征晚期)。

我的方法是在将刷题看作每一遍过完知识点一遍之后的一次知识盲区的排查,一经发现有知识点的盲区就回看教材或者笔记本。

然后在每一次过完知识点一遍之后就在原有的错题之上去用不同颜色的笔叠加这道错题对应的知识点,这样的好处在于你可以在无形中构建起知识点的一条纠错网络,对于很多拿捏不到位的知识点这样的方式极佳!

 大综合刷题

iv. 快题

作为上半年徘徊在历史和快题之间的我而言,上半年“犹豫期”的快题的成长也是可见的。我也大致分期来说明一下自己快题的学习方法。

  初试阶段的快题

  • 第一阶段:2月寒假班

这一阶段基本是一个快题小白快速且有限成长的阶段,我的学习安排基本与几凡的安排一致,从第一天的第一张抄图,到第二天的自己试水图,再到中后期自己的一些小设计。

期间进步的要点落实下来基本就是不断的累积优秀的案例与方案中的建筑片段,并在适合的快题当中呈现。(在后期的复试班这种学习方式被LB2005老师diss过,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这不失为一种快速入门的方法)

  • 第二阶段:3-6月

主要练习的题目是寒假班没有机会接触到的一些题目还有几凡平时线上课程安排的题目。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个阶段的案例抄绘尤其重要。

你可以跟着案例课的学长学姐们的思路去熟悉一个建筑从设计到落成期间考虑的事物,而基本上从他们的语境当中你就可以了解到同济考察的建筑设计的重点。

  • 第三阶段:7月暑假班

一个月的暑假班基本上是快题提高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这一阶段我直接上的是D班,可以直接接触到和初试快题同一个难度的各类型的题目,当然难度提升的直接后果就是刚开始很难适应,于是也磕磕碰碰画了很多的废图……

但是可以明确的是,当你静下心来好好沉淀,你就一定可以至少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升

 暑期班后期的图

小快题是暑期班后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任务。

一般来说,在经过了大快题的“精神洗礼”之后小快题不会太难,且小快题我认为更多的是在设计策略方面的表现,所以设计思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点。

应该应对的命题点是否应对何理,是否有掉入命题人给你挖的坑,这些才是你需要明确的。

此外,小快题的时间相对较短,你是否能在合理时间内解决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的安排是尽量不超过1.5小时,平时的绘图也尽量控制在一小时左右。最后在考场上我基本在开考后一个小时内开始画小快题,中途还画废了一张纸(危险动作,请勿模仿)但是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且还留够了一定的时间来补充前面理论部分一时间没有答上来的题。

  平时的小快题

v. 英语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长时间的积累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效果,我这里的逻辑按照以下板块进行展开。

1. 单词

单词一定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我从考研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单词的准备(大多数人都酱吧--)。

前期主要是看朱伟的恋词,但是当掌握了一定的单词记忆方法之后就没有再跟了,后期所有的时间都在用默默记单词这个APP上面记的单词。(太多人推荐的良心app,就不赘述了)

2. 阅读

“得阅读者得考研”的slogan是每个合格的考研人都应该知道的一句话。一方面是因为阅读题的分值占比较高,另外一方面阅读是一个考研党英语综合能力体现的最极致的方面。

作为一个和理论学科一样的需要长时间浸润的命题方向,阅读的练习建议按时间段一步一步的学习。我的做法如下:

上半年:

主要抓95年-05年的十年真题,这一类题目和现在的考试考察方式和重点略有所不同。

但是通过刷这一部分的题,可以快速的入门阅读题的做题技巧。

暑期:

着重花时间在阅读上基本上不太现实,但是尽量保证每一周都可以练习一到两次,保持手感。

暑假班之后看新东方的课(依然推荐早点看),调整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技巧。

下半年:

前半段时间抓06-15年的十年真题,同时可以开始精读之前做过但是依然记得答案的阅读题(我的精读基本上就是逐句翻译一遍,然后理清楚其中的逻辑结构,找到自己之前错误的点到底在哪里,这一边回炉的过程很有效);

后半段时间用16-19年四年的正题做最后一个月的“周测”(有些年份的题做的很好,但有些年份的题就差强人意,但是你要记住,这只是模拟,不要因为这一次的模拟不理想就质疑自己以往的努力,请铁汁们把“我是真的很不错”打在公屏上!)

