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栏作家】母亲的故事(河南)

祝贺《百姓文学》出版

“相约拉萨,心灵之旅” 《百姓文学》《作家文学》西藏采风活动

  张 欣

母亲叫刘建华1934年出生,今年85了。嗯?我写错了?你没有看错,也不是我数学差到连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不如,是因为按我们豫东本地的习俗,老人73岁、84岁是旬头,不吉利,我们这里对年龄73岁、84岁的老人,都习惯把年龄顺加一岁。

母亲1950年7月毕业于河南淮阳师范学校(当年和开封师范齐名),同年参加工作。假如再能提前10个月毕业参加工作,母亲也算是离休干部了。假如1948年我姥爷同意解放军带我母亲参军当文艺兵,母亲也是离休干部。这都是往事,不提了。母亲毕业以后先从事教学工作,后因和我父亲结婚,调到报社,再后来因为我父亲下放,母亲又不得不到人民公社供销社工作,后又因为工作需要从事银行工作,可谓阅历丰富,1990年母亲从工商银行退休。

由于母亲动了三次大手术,全是使用全身麻醉,脑子受了影响,母亲现在基本处于“老年痴呆”状态。今年春节,母亲在我家住,保姆回家过年了,我和上大学假期的女儿负责照顾老人家,看着现在已经不能自理的母亲,十分感慨,勾起我对一些往事的回忆,也激发了我写作的激情。

哪时哥哥三年级、我二年级、弟弟一年级,小小年纪的我们不懂世事,天天闹着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浑然不知我父亲正在被开“万人大会”揪斗,出去会被玩伴“嘲笑”。为了不让我们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母亲一边阻止我们外出,一边想办法能让我们在家里呆得住,她买了一些连环画让我们看,可没几天几本连环画就被我们看了一个遍,接下来我们又想出去,怎么办?那时,广播里天天都在播放“样板戏”,母亲灵机一动,想到让我们学习样板戏。不知她从哪里找到一些样板戏的简谱,由于母亲师范学校毕业的功底,识简谱,就教我们兄弟学唱样板戏,每天晚上下班以后,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母亲先试着唱简谱,再唱上两三遍代词的戏曲,然后就一句一句教我们唱,每天坚持。我记得学习的第一首样板戏的唱段是:《临行喝妈一碗酒》,这是京剧《红灯记》里李玉和被日本人逮捕,临行前的唱段:“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至今这个唱段我还会吟唱。后来人民公社有领导听说我们兄弟会唱“样板戏”,为了活跃氛围,也是向大家推广学唱“样板戏”,在一次公社召开的三级干部会上,特邀我兄弟三人唱“样板戏”。母亲听说以后,非常高兴,鼓励我们大胆走上舞台,可弟弟年纪小,不听话,死活不上台。最后,我和哥哥一起大胆的站在舞台上,给在场的100多位公社、大队、生产队的三级干部清唱了这首京剧唱段:”临行喝妈一碗酒”。结果一炮走红,在哪个年代,尤其是农村,没有谁家的孩子会唱京剧,别说京剧,一般的歌也没有几个会唱的。后来这事学校领导知道了,就邀请我和哥哥在学校开会时也上台唱,鼓励同学们向我们学习,积极学唱样板戏,还让我们去各个班级教同学们唱,实实在在让我和哥哥火了一把,我也从此爱上了文艺。后来我成年以后和母亲聊起这件事,母亲说:“在哪个特殊年代里,怕你们兄妹几人受父亲影响,被人歧视,又怕你们年幼外出被人欺负,只能想办法把你们留在家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其实那时候我已经十几年没有接触过歌谱了,在师范学校学习的乐理知识基本忘光了,我也是逼着自己从新学习,再去教你们。后来,通过这件事我看到学校领导、同学们都让你们教他们唱,在同学面前有了“威望”,我的心才安稳许多”。是啊,那个特殊年代,父亲被打倒近十年,我们兄妹4人都是由母亲带大的,母亲不但要照顾我们的生活,还要关心我们的心理成长和安全,母亲的辛苦可想而知。

我要说的第二件事是发生在母亲即将退休之前。1977年由于工作需要,母亲从公社供销社调到我们县人民银行做出纳员工作。虽然以前在供销社也是做出纳工作的,但人民银行的出纳工作远远要比公社供销社的出纳员要忙的多、复杂的多,起初母亲还是有一些负面情绪的,但她那不服输的性格让她很快就进入了角色。那时我上高二,临近高考,母亲是没有时间管我的。

下班以后我见母亲在做晚饭之前,先拿一摞练习数钱的印钞纸,一遍一遍的练习,然后麻利的做饭、吃饭,饭后在灯下还要对着报表细细的研究,不时还在笔记本上记着些什么。经过不懈的努力,母亲很快能熟练的开展工作。不久的一天,母亲下班后心情非常高兴,父亲一脸不解的问:“今天怎么不烦了”?,“领导表扬我了,说我进步快”,母亲边说边去做饭了。1986年5月份,我结婚后在家休婚假。一天中午,母亲郑重的对我父亲说:“我工作三十多年了,一直很努力,现在领导对我的工作也非常认可,孩子们都参加工作了,家里没什么负担,为了更好的工作,我要申请入党,请你帮我修改入党申请书”。父亲是1945年入党的老党员,虽经过文革冲击,但对党还是无限的热爱、忠诚的,母亲提出要入党,父亲当然非常高兴(在后来我入党时父亲也同样感到高兴),连忙说:“欢迎欢迎”,随后父亲仔细看了母亲的入党申请书,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父亲的文学造诣高一些,他是解放前开封师院文学系毕业,当过报社的副主编),按父亲的意见,母亲又反复书写了几遍,交给了党组织。后来母亲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遂愿,加入到共产党员的行列,可是她对党的热爱和崇敬是值得我学习的。

作者简介

 张欣,男,1964年01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在郑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工作,主任医师。兼任河南省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常委,河南省放射技术学会委员,河南省肿瘤影像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肺癌联盟早期诊断学会委员等职;喜爱文学,这次是初次投文学作品。

关于我们

《作家文学》杂志社

投稿注意:投稿时,请精选5--8篇作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100字以内)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请记得完善出生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祭母文——风泣云愁
父亲的委屈(散文)
样板戏唱段
杨启建:父亲的京剧情
马景新 | 父亲的京戏上了春晚
【081】“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李新华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