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村立体种养好模式,荸荠田套养河蟹新方法,科学管理产出双效益

前言:荸荠球茎俗称为“地栗”“马蹄”“乌芋”等,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莎草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据相关文献记载,荸荠原产于印度,而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的水泽地区均有一定面积的栽培。荸荠含有的营养成分多样,自古以来就是奇珍馔果。荸荠生性喜欢温暖湿润,而又不耐寒,以球茎繁衍后代,一般于春夏季育苗后再移栽植,冬季采收。

采用荸荠田养蟹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中的动物性饵料,而且还可以清除田间杂草,而且蟹的日常活动也能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蟹粪肥田促进荸荠生长的同时又能保证河蟹用水,从而形成荸荠与蟹共生、互相促进生长,充分利用荠田、河蟹互利的养殖模式,真正实现高产优质的农业生态种养经济结构,大大地提升荸荠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水平。现乡民锋哥就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种养经验,跟大家一起来了解荸荠田套养河蟹的立体生态养殖技术,供在新的一年里有志以在家乡发展农村种养业的农民朋友们参考。

一、荸荠田选择与设施

荸荠套养河蟹的田地应选择排灌方便、阳光充足、土层肥沃的水田,土质以沙壤土最为理想,面积一般以3~5亩为宜。乡民锋哥所在地区的做法是在荸荠田的四周先开挖宽50㎝、深80㎝的外环沟,在畦面上每隔250㎝开挖1条宽50㎝、深60㎝的畦沟。畦沟可根据水田的实际情况开挖成“十”字形、“王”字形、“田”字形或“井”字形,沟与沟应相互通,并用挖出的泥土填高荠埂和池埂。在荠田的两侧应设置注、排水系统,注、排水口处要安装栅栏和密铁窗网等拦蟹设施。蟹种在入池前就要做好河蟹防逃设施的完善,预先在田池四周的田埂上用塑料薄膜或钙塑板建成高80㎝,埋入土层10~20㎝的防逃墙。

二、河蟹放养前的准备

(一)、消毒

在计划对荸荠田灌水前,每亩用生石灰30~35公斤化成乳浆后进行全池泼洒消毒

(二)、荸荠的栽植与管理

国内荸荠的品种比较多,应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水土及不同品种、优劣程度和茬口搭配关系进行选栽。乡民锋哥所在的地区一般采用4月催芽,6月移栽,而到立冬(正常每年的11月7~8日交接)前后即可收获的荸荠。或每年的11月左右荸荠与河蟹同收。

1、荸荠的育苗

乡民锋哥所在的地区的品种一般不需经过催芽,而长江流域则在小暑前后育苗,作种球茎选在大田越冬后、次年的立春至清明前挖取、阴干后顶芽向上交错堆放3~4层、每层上撤干泥堆1m左右,顶上应覆土或盖稻草。在缸内也可贮藏、至催芽时取出,选择圆整肥实、颗粒均匀(筛选直径约为3~4㎝)、色泽鲜润、出芽充实、脐深而不腐烂的球茎作种。育苗前应先作床,选择干燥的平地以河泥平堆14~16㎝厚为宜。种荠的顶芽朝上,按株行距4~5㎝见方播排在苗床上,苗床上33㎝高度支架搭棚,夜晚外露,白天则盖草帘,直至定植前的10天再除去草帘外露。每天浇1次水,待苗高长至3.5㎝左右时,改为浇洒泥水2次。一般在播种后的1个月左右,植株在能长到23~26㎝高时即可定植,每亩播种量40~50公斤。如果是采用催芽播种的秧田必须经过耕粑平整并施足基肥,一般按每亩放入粪尿1000~1500公斤为宜,按行距栽入已发芽的荸荠,并保持浅水,待苗高长至18~20㎝时即可定植。

2、荸荠苗的移栽

在移栽荠苗前先拔好荠秧,洗去厚泥,去掉纤细的劣质秧苗、早栽苗,按行穴距50~60㎝,每穴一株或具有3~5根叶状茎的分株一丛。早栽苗每亩一般栽种1500~2000株,而迟栽苗每亩则种2500~3000株,荸荠苗的栽植深度约为6~7㎝,应与管状茎基部等齐。如果栽植过浅,球茎易浮土难成活,引起分蘖过多反而降低产量;如果栽植过深,分蘖过少,结球茎就减少。栽植后用手将根蒂的泥土抹平,使根与泥土接触有利于荸荠的成活生长。

对于选种乡民锋哥一般会在荸荠的高产田里挑选球茎肥大、性状一致、色好味佳、老熟、顶芽无创伤的荸荠作芽种,留取健壮顶芽,在田底部垫10厘米厚泥沙,将芽一个挨一个地摆好。摆放时先摆一层芽再盖一层泥沙,到最后的一层泥沙厚1㎝,顶上再加一层稻草封严。日后管理为每10天喷洒一次清水、同时应做好保温、防鼠害的工作。

待到3月中下旬,先在避风向阳处做一块催芽沙床,然后将越冬后的芽像大蒜那样栽好催芽。当幼苗长到10~12㎝高时、即可移栽到秧田育苗。育苗期间要巧施肥,促苗成长。到7月中旬便可移栽大田,以后便按日常田间管理即可。

3、田间管理

(1)、调控水质。根据荸荠一生均需大量水的习性,要经常进行注水和排水,通常应保持畦面上有浅水,保持田土湿润。栽植时应保持浅水3.5㎝,植株分蘖期应保持水深7~8㎝,寒露后即可停止灌水。

