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店子底村,追寻红色记忆

    店子底村位于阳曲县东南,位于牛驼寨的正背后,是通往太原东山和牛驼寨的必经之路。正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群众基础好,因而被作为解放太原战役的“大后方”,被称为“红色店子底”,这里有国内第一家“支前纪念馆”。

    走在太原东山旅游公路上,沿途丘壑郁郁葱葱,路两旁田野里不时闪过红色的枣子,金黄的玉米,待收的黄豆,正在成熟的苹果梨,还有紫色的葡萄......好一派丰收的美景!一进入以店子底支前教育基地为景观核心,通过景墙、雕塑等景观小品渲染红色氛围,弘扬爱国主义教育。

      这是一个淳朴的小乡村,村民大多是老人,陪同来的小杰说,大多数年轻人都奔向城市打工去了。此时阳光正好,秋风不寒,岁月和美,村民在纪念馆前摆了自家吃不完的蔬菜瓜果来卖,都是应季的绿色食品,还带着泥土的气息。

      在店子底村口有很多标语:红色店子底村旅游区欢迎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支前精神;人民之助,胜利之本。一进村就是村文化广场,有一座古戏台,古戏台下面有六个红色大字:弘扬支前精神。戏台对面是“支前纪念馆”,是我国第一家县级解放战争“支前纪念馆”。

      我们先参观了支前纪念馆,一步一个台阶上去,进入一个四合院,分为三个展厅,馆内收集了太原解放战争中支前工作的宝贵历史照片300余幅,搜集驮筐、驮架、盐磨子、水斗子、独轮车、毛口袋等支前用过的实物,向人们打开了再现解放太原战役的窗口。

     从已经发黄的黑白照片里,我们了解到,老百姓拆庙砍树,把家中门板卸下来,椽子没有就拆房子,腾出麻袋,送给解放军做攻城器械,大到门板棺木,小到毡条口袋,凡能用于战场的都支援前方;男人忙着运输,女人也没闲着,日夜赶制棉衣军鞋,碾米熬粥,至今还流传着《碾米歌》:吱咯吱,碾儿响,家家碾米忙得慌。舂得舂来碾得碾,倒得倒来装得装。快快送到前方去,同志吃了打胜仗!

      据说村里的一位老母亲一个人护养着9个伤员,面对敌机轰炸,她用被子挡住窗户,用身体护住伤员,被后勤指挥部授予“英雄母亲”的称号。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在解放太原的战役中,全村总共有16名青壮年牺牲,38人负伤。“最后的一碗米送去作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作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 这是解放太原战役时,阳曲县支前群众广为流传的一首歌谣。这首满含深情的支前歌,成为当年阳曲县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真实写照。

       这样的情景被写进了《车轮滚滚》里,这部电影有推着独轮车支前的画面,这一帧帧画面仅仅是人民群众在解放太原战役中的一个缩影。这日我所遇见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胸佩党徽,有的身着军装,表情肃穆,神态虔诚。小杰说,这还不算多,由于阳曲出现过新冠密接人员,故而纪念馆关停俩月,这也是才开放不久。话音未落,又进来了一拨,待我拍了照,出门又看见两辆大巴朝这边驶来。

      我决定走一走当年支援前线作战的山间小路。山路崎岖,而且只能步行,与宽阔的柏油路相比,难走得多。我两手空空,走不多远都已经气喘吁吁了,作为以车代步的现代人,我实在不敢想象,当初民是如何挎着竹篮送饭,推着装满物资的独步车,间断地传递指令、运送物资、抬送伤员,男女老少齐上阵,为解放太原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提供了坚实的后备力量。

      总算走过这段山路,坐进汽车里,喝一口水,再次感受支前人民爱党拥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峥嵘岁月时,我的眼里溢出了幸福的泪水:正是有了革命前辈的浴血奋战和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持,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日子。

     在支前餐厅吃饭,小米粥,玉米面窝头,就着老咸菜,吃得津津有味,餐厅大厅播放着《车轮滚滚上战场》,楹联也很朴实:“支前谋解放;奋斗谋幸福。”横批:“忆苦思甜”。这里,曾是一片被鲜血浸透的土地。1948年秋,解放太原外围战役打响,向前一步,是阎锡山所控制的东山要塞;向后一步,是太原战役大后方的最前沿,是人民解放军作战物资储备和运转的大中枢。

     遥想70多年前,一对对民工,一辆辆小车,一列列担架,曾在这里艰难前行,一双双布鞋,一袋袋粮食,一箱箱弹药,曾从这里送往烽火前线。无数血肉之躯在烈焰与爆炸的冲击波中,与脚下这片热土融为一体......

     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孙天祥,是当年支前民工队队长,在太原外围战役打响之时,他冒着枪林弹雨组织民工支前,是真正的支前直接参与者;第二任党支部书记黄根明,与共和国同龄,连任村支部书记18年,离任后一直在整理支前遗存资料,讲述支前岁月,为弘扬支前精神,默默奉献着余热。

    只要你进入店子底村的红色讲堂,就会听到老书记黄根明用朴实的阳曲本地方言,为你讲解在店子底解放战争的故事,甚至是阳曲县当年解放太原时普通老百姓支前的故事,通过鲜活的支前故事弘扬支前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将军民情表现得栩栩如生。

      在支前民居,这都是古窑洞,里面粉白的墙,七十年前的家具干净整洁,被褥齐全,还安装了空调,真可谓冬暖夏凉,还不潮湿,里面搁着旧时光的竹篮和钟表,收音机是妆点,充满了那个时代的特色,炎夏您若来,山风吹过,自然避暑,体验一把村里不一样的风情,会让你流连忘返。

      通过这次参观支前馆,走了一次支前路,吃了一餐支前饭,游览了一遍支前村,对店子底村竟然有了一丝不一样的感情。村子很美,窑洞干净利落,门前青石铺路,芳草萋萋,甚是怡情悦性。

     这时候,我在想,现代科技飞速猛进,再不是那个肩扛䦆头,开荒造田的时代了,目前都市里的人们下班后刷手机的多,出门散步的少,人人都在电子产品里向往诗与远方,却不知距离都市不远处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仅能够体验农耕,采摘乐趣,还可以追溯红色历史,传承红色文化,让我们从颓废的情绪走出来,努力工作,积极生活。

     同时,我更希望文旅并行,深度挖掘资源,结合红色文化,将建筑文化、堑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将流落在外的子弟吸引回家,带动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利用好东山旅游公路的融汇贯通,借助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店子底村经济腾飞插上翅膀,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提供就业机会,才能真正地做到年轻人有盼头,少有所依,老有所养。

    离开的时候,我在支前小广场买了一些瓜果蔬菜,那西红柿虽然有点疤瘌流星,看上去不是那么光眉俊眼,但味道正,一尝就知道是应季的绿色食品,此外还买了些新谷碾的小米,新磨的玉米面和黄豆。小杰说,姐,你这是打算把农产品全部搬回家吧。我笑着说,到了年终岁尾我再来,期冀下一次走进店子底村,写一写乡村的冬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店子底村,红色旅游乡村!
梁继国 | 汾孝战役摭拾
【徐州游记】走进淮海战役纪念馆
走进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
弘扬沂蒙精神 开拓奋斗新路——山东临沂革命老区采访记
冯连伟原创丨谁不说俺家乡好(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