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村麦收,原来是这个样子



山村里的耕地不多,一块都是一二分或者稍多,且多是梯田,收割机自然无法进入,完全依靠手割绳捆。

年轻人基本没有肩挑的能力,更多的是背。如果距离公路近些的还好些,山顶的土地就显得有些折磨人。

农用三轮是运输的主力,还有极少数依然采用木板车,至于汽车,山村里本来就不多,偶尔会有人用面包车拉麦子。

堆积如山的麦垛。今年麦收时节雨水多,割完一块麦地就需要赶紧打麦子,避免受潮发霉。

山村里留守老人多,干活的也基本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人了。

麦场头废弃的磨盘,诉说着山村的孤寂。

打麦子,不是一两个人能够独立操作的,往往是全家上场,对于仅存的留守老人们来说,更需要两三家互助,才能度过。

干透了的麦秸喷射而出,扬起极大烟尘,如果不带上口罩,可能两三天还能吐出带有麦灰的黑痰。

挑麦秸也是技术活,如何让麦秸里的麦子溜下来,而麦秸保持在叉上?70年代的朋友才会更有经验。



曾经山村的人们是依靠自然的风力扬麦子,又叫“扬场”,如今,更多的是采用电动的风机来吹出麦糠。

麦子从网眼落下,而麦糠被风扇吹得远远地,科技节省不少劳动力。

每年的最后,只有不会动的石磙子,坚守着打麦场 ,等待着来年麦收!

我们期待和你一起发声

秀出你的才华,联系微信:heluoxiangcun,QQ:151270942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非昔比之麦收
麦收记忆
【广东】张艳丨散文/麦收记忆
【望安山文学】张永智||六月的乡村(散文)
你放过麦收假,踩过麦垛吗?
关城村的麦收今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