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国崛起-俄罗斯

广袤的俄罗斯帝国以及有近70年历史的苏联,在地理位置上横跨欧亚大陆,并且正处在东西方的接合部。它北起波罗的海,南至小亚细亚和地中海,西部于波兰、德国、匈牙利等国接壤,东至乌拉尔山脉一线。尽管其发源地、政治文化和领土的重心都在欧洲部分,但它同时又占据了亚洲约1/3的陆地。

这就是俄罗斯,一个有独特地理位置的国家。

俄罗斯, 横跨欧亚大陆, 正是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特殊”的国家身份。这里不仅成为一个众多民族、语言和宗教长期冲突、融合的地区,而且其传统的形成过程也体现多种文明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北方是“东方化的希腊文明”;南方是以穆斯林为主体的民族所构成的伊斯兰文化边缘地带;东南方是以蒙古――鞑靼人为中介的亚洲文化伸入欧洲的前哨。

俄国的历史既是一部不同于西欧国家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同于东方国家的历史,它是一部在东西方间探寻、徘徊,以及东西方文化在俄国斗争融合的历史。动摇于东西方之间,是俄罗斯历史最重要的特点。正因如此,西方人常把俄罗斯人看作是“东方人”,而亚洲人又常把俄罗斯人当作是“西方人”。

这是一个围绕着军事而崛起的国家,包括苏联的70年历程,一次次的军事变革,一场场的战争,将俄罗斯的领土从280万平方米扩展到一千多万平方米. 整部俄国史就是一步不断的对外殖民、进行领土扩张的侵略史。

基辅罗斯受洗使俄罗斯接受了西方的基督教文明,从而与欧洲建立了联系。获得了一定的欧洲国际社会成员的身份,从而具备了欧洲文明的特征。但是,由于俄国长期受到东方专制文明的影响,加上地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封闭性和缓慢性,产生了俄国与欧洲国际体系的较大差异,而俄国的大国成长正是在这种差异性与同一性中展开的。俄国的社会性成长没有离开西方基督教社会的基本规范,却以独特的国际政治社会化形成了俄国大国成长的独特模式。

时势造英雄

谈到俄国,这无疑又是一个英雄主导的国家,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孕育着像彼得一世,叶卡特琳娜二世,列宁之类的杰出领导者,为俄国的强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起起伏伏的过程中,俄国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就是因为这些英雄的雄才大略,一次又一次的把俄国从危境处救了出来.也正是因为他们,俄国走着一条东征西讨的崛起路,在摔倒后站起来再前进,再摔倒再前进……就是这样,俄国做出许多举世瞩目的贡献,也面临分裂亡国的困境.

彼得一世: 在俄罗斯经历了近百年的内部动荡, 内忧不少,外患不断,而国家实力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时候, 彼得一世通过选择一条学习西方、西化兴国的道路把俄罗斯塑造成一个欧洲强国, 他以欧洲发达国家为师,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对俄国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使俄国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军事力量和工业水平在短时间内有了明显的提高。他用一种可以称得上是野蛮的手段征服了俄罗斯人的野蛮.经历了彼得一世改革的俄罗斯,“开始告别东方,走向西方;告别中古,走向近代;告别愚昧与落后,迈进现代化的门槛. 同时他也不断的强化国家的军事力量,建立起军事学校, 大力加强军官素质,强化军队装备,建立起一支有强劲的军队, 引领着俄国步入了欧洲军事强国的行列.也通过战争夺取了一个个军事要地,为之后国家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环境,正是彼得一世的开明思想和亲力亲为的改革作风,打破了长期制约俄国发展的落后观念的束缚,成功地唤起了俄罗斯民族压抑已久的民族自尊和自强意识,使俄罗斯走上了崛起之路, 为实施侵略扩张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叶卡特琳娜二世,这位貌似柔弱的女君主却是一位强权政治的代表,在接过彼得一世的改造后的俄罗斯,叶卡特琳娜二世通过一手一脚的努力,不当遏制了国内引发的一系列矛盾,而且带领这俄国走向一个让欧洲强国畏惧的国家。这来自她敏锐的战略眼光和娴熟的外交手段和技巧,在欧洲列强建立友好关系,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使俄罗斯在风云变幻的欧洲大陆上游刃有余。通过远交近攻的手段帮助俄国在欧洲大陆上扩张自己的土地,在国内有铁一样的手腕,消除了面临的种种困境。成功的把握好历史带来的时机,将俄国带上一个辉煌的时期。

列宁与斯大林:这是社会主义的创建者与将之发扬光大的推广者.在沙俄的黑暗统治下,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成功的建立起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碎了帝国主义锁链上最弱的一环,不仅给俄国的历史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也开辟了一个革命的时代,鼓舞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受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而斯大林成就了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他把俄国从农业国变成能自主生产一切必需装备的工业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实施使苏联成功完成了传统工农业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建成了强大完备的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体系。苏联已变成一个经济独立的国家,它已能供给本国经济和国防所必需的一切技术设备,在他独裁的统治下苏联的综合国力得到大大地加强.为之后的反法西斯斗争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

列宁在参与苏联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曾意味深长地指出:“我们还要进行多少顽强繁重的工作,才能达到西欧一个普通文明国家的水平。”十月革命已经过去快90年了,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非但没有达到“西欧一个普通文明国家”的发展水平,相反却被断送了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此看来,回眸苏联70年历史兴衰盛亡,也许被忽略之处在于那个在全球化早期背景下的“接合部文明构架”的出发点;成功之处在于布尔维克人充分运用结核病文明形态所提供的一切机遇与条件,实现了革命转变;而缺失之处则在于革命成功后,布尔维克人将胜利的成果过度意识形态化,孤立地从社会形态更替的角度来提出问题和进行战略设计,尤其是忽略了文明独特性对历史进程的深刻制约性,忽略了文明制约下反工业文明的倾向,已经对市场经济与民主体制的排斥。或许,处于不同地域文明背景与传统之下的社会发展道路总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内容和逻辑。

