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元经典案例抄绘第四季 -07 | 空间与路径——以张雷四个项目为例

想知道国内外建筑大师的独门绝技吗?

想知道如何将大师的绝技化为己用吗?

 抄绘→转化→应用

LB2005老师开篇强调




“案例解析的目的,旨在纠正同学们抄绘的误区,不仅仅是做案例抄绘的复印机,没有解读案例;亦或抄绘了案例,但仍旧无法借鉴学习优秀的案例,将案例分析、转化、运用于自己的快题设计中。并且试图改变同学们在抄绘案例过程中低效甚至无效的学习方式。”

0元经典案例抄绘课第四季

“第七讲"

空间与路径——以张雷四个项目为例

建筑师的“两面性”,是一种存在于多数建筑师中的普遍矛盾,即:建筑师对于自我表现的诉求与他者环境对自我表达的限定。谈论这个矛盾并非是个新鲜的话题,但是启发常常在于,不同建筑师在面对不同项目时对于平衡矛盾所呈现的差异。本文首先分析张雷的非乡村建筑实践项目,试图论证在他用来协调矛盾的设计策略中,自我表现占据主导。然后对应他的四个乡村建筑实践项目,分析在面对乡村环境的强大约束下,他是如何转化设计策略以寻求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完整视频解析可以免费扫码观看哦~


No.1

 案例解析 

01.

A面

非乡村实践项目:内向的雕塑 & 外向的路径

混凝土缝之宅、南京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4#住宅、南京万景园教堂和郑东新区城市规划展览馆

2007年建成的混凝土缝之宅、2011年建成的南京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4#住宅、2014年建成的南京万景园教堂和2011年建成的郑东新区城市规划展览馆四个非乡村实践项目(图2)处于不同的环境(缝之宅位于历史街区、4#住宅和教堂位于风景区、展览馆位于新城区),但其建筑语言存在两点共同特征。

首先,四者建筑形体呈现出相同的特质——内向的雕塑化。例如,在缝之宅中,那道“带着邀请姿态的裂缝”,也无法阻止这个纯粹且抽象的形体“向内部自洽的理想状况运动”。它显然不是带着生活气息的独栋别墅,更像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现代古迹”。

缝之宅

而4#住宅则在雕塑化形体之路上更为彻底,它像一个精致的白色艺术品,和周边萧瑟的风景形成强烈对比。因为木格栅和金属百叶表皮的运用,教堂和规划馆的形体比起前两者少了些封闭性,但仍然体现了强烈的形式追求。张雷设计的这一系列内向的雕塑化形体,暗含了他理性且克制的对于纯净形式的追求。

4#住宅

然而,“建筑本身越出色,社会角色越黯淡”,雕塑化的建筑形体自然不容易和周围环境相融,张雷在面对不同环境时,通常的策略是,在建筑中内置一条路径,通过使用者在路径中的行走,与环境产生多个方向的视线交流,由此关联周边环境。例如,在缝之宅中,楼梯和辅助空间被放置在平面正中间,划分出两侧的主要使用空间,而走廊空间刚好对应裂缝,使用者在垂直向上的过程中,多次透过裂缝与历史街区产生交集。如果说混凝土之宅是在垂直向开口与环境关联,那么4#住宅则是以水平向开口重塑了周边环境。连续不断的水平界面不仅形成了一种长轴式的观看方式,同时弥补了窗外乏味的风景。显然,教堂的平面结构几乎与4#住宅一致——以回廊连接建筑内外空间。而展览馆则是以一个立体盘旋的路径,提供对新城区的观望。

南京万景园教堂

 这些内向的雕塑化形体,虽然体现出张雷在建筑设计中的理性与克制,但同时也显露出他对形式美学的迷恋。而外向的路径更像是他在处理与他者环境关系时的一种权宜之策。这个策略自然很妙,因为他几乎不会使用诸如大面积露台、洞口和水平向的形体变化去表示对环境的融合,而是通过内置一条运动的路径去与外部环境交流,从而维持了形体简洁纯粹的雕塑感。以至于他的这些非乡村实践作品,无论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在不同环境中都呈现出一种遗世独立的精英气质。

最终,张雷的“两面性”在内向的雕塑和外向的路径的统一中找到了平衡。而这一平衡并非静态,它是一种斡旋的运动,显然,在形式图像建构与他者环境逻辑之间出现冲突时,他是倾向于站在前者一边的。

02.

