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皖北农村春节习俗,贴春联,放鞭炮,你还记得吗?

农村春节习俗,贴春联放鞭炮,你还记得吗?

在安徽亳州流行这样的俗语:“吃罢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在皖北农村,农民朋友刚进入腊月,村民们就开始筹备猪肉、鸡肉、鱼肉等年货。到了腊月二十三之后,乡村集镇上街头巷尾,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人群都忙着挑选年货,形成一沠繁忙的景象,大人们开始炸馓子、炸麻叶,成为小伙伴们的最爱的美食。贴春联也是过春节不可缺少的环节,贴春联又称贴门对、贴对联、贴对子等,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了农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每逢春节,在皖北城市或者农村,每家每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新春佳节增加一份喜庆的气氛。

到来腊月二十四之后,在乡村民间,农民们开始清洁大扫除,及时清理房屋内、院子里的各种杂物,干干净净过新年。现如今,在农村依然流传着“腊月二十七,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八,家里的物品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土全部要搬走”的谚语。把院子内,房屋内打扫干净后,农民们经常用红纸和金纸制成多种喜庆饰品张贴、悬挂在大门厅堂,营造新年的气氛。记得小时候,每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幼,都会换上新衣服,期望新年新气象。

在农村,贴春联挂年画十分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增添了许多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当地农民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式各样的剪纸、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又集欣赏性、装饰性和实用性于一体。一些村民还要在屋门上、门楣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寓意新的一年带来新福气。

那个年代,允许燃放鞭炮,农村家家户户都燃放鞭炮,从除夕夜开始到大年初一中午,村子里鞭炮声绵延不断。家庭富裕的村民总会购买一些很大爆竹燃放,那响声震耳欲聋,村里村外都能听到。这一天,也是小伙伴们最忙绿、最开心的一天。只要听到鞭炮声起,村里的小伙伴们成群结对地向那里奔跑,争先恐后地寻找没有爆炸的鞭炮,集中起来带回家把鞭炮药收集起来,当作烟花燃放。

大年初一早晨,村民们过水饺之后,村里的男女老少穿戴整齐,给长辈们拜年,小伙伴们给长辈磕头拜年都会收到1至20元不等的小红包,心里美滋滋的,匆忙跑到村里的小卖部买上几只鞭炮。大年初一,年长的老人家里,成群结队拜年的村民们进进出出,让长辈们应接不暇。这一伙客人还没离开,那一拨人马又来到堂屋,只好“前客让后客”,匆忙交换场地,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加追求健康理念,有些地区开始春节期间禁止燃放鞭炮,燃放鞭炮的农民逐渐减少,春节期间难以听到鞭炮声,小时候挨家挨户拾捡鞭炮的情景,成为一种永恒的记忆。各位朋友,小时候你拾捡过鞭炮吗?欢迎互动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故事与你一起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忆中的年味-农村的春节
在农村,有亲人逝世,为什么家里三年不贴春联?究竟是什么讲究?
正在农村消失的年味儿,第4种已经绝迹了!
实拍农村过年风俗 春联贴好不准要账
谈一谈农村过年的那些习俗
过年农村不让放鞭炮,农村老人说出了心声,让人佩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