3. 完型和新题型

完型和新题型我个人现在看过来是开始的比较晚的,但是还好自己即时处理得当才不会导致后面在这方面失分太多(庆幸.jpg)

我的做法是下载真题的电子版,将其中的完型以及新题型的各类型题目都筛选出来单独打印成册,每天安排时间来做,做的时候一定要找到一个正确且适合自己的方法,不然会浪费时间不如不做~

这样循环往复,加之自己在之前阅读题训练中练就的基本的语感,完型和新题型基本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

4. 作文和翻译

作文和翻译我跟的是王江涛和唐静两位老师的书籍和网课。

作文方面就直接选一个章节的十篇小作文和十篇大作文来背就好(心累--),最关键的是每周都一定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来默写和仿写,默写在于考察自己背的熟练度,仿写在于考察自己的素材调用能力。

翻译这一part由于我下半年一直在做阅读真题的翻译工作,所以于我而言基本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还是推荐各位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去听一下唐静老师的课,基本上跟着老师走一遍你对于翻译的能力会提升很大的一个台阶(五星推荐)。

vi. 政治

政治全程跟一个老师就好,我不是好的表率所以就略过啦(我不是懒--)

vii. 学科平衡

这一部分还是需要说一说的,大家多多少少都会在学生阶段了解到自己或是身边的人有所谓的“偏科”现象,我也曾是这一标签的受害者之一。

但在思考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认为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一种自己或者旁人给你赋予的一种心理暗示。

所以不要再有这种自己本来就不擅长就放弃某一学科这种言论,且考研本来就是一场综合能力的比拼,你在一个方面示弱就代表即将有人在这方面超过你。

我的做法是何理安排每天的时间,多一份实打实的付出就必然会有相应比例的回报。

 时间表

b) 两条中肯的建议

1. 关于手机

考研期间最大的障碍估计手机要算其中很重要的一项,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纠结,我的做法是用forest这个app来度过每一个特别想要捏手机的时间。

但是当你真正沉下心来做事的时候你会发现手机简直就是一块板砖罢了,个人建议和身边的人沟通好,平时微信什么的就静音处理吧,一般身边的人都会体量的~(最主要的是要静下来,手机只是万恶中的之一罢了……)

2. 关于社交

考研期间的社交基本上是和自己的研友一起度过的,对于有轻度社交恐惧症的我反而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沉淀的时间。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需要一次机会来给自己的未来做一次翻盘,那就好好的在那一段时间内沉寂下来,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如果是很好的朋友他们一定会理解并尊重你的决定的~



PART 5
写在最后

a) 给几凡:

最早听说几凡是大二下学期在知乎上的某个问答里面,当时就第一时间关注了公众号。

很直观的接触几凡是2018年的国庆,当时去上海玩的时候路过了几凡的办公室,于是在里面了解了很多考研的信息。

几凡总体给人的感受就是一个高效而不失情怀的存在,你可以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面找到很多有着共同理想和爱好的小伙伴,也可以在这样的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里面学习到很多知识甚至是做人的道理。

我非常感激里面每一个曾经对我哪怕有一丁点帮助的老师学长学姐,是你们让我在过去的一年内能够圆满自己的梦想,感谢!

b) 给Joe学长:

去年四月和学长初识,转眼间已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

我还记得每次晚上从图书馆出来的时候给你发当天的图内心都是战战兢兢的,生怕自己的图又要被吐槽。

但实际上你给的建议始终都是那么的到位,能够第一眼看出我的所有问题所在,这一点是我尤其佩服的。

另外,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上你给我太多让我受益匪浅的建议,让我能够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学习之路,感谢!

c) 给我的朋友们:

我很感激自己能在过去的几年里认识你们这样一群人,也愿意在未来和你们继续携手同行,谢谢你们总是原谅我的无知,谢谢你们同我分享你们的喜悦。

d) 给我的家人:

感谢你们在我最失落的时间依然选择相信我,感谢你们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我的鼓励,千言万语无法表达我的情感,爱你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小女生的辛酸之路-治愈迷惘的你
暑假复习黄金期,24考研人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超全面的执业药师考试复习计划,赶紧收藏吧!
学长总结:阅读理解77条做题规律
2017年对外经贸大学会计专硕(Mpacc)超级详细初试经验贴
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硕士考研经验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