B面

乡村实践:重组的空间 & 符号化材料

而当环境换成中国的乡村,张雷的这一策略不得不发生变化,因为乡村环境复杂且微妙,纯粹的形式美学追求在这里只能是“鸡肋”,乡村环境需要建筑师有因地制宜之策。从2015年建成的云夕深奥里书局、先锋云夕图书馆、云夕戴家山乡土艺术酒店以及2017年建成的云夕小熊堡项目中,可以看出张雷的策略发生了巧妙的转向。

云夕深奥里书局、先锋云夕图书馆、云夕戴家山乡土艺术酒店以及云夕小熊堡项目

首先,在“两面性”的矛盾中,他将乡村环境至于首位,充分尊重乡村肌理以及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关系。例如,在云夕深奥里项目中,他完整保留了清末古宅,拆掉原有基地中的猪圈,收集利用其砌筑材料鹅卵石,新建了一个梯形体量的四坡建筑,作为书局的门厅和接待,同时新建筑在原猪圈的位置上整体北移,在南部形成一个入口小广场。从图底关系上看,新建建筑不仅适应了整个深奥里古村的肌理,同时还为古村中注入了更多公共性。

又如,在云夕图书馆项目中,基地原为村庄主街一侧一个闲置的院落,包括两栋黄泥土坯房屋和一个突出于坡地的弧形平台。他设计的Z型木格栅连廊,兼具穿通和遮挡功能,不仅连接主屋和偏屋,强化改造后的图书馆和咖啡厅的功能联系,同时梳理了从主街到前院再到弧形平台之间的空间序列,完成了一次低调且巧妙的顺势而为。

云夕深奥里书局、先锋云夕图书馆

其次,他最大程度的保留房屋原始结构和旧物,最大化其表现性价值,重组空间和功能,充分发掘乡村空间的公共性。例如,在云夕深奥里项目中,他保留了清末古宅景松堂的建筑格局与历史形态,将其改造成集合阅览、展示、商业和餐饮等多功能的场所。室内被完整保留的木构与雕饰、得以充分利用的老物件以及明确原主产权分界的红线,共同延续着老宅生活的历史与记忆。

又如,在云夕图书馆项目中,两栋黄泥土坯房屋被改造为咖啡馆和图书馆,他将咖啡馆地面整体抬高,局部加高图书馆的柱子,使得两栋建筑的屋面抬升,形成了一线连续通透的高侧窗,解决了建筑采光问题。同时,高侧窗将山景引入室内,也让室内的穿斗木结构暴露于室外,在灯光的加持下,使建筑立面表现出一种封闭又开放、厚重又轻盈的戏剧化效果。

云夕深奥里书局、先锋云夕图书馆、云夕戴家山乡土艺术酒店

然而,这些和谐的场地关系,焕然新生的原始结构和旧物,不仅仅是他良好的基本建筑教养的体现,那些形式欲望仍然在骚动。为了兼顾形式欲望以及让形式更加“接地气”,于是,他在材料的运用上找到了兼容的途径,实现了在设计策略上的乡土转向。

首先,他保留、发掘和创新性地使用了大量乡土材料,并且利用现代工业化材料,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在云夕小熊堡项目中,张雷使用PLA3D打印材料设计了一座正方体亭子,石材填充的建筑墙体形成对比。又如,在云夕戴家山项目中,张雷改造将土坯老屋改造成民宿酒店,他通过紧贴夯土围护结构内部砌筑砖混承重结构,以木楼板为模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将木构屋架打断,整体抬升一层,同时以黑色木板突显新增层,运用新旧立面的对比,强化了乡土建筑的结构形态和材料表现。

各种材料对比

其次,在四个项目中,乡土材料作为一种装饰符号,在灯光的加持之下,让建筑更落地又不失个人气质。在云夕深奥里书局、云夕戴家山乡土艺术酒店以及云夕小熊堡项目中,乡土材料都仅是填充在砖混结构中的外立面装饰。例如,云夕深奥里门厅的鹅卵石立面;云夕戴家山餐厅的柴禾立面和酒店的夯土立面;云夕小熊堡的石材立面。