苏联解体

体制僵化

史称“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

领导失职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和困难重重的国内环境。有人比喻此时的苏联犹如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这就决定了戈尔巴乔夫受命之时,必须实行改革,以挽救这艘航船危亡的命运。可是,这名“船长”很不称职,缺乏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胆略和能力,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仓促应对,在领导改革中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的导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骤增,秩序失控。在此危急关头,戈尔巴乔夫又只顾自己的得失,在复杂的政治较量中节节败退,主动放弃阵地,提出改革要从根本上“改造整个社会主义大厦”,改革的目的“是要使社会有质的更新”,就是要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全面改造,改革的含义已经不是自我完善而是根本变更现存制度。

直至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共产党处境到了危难关头,“戈尔巴乔夫自动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使苏共迅速走向衰败。苏共衰败,是苏联剧变的前兆;苏联解体,是苏共垮台不可避免的结果。

和平演变

美苏两国间的军备竞赛使国家财力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穷兵黩武,发动侵略阿富汗战争,使国防军事开支猛增,国内各类矛盾积聚,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

和平演变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颠覆的一种战略,即以武力为后盾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的同时,强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手段,全面推出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或明或暗地支持苏联国内的反对派和民族分立主义势力,加速美国式全球民主化进程。应该说,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的剧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只有当苏联国内出现政治、社会危机和动荡的时候,外因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但是自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来,东西方交流大幅度增加,使苏联人民得到一个了解西方、与西方国家生活水平作比较的机会,由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存在短缺经济,也使国内民众看到自己国家与西方世界的差距。

民族问题

苏联是在沙俄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以民族为特征的邦联制国家。因而,苏联民族问题由来已久。从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建立沙皇俄国开始到1917年被推翻,在长达370多年中,沙俄先后扩张占领了外高加索、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含侵占中国的150万平方公里)等地,使其版图扩张了8倍,征服的民族达120多个。斯大林时期强行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和芬兰的卡累利阿,为巩固其野蛮统治,历代沙皇均对被征服的民族实行残酷压迫与奴役,极力煽动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情绪,唆使俄罗斯人鄙视、仇恨、欺压非俄罗斯民族。非俄罗斯地区的一切重要职务都由俄罗斯人担任,俄语为官方语言,禁止用非俄语出版书报,学校禁止用非俄罗斯语授课,非俄罗斯民族被迫俄罗斯化,并经常遭到蹂躏和屠杀”。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虽然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旧俄疆域上形成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体及其民族问题却历史地遗留给了苏联。苏联党和国家为解决民族问题作了不少努力,也曾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历史上传袭下来的民族问题的严重性和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加在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使民族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苏联存在的69年中,其民族问题可谓头绪纷繁、盘根错节。

政党腐败

苏联各级干部的特权现象早就存在,二次大战后逐渐形成为特权阶层,享有各种既得利益。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更形成一个个“官僚氏族集团”,这些集团内部儿女联姻,官官相护,贪污渎职,使执政党与民众之间隔阂越来越大,民心尽失。有一种观点认为,搞垮苏联的不是反共分子,不是外国敌对势力,就是这些官僚特权阶层为维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而造成的。

改革失败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和困难重重的国内环境。有人比喻此时的苏联犹如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这就决定了戈尔巴乔夫受命之时,必须实行改革,以挽救这艘航船危亡的命运。可是,这名“船长”很不称职,缺乏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胆略和能力,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仓促应对,在领导改革中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的导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骤增,秩序失控。在此危急关头,戈尔巴乔夫又只顾自己的得失,在复杂的政治较量中节节败退,主动放弃阵地,提出改革要从根本上“改造整个社会主义大厦”,改革的目的“是要使社会有质的更新”,就是要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全面改造,改革的含义已经不是自我完善而是根本变更现存制度。

军备竞赛

西方大国除有计划地对外渗透、进行和平演变外,特别提到美国诱使苏联扩军备战,开展两国间的军备竞赛,使国家财力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穷兵黩武,发动侵略阿富汗战争,使国防军事开支猛增,国内各类矛盾积聚,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

解体标志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2月25日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长达69年的苏联划上句号。最高苏维埃自我解散,标志着苏联不再存在。

结语

俄罗斯的历史,就如俄国历史学家柳切斯基说:“一部俄国史,就是一部不断对外殖民、进行领土扩张的历史。”对外侵略扩张是俄罗斯历史上长期奉行的战略传统。但正所谓成亦扩张,败亦扩张,扩展为俄罗斯带来了称雄世界的领土和资源等物质条件,但也造成了它内政虚弱、经济凋敝和众邻疑惧的致命缺欠。

纵观俄罗斯的发展过程,已经慢慢的蜕变成英雄发展的历史,历史选择了他们,他们也造就了历史,或许这就是英雄的魅力所在。在个人主义极强的俄国,扩张成为理所当然的事,这为俄罗斯人赢来了无数荣耀,也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正所谓成亦扩张,败亦扩张,扩张为俄罗斯带来了称雄世界的领土和资源等物质条件,但也使它内政虚弱、经济凋敝和众邻疑惧的致命缺欠,这或许是俄罗斯带给后人最大的启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俄国历史概述
历史上不断“悲剧”的波兰,为何敢和俄再起摩擦?
19世纪的莫斯科,一座用作首都用了800年的城市
《苏联100年》纪念邮票欣赏
《大国崛起》解说词 全文
2013中考历史必背资料(终极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