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秋佳节到,农村俗语“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灾年”,有道理吗?
今天就是传统的中秋佳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月圆人更圆,千家万户都在欢天喜地地过着团圆节时,却有一句农村俗语,那就是“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灾年”,和这喜庆的日子,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是既然有这么一句农村俗语,是怎么理解呢,有道理吗?
一、什么是月夕?
月夕简单的说法,就是月亮距离地球最近的那一晚,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就是最大最圆的时刻,在这一天晚上观赏月亮,按照民间的传说,是能看到月亮中嫦娥仙子在捣药,而她的小兔子就陪在旁边,在这样美好的时刻,人们全家团圆,吃着美味的月饼,观赏月亮,别有一番风味和美景。
按照农村民间的说法,中秋节还有一个叫法就是叫做“月夕节”,其实在最早的时候,月夕节不是中秋节,那是人们说的秋分节,就是到了秋分节这一天,最大的显著特点就是,白天和夜晚的时间是相等的,过了秋分节这一天以后,白天的时间变短,夜晚的时间变长,就要等到春分节,才会又反过来,白天的时间变长,夜晚的时间变短。
以前的农村,秋分也就是人们说的中秋节,因为在这一天,把时间分为平等的两个12个小时,但是人们就会发现,在秋分节这一天,不一定能够观赏到又大又圆的月亮,所以古人们就把中秋节定在了每年的旧历八月十五,这就是中秋节的来历,也一直延续到至今,因为有了中秋节,所以现在说的月夕节就说的少了,逐渐的没有人说的月夕节这个说法了。
二、月夕秋分前怎么理解?
今年的中秋节是8月21日,而今年的秋分节是8月23日,那么中秋节在秋分节的前面2天,也就是农村说的月夕节在秋分节前了。
也就是说中秋节在月夕节的前面,按照农村的说法,就是说“祭月”提前了,还没等到秋分节就到中秋节了,就是把节日提前过了,也就是说明农作物都还没有成熟,气温就已经逐渐降低了,农村还有一句俗语“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因为气温逐渐降低,刚要成熟的稻谷玉米,温度不高就会不饱满。
三、必定是灾年?
这是和前面一句联系起来的,按照古代农村的说法,八月十五赶在秋分之前,气温就会下降得很快,农作物因为气温下降得快,刚刚想要饱满的农作物结浆就会受到影响,加上雨水增多,会让成熟还想要收割的农作物,因为受下雨的影响,会变得潮湿霉烂,让农民食用的粮食减少,农民在下一年就会忍饥挨饿,生活困难,所以这就是农村说,必定是灾年。
到了八月十五了,秋分节还没有到来,那就意味着秋分不分,而农村俗语“秋分不分,来年人吃黑”,到了秋分节的时候,如果天下雨的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天不下雨,那就是秋分不分,违背了24节气的自然规律,对生长中的农作物不利,会造成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的情况,对农作物生长真的不好,对人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
综合起来看,今天就是中秋佳节,如果按农村以前的说法,“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灾年”,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以前的农村是靠天吃饭,没有很好的水利工程,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很大,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农业生产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增加,已经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局面,到了现在,这句话不一定还有道理,你认为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农村俗语“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灾年”
老话说:“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灾年”,并非迷信,古人智慧之谈
为什么说“重阳寒露前,必定是灾年”?今年重阳节在寒露之前吗?
今年“秋分”日期,俗语“秋分西北风,腊月冬不净”,有道理吗?
俗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有科学依据吗
农村俗语“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