事实上,通过这些乡土材料的包装,在四个项目的新建部分仍然暗含着张雷雕塑化的形式追求。当我们把云夕深奥里门厅、云夕戴家山餐厅和云夕小熊堡的小熊亭放置在一起时,就能明显感觉出这一倾向,它们塑造了醒目的入口,成为了建筑中的点睛之笔。

云夕深奥里门厅、云夕戴家山餐厅和云夕小熊堡的小熊亭

结语

最后再回到“两面性”的问题,其本质就是建筑师如何兼顾“自我”与“他者”的问题。纯粹的形式美学追求是建筑师的集体无意识,但是在不同的环境中,需要建筑师依靠自身的建筑素养发展出权宜之策。就像后现在主义建筑师的代表文丘里,也能够在竞赛中设计出“普通”的房子,与大街相协调。张雷的这四个云夕项目,体现出他在设计策略上以乡土环境为主导的适应和转向,在乡土材料的包裹下,那些对于形式和符号的迷恋,恰恰成为了给项目带来关注度的重要原因。在当代中国的乡村实践中,他给如何兼顾“自我”与“他者”的问题提供了一些具有操作价值的思路。但事实上,在面对乡村环境时,建筑师需要处理的社会、经济、营建与开发机制等问题比设计策略层面的问题要复杂和重要很多,如何让这些设计操作不流于符号和图像以及“网红化”,而是更深层次地与乡村开发和营建相结合,也许是张雷的下一次转向。

参考文献:

1. 李翔宁,在蜷缩与伸展之间——阅读张雷的两个建筑作品[J],时代建筑,2010.01,108-119

2. 胡恒,欲望逻辑中的材料位置[J],世界建筑,2011.04,24-26

3. 王铠, 时间/空间——乡土聚落渐进复兴中的莪山实践案例研究,建筑遗产2017.02,86-99

4. 周凌,现代,当代,抑或乡土?—张雷建筑的四个特征,城市环境设计,2015,10,20-25

5. 张晓波,江嘉玮,近十年乡土营造的若干典型案例与社会效应分析,时代建筑,2013.03,32-35

No.2

拓展与转译 

NO.1

点评:此方案通过基座+覆盖的操作,形成了一个大型架空空间;同时,在新老建筑之间设置了一个入口小广场,这两项操作很好地呼应了老建筑。此方案的亮点在于,在基座中置入了一条路径,可以串联起城市道路、公共功能和校园道路;并结合路径布置平台与绿化,围绕平台布置公共功能;路径+平台+绿化+公共功能的设置能够提高架空空间的利用率,强化这一空间的公共性。

NO.2

点评:此方案分别在建筑南北两侧设计了一条路径,两条路径连接建筑主次入口,并在三层形成闭环,南侧路径是室内的单跑楼梯,北侧路径是室外灰空间的大台阶+平台,通过南北两侧的路径,可以较好地呼应题目中的黄土景观和公园景观。

点评:此方案在建筑室内设计了一个连续的大台阶,并在室外设计了一个连续的单跑楼梯,形成了一个环形的观展流线,同时将此路径空间反映在了建筑立面上。

点评:此方案通过一个单跑楼梯,连通了一层大厅和二三层评图大厅,并且通过连续的玻璃开窗,将路径空间反映在了建筑立面上,也呼应了入口水景,单跑楼梯与双跑楼梯形成了一个较好的环路,丰富了空间体验。

No.3

优秀作业 

NO.1 

NO.2

NO.3

NO.4

NO.5

NO.6

...

因篇幅有限,更多优秀作业无法一一放上
欢迎大家在学员群分享哦~

立足于优秀建筑案例的深度剖析

从案例分析转译到案例实战转译

想了解更多学习详情,欢迎咨询小小凡和几小四~

小小凡

几小四

关阅读:

 
0元经典案例抄绘第四季 -01 | 围合限定-以华鑫会议中心为例
0元经典案例抄绘第四季 -02 | 折板塑形——以比索雷尔小学为例
0元经典案例抄绘第四季 -03 | 折板覆盖——以东梓关村民活动中心为例
0元经典案例抄绘第四季 -05 | 曲面屋顶覆盖手法应用——范增艺术馆为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筑品谈|张雷:做建筑师以来最有成就感的房子
乡院设计师|张雷设计反设计,山村非山村
【AT】张雷:云夕戴家山,反设计的设计酒店,乡村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乡土建筑的单元式转译
南京石塘村互联网会议中心 /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归园田居:设计师返乡建村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