(2)、施肥。由于荸荠的生长期需肥量大,施肥应以长效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乡民锋哥所在地区的做法通常是结合耕地按每亩施厩肥1500公斤、人粪1000公斤左右。植株生长期间每亩需要再追施饼肥75公斤或厩肥2000公斤左右。化肥则主要施用尿素,每亩用量7.5~10公斤,同时选施含有氮、磷、钾的复合肥料和有机土杂肥。

(3)、除草。结合施肥进行除草,除草方法分别在定植后15~20天和30天前后进行。

(4)、防治荸荠的病虫害。如枯萎病等,同时又要保证河蟹正常的生长生态环境。

三、河蟹的苗选与成养

(一)、蟹苗挑选

蟹苗的优劣关系到荠田养蟹的成活率与产蟹量。在荠田放养的蟹苗应挑选大小规格整齐(相同至少应达到80%~90%以上),蟹体完整键壮,体色为深浅一致的黄褐色或淡咖啡色,活动能力强,一般会以以手抓蟹苗松手即散开,反应迅速、爬行敏捷的基本标准进行选苗。不建议采用海水苗、花色苗、懒苗和嫩苗等。

(二)、放养蟹苗

4月份催荸荠出芽,6月前移植荠苗,乡民锋哥所在地区一般会选在荠苗发青后而水温升至18℃以上时即可投放养蟹苗。放养规格为80~120只/公斤的扣蟹为宜,每亩放1000~1200只,到11月份左右,亩产成蟹通常可达15~30公斤,每只100~150g。

四、河蟹的日常饲养管理

(一)、投喂

荸荠田养蟹同样需要饲喂饵料,投喂饵料的营养组成应随着河蟹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季节变化而改变。5~6月的扣蟹一般个体幼小、体质较弱、摄食能力低、食性范围窄,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及天敌动物侵袭的抵抗力差,乡民锋哥的做法是选喂细粒豆饼、花生饼、血粉、嫩菜及豆腐渣等。培育早期需适当投喂些枝角类、桡足类及水蚯蚓以及喂切碎的野杂鱼、螺、蚌、蚬的肉等。因为幼蟹蜕壳次数多,个体变化快,应配合饲料中需加促进蜕壳的蜕壳素、钙质等。幼蟹喜欢在晚上摄食,因此在傍晚投饵70%,上午投饵30%。日投量一般不宜超过幼蟹总体重的1%~5%。投饵的要求为均匀充足,防止幼蟹因饵食量不足而自相残杀。田水上面放养一些绿萍,其须根可作幼蟹饵料,同时又有利于幼蟹蔽荫栖息。6~8月因为气温高,动物性饵料投喂应尽量减少,改为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一般占70%。成蟹投喂水生植物不必控制量,动物性饵料投喂量则要根据水温而定,水温超过27℃时,每隔2~3天投喂一次,早期水温低,投喂次数应少些。河蟹的育肥阶段为9~10月,性腺发育迅速,摄食量加大,投饵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可根据需要补足螺内等。投饵采取定点投喂,一般选在距田边30~50㎝的水中投喂为宜,投喂量以4小时左右吃完为度。巡田时如发现在1~2小时吃完说明投饵量不足,如到第2次投饵时发现尚有剩余饵料则是投饵过多,应适当减少投饵量。一般的日投饵量前期投3%、后期投5%-10%,每天分3次投喂。

(二)、管理

1、调控水质

养蟹荸荠田一般每周换水一次,水质应保持清澈见底,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夏天的高温季节每天调换水一次,每次荸荠荸荠水量的1/3~2/3,避免水温升高,可有效抑制早熟蟹的生长生长水时蟹沟内要保持水深50㎝左右,同时应注意新水与原田水的温差不得超过3~5℃,注入荸荠田的水需经聚乙烯网过滤。

2、日常管理

饲养期间要求每天早晚巡田,观察蟹的活动和吃食情况,以便调整投饵量和管理措施;同时每天要掌握水温,观察水色变化,及时注水。荸荠田的生态条件较好,养殖蟹只要做好荠田的消毒防病工作蟹一般很少生病,一旦发生蟹病引起大量死亡,应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应注意清除荸荠田中蛙、鼠、水蛇、鸟、螯虾等天敌动物,以免危害幼蟹和抢食饵料。

五、捕蟹、采收荸荠与留种

荸荠以收获地下茎为目的荸荠的产量和品种如何与收获期的选择有着密切关系。荸荠的采收期可从霜降(通常在每年的10月23-24日交节)开始到次年春分为止。如果采挖过早,因球茎未充分成熟,产量不仅低,而且球茎内含的水分过多而味淡不甜,而且不耐贮藏;采收期不宜迟于2月下旬,否则营养物质就会消耗过多、淀粉含量就会减少,干物质和可溶性固形物(指糖和酸)的含量下降,同样造成肉质乏味口感不佳。利用荸荠田养蟹,为确保荸荠、河蟹双高产出,又能在同一时间出池,乡民锋哥所在地区一般选在每年的小寒(通常在每年的10月8~9日交节)到冬至(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23日交节)期间,多在每年11月间捕捞成蟹和采收荸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荸荠栽培技术 水果型苤蓝栽培技术
荸荠种植技术(别名马蹄、乌芋、地栗、地梨)
传统荸荠粗放化种植产量低,改进六个种植细节,提质又增产
梯田荸荠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荸荠谨防基腐病
田莲藕种植方法(莲藕的种植时间与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