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栏特刊】江波|默 契(湖北)

《百姓文学》秋季刊目录

《百姓文学》杂志社第二届年度选刊征文涵

文学

                                                             文|江波(湖北)

乙未年,因镇处换届,我从草埠湖镇政府被调当阳市直部门工作,由于本人未在城区购置房产,又因单位没有多余房屋安置我们这些“外来户”,因此,只好租住于市五金公司职工宿舍。为了给女儿安排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我调市直工作的同时,将女儿也转入了市东门小学四年级就读。

我们租住的房屋,是原当阳市老五金公司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老式职工宿舍的八栋三楼,两室一厅布局。公用楼梯狭窄而拥挤,但楼梯档墙用花砖砌成采光较好。楼梯转角平台各家都靠边堆放着废旧小家具和杂物,占道不少,但收拾得井然有序,过往也还算方便。

楼梯出口处靠墙放着一张破旧的办公桌,紧挨着办公桌堆放着不少可回收垃圾,每日里,但见一位年届八旬的老太婆在办公桌边收拾着这些垃圾,或分类、或打包,然后整齐地靠墙堆放着。我观太婆年轻时一定是一位美人,高挑身材,长形脸蛋,只不过年纪大了,身体佝偻成近90度,长型脸上也布满了皱纹,但仍显红润。太婆不拘言笑,很少与人搭话,总是默默地重复着她的“规定动作”,打扫楼梯,收拾垃圾,偶尔耕作一下梯间外侧的小块园地。

“爸爸,奶奶每天捡来这些垃圾,有什么作用?”

一次,女儿倏忽抛出了这个问题,而我却未加思索,随口便答:“可能奶奶家境困难,这些可回收垃圾可以卖钱,补贴家用。”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人们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传递思想者,而自己却不知道。其后,我发现女儿日常运作程序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连续几天放学做完作业后,她就在外面和家里寻找收拾一些可回收垃圾,再用垃圾袋装好放在一边,并嘱我不要给她扔了,她有用。难不成女儿也想拿垃圾去换钱补贴家用?

女儿每天上学比我上班走的要早。隔天早上,我见她背上书包,拧上一包已收拾好的垃圾,便匆匆下了楼,我收拾了一下屋子也跟着下了楼。出楼梯口时,发现女儿所提的一包可回收垃圾已放在太婆的破办公桌上,左顾右盼不见了女儿的踪影。原来,她是想帮太婆一小手。之后,女儿的垃圾回收行动,几乎成了她作业之余寻觅快乐的一种习惯。我见其作为既不想让我知道,也不是什么坏事,便不予挑明随她去了。别以为快乐总在远方,其实,在我们身边,许多不经意的东西,一样会使一些有心人害足快乐。

忽一日,下班回家。见门把手上挂着一小袋时令蔬菜,左邻右舍问来都不知道是谁的,便匆匆下楼去问太婆。她只管打理她的垃圾,也不拿眼看我,只低声说了一句:“给江语涵(女儿的学名)尝尝。”晚餐时我告诉女儿,“蔬菜是拾荒奶奶送你吃的”,女儿也没有说别的,只说奶奶种的菜比街上买的好吃,味长。我明白,女儿不想提及她为太婆做了什么。此后,隔天便有一些瓜果蔬菜和小文具等挂在门把手上,我也不便再问出处,心想这便是她们俩快乐的默契了。

又一日,因故提前下班回家,老远听见宿舍八栋有妇人高声说话。走近一看,见一打扮入时的中年妇女,正数落拾荒太婆。太婆不抬头,也不答理,只管执拗地打理着她的垃圾。妇人见我走近,便凭我说:“小哥您帮我劝劝婆婆,家里儿孙满堂,不愁吃穿,不缺钱用,她偏要来这里扫楼梯,捡破乱,作菜园,她这样一把年纪,身体又多病,我们不想让她出来做,只想让她在家享享清福算了,但她硬是听不进去。”

而我却犯难了,平常太婆本来就跟人交流很少,租住半年有余,还真未跟太婆说过三句半话。但既是那妇人求我,我还是硬着头皮,从儿女孝顺、到老人需颐养讲了一大通,完了,太婆只冷冷地回了三个字“不习惯”。 太婆丝毫未理会我那一套“大道理” ,见状我只好无奈地回头劝那妇人:“儿女有这份孝心就行,老人节俭一生,勤劳一生,不甘清闲,突然要她不做,是很不习惯,你们做儿女的,只需时常关心太婆健康、安排好老人生活、注意嘘寒问暖也就够了,老人有何想法就随她去吧!”妇人见说不动,也只好作罢。

晚餐时,我将我的误判告诉了女儿,她略微思索了一下,也没有说别的什么,但此后她与太婆的默契仍在继续。抑或她为太婆所做的一切并不单是为了接济,而是某种理解和支持?其实,平淡中往往蕴含着许多的伟大与神奇,关键是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介于此,我也不想只做看客了,心想应该参与她们做点什么。在租住屋里,我专设了可回收垃圾桶,上下班路上和办公室中有废报纸、包装箱和饮料瓶等可回收垃圾都往家里带,待达到一定量后便及时打好包。而女儿也乐得接受这种方便,至此,我也正式加入了她们的默契。

直到一年多后,我们即将迁走的前一天,门把手上赫然挂上了一只崭新的书包。面对如此“大礼” ,我有些拿捏不准,便犯难地问女儿要还是不要?女儿没有回应,只是眼里噙着泪水,将屋里最后的可回收垃圾,认认真真地分好类、打好包、提下了楼……

或许,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人与人之间的快乐分享在彼此学习、工作、生活忙碌的身影中渐渐变得稀疏,但人们彼此渴望关爱和呵护的感动依然存在。只要我们彼此把心灵深处的关爱与呵护的触角伸长一点点,也许你的生活里就会多一束阳光,人生的旅程中也会多一份精彩。

作者简介 

     江波,男,汉族,字兆文、号草萤庶人、微信名江枫渔火,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湖北省当阳市,在职研究生学历,市作协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网》特邀编审、创作员,《中华文学》杂志社签约作家,《中国乡村》杂志散文四室编审。

从事业余文学创作20余年,曾在国家、省、市级报刊(网)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数百篇(首)、近百万字。先后数十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征文大赛及作品评比奖励。

关于我们

《百姓文学》杂志社

投稿注意:

投稿时,请精选5--8篇作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100字以内)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请记得完善出生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垃圾分类模拟考
小作家:林凌 记忆中的她
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垃圾分类指南了解一下
小学垃圾分类意识调查表[1]
校园垃圾分类流程图
用过的纸巾是可回收物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