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卷耳 || 大教台公园

老弟,你是不是还要写大教台公园啊?那你半个月之后再来好了,现在正建设,到时候就更好看了。

---------郝振军。

他想让我看教台公园最美的样子,就像父母很得意的向朋友们介绍他们的孩子。这座公园倾注了他很多的心血,同样的,他也得到了村里乡亲们的尊敬。看到他的绘画作品,看到他撰写的楹联,乡亲们总是很自豪的对我说:瞧,这是郝振军写(画)的!我们村的文化人!

这是龙化乡唯一的一座以人物为主题的公园,名教兵台公园,北宋名将杨延昭作为背景蓝图,有他的雕像,有关于他的楹联。楹联众多,是大教台公园的一大特点,文化气息相当的浓郁。


杨延昭这位名将,也真的值得纪念。他在旧城镇守了九年的时间,最后还死在这里,也算得上是因公殉职。杨延昭对我们这片土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是广种桑榆,小庄,就成一代的桑园,枣园,以及随处可见的榆树,都是这位将军推广种植的。桑树可以养蚕,蚕可以吐丝,织布,从而促进经济繁荣,桑葚还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水果。枣树抗旱能力强,枣树枝条上的刺可以阻扰敌人的骑兵,枣子可以食用,那么榆树为什么得到杨将军的赏识?关键是这东西生命力太旺盛了。榆钱儿随风飘落,落地就能生根,柳树插枝还有个活不活呢,榆树成活率百分之百。大面积的树木栽培,有效的缓解了潴泷河域的地理环境,想当初这里可是风沙遮天蔽日的,杨将军称得上是一位治理环境、绿化环境的高人。

二是浚通河道,开垦荒田。众所周知,我们这里原来河汊密布,田地荒芜。宋辽签订了澶渊之盟(文有寇准,武有杨延昭,都看出了辽国其实已经是色厉内荏,强弩之末,但是朝廷坚持议和,杨延昭无力回天,只能是在议和决议没到旧城的时候,引五千骑兵,杀入辽境,破城古城,杀敌万人,杨延昭被誉为名将,那真的不是虚名。)边关无战事,杨延昭就率领将士们在旧城一代开始屯田养兵,说白了就是战士们都去种地,打了粮食自己吃。杨六郎以身作则,事必亲躬,不几年的功夫,旧城(实际上就是北宋时期的高阳)就有了小江南的美誉。杨六郎屯田特别有成效,后来孙承宗还特地跑到旧城一带观摩学习,并且把杨延昭的屯田经验,带到了东北实施。

三是杨延昭治军严厉,对民间秋毫无犯。他在旧城镇守的这九年,还抓了很多土匪恶霸,打击了黑社会的嚣张气焰,社会风气顿时一清。所以杨六郎去世的时候,周围的乡亲们才会扶棺而哭,相送十里,并且把他的故事代代流传。



从城冯路前往大教台公园的这条小公路翻新了,过去很低洼,下雨就存水,现在长高了许多,路两旁也种上了绿化树木,耳目一新的感觉。郝振军的壁画在路南、路北的墙上,一边古朴凝重,一边山清水秀,心情也就诗情画意起来。


大教台公园的蓝球场,是用铁丝网围起来的,篮球不会突如其来的飞出去,砸到游人。


已经郁郁葱葱的花圃,是去年种的。远处看上去还很空白的一片,是今年刚刚建设的。有造型的树木是红枝蒲桃,树叶很浪漫的树木是鸡毛松,银杏有点萎靡,海棠闭目养神,大约还在回忆春天的故事。

沿着小路走一走,空气十分清新,有田野的气息。亭子里有人挂着鸟笼子在聊天,百灵鸟叫得很欢畅。教台的大婶大妈很喜兴,可能认识可能不认识,脸上都是盈盈笑意。公园的小路四通八达,你可以走着走着,随意改变方向。长柄双花木很多,都是从底部重新伸展肥硕的叶子,小蜡树很美,梧桐树很高,竹子叶很黄,营养不良得令人心疼。


有两座亭子,有两个长廊,都古色古香。


有一座小桥,很矮,很短,还为小桥配备了一条一米来深、两米来宽的小河。


杨延昭的塑像很威武,下面有短介。


公园的简介。


这幅对联好,我要是没认错的话,应该是:春风九里马棚淀,朗月千年教兵台。出自郝振军。

教台公园的布局,很像一座府苑,上面这个照片的所在地,是最中心,雕塑是天井位置,篮球场是休闲区,旁边的长廊算是偏房,偏房前面的空地是院子,也是演武场,因为体育器械都在这里,前面只能行人出入的地方是大门,最外围的小路可以称之为围墙,后面是一大片后花园,府苑的主人是杨延昭,而我们,包括所有大教台的村民都是访客。无论是清晨还是夜晚,都不过是短暂的停留,这“家”里待的时间最长的,还是北宋名将杨延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月8日下午,我去铁路公园锻炼身体,遇见了20班毕业的学生杨寅初
郝建华楹联书法
杨遇春(清朝名将)
郝依宁《美丽的滨河路》指导教师:仙登霞
郝乙书写杨万里《秋花》
杨再春现场创作七言楹联,一起来欣赏品评吧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