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北】彭振林|家乡的火盆 母亲的故事

《百姓文学》秋季刊目录

《百姓文学》杂志社第二届年度选刊征文涵

文学

     守火盆,是家乡人的一种习惯。每当冬季降临,北风呼呼,大雪纷飞时,早晨起来,各家各户就把火盆烧上了。

火盆,是家乡冬天的一种必备品。有的家庭用的是在商店里买的用泥土烧制而成的正宗产品;有的家庭干脆就地取材,用那些破损、废弃了的旧脸盆或其他器皿代替。

     火盆在冬天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吃饭时,一家人都喜欢夹些菜到碗里后围坐在火盆周围吃。村里人打哪家门前过,主人会主动招呼人家进屋坐到火盆旁烤烤火,暖和暖和。不过最快活的还是我们小孩子。整天围在火盆旁,衣兜里装满了黄豆和玉米。这些东西一遇火烤,就会发出“砰”的一声脆响。脆响过后,就熟了,可食用了,就必须赶紧拾拣出来,要不就会烧焦糊了。这当中,数爆玉米花最有意思。一粒小小的黄澄澄的玉米,丢进火盆中,很快,就见一粒大多了的雪白的玉米花腾空而起,拾起丢进嘴里,香喷喷软酥酥的,那味道真是绝了。

    然而,还有比这爆玉米花、蹦黄豆更有意思的乐趣呢。那就是听母亲讲故事。

     母亲挺会说故事。母亲也挺会利用时间说故事。说故事时母亲是同我们在一起守火盆的时候,但往往这样的时候母亲是不会放过手脚的片刻歇息的。她常常是一边给我们讲故事,一边纳鞋底。我们围着母亲也围着火盆中红红的炭火,望着外面冰冷的世界,漫天飞舞的雪花,我渴求母亲讲故事的情绪就如同燃烧着的炭火。然而,不用我催,母亲的故事就会像雪花一样在我记忆的脑海中漫天飞舞,飘来了董存瑞、刘胡兰、黄继光和雷锋……他们似这红红的炭火,为我驱散着阵阵寒意,把我的心里燃烧的暖融融亮堂堂。

    往往夜深了,我都没有一丝睡意。守坐在温暖的火盆旁,有母亲陪伴,有强烈吸引着我这颗童稚心的故事,尽管外面天地特别寒冷,我总感到屋内温暖如春,我生活的天地温暖如春。我就干脆对母亲说:“妈,要是常过冬天就好了。”母亲笑骂道:“憨东西,要是常过冬天你喝西北风去,故事是撑得饱的吗?”

     至于故事撑不撑得饱,不提起,一提起,它还真起过作用呢。

     那年庄稼遭了灾,救济不够吃。人们都出去找些野菜,捋些榆钱儿回来拌着少量米或者杂粮煮着吃。每当我吞咽得呲牙咧嘴时,母亲就会给我讲故事,讲旧社会逃荒讨饭的故事。但真正让我受感动的要数红军爷爷爬雪山过草地因缺粮而吃皮带,上甘岭战斗中志愿军叔叔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的故事。每每讲起这些故事时,母亲的眼圈都会发红。是的,母亲的爷爷就是在长征中过草地时饿死的,母亲的大伯就是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牺牲的。听完这些,我的心情和母亲一样为失去亲人倍感沉重,也为家庭有这样光荣的革命历史而自豪!望着面前的野菜,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因为,母亲的故事已深深吸引和鼓舞了我一颗稚嫩的心。

      伴随着家乡冬天的火盆和母亲的故事,我走出童年也走出了家乡的小村。如今,家乡的火盆早已被空调、取暖器等现代取暖设备所替代,成为了时代的淘汰品。但火盆中贮满了我孩子提时天真的乐趣,更有慈母的一颗爱心。母亲的故事,也在我浓浓的思念中,如一棵常青树,生长得枝繁叶茂,永恒在我记忆的深处!

作者简介           

     彭振林,湖北潜江人,现供职于潜江市人民法院。从上学便爱好写作,1985年在《农民日报》发表散文处女作,迄今已在各级报刊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故事和纪实文学等作品数百篇,有作品被《散文选刊》选载和收入文学作品集,出版有作品集《夯歌》(中国文联出版社)。现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湖北分会会员。

关于我们

《百姓文学》杂志社

投稿注意:

投稿时,请精选5--8篇作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100字以内)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请记得完善出生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香香的烤地瓜煨土豆
【雪僧原创】家乡的炭火
寒冷冬日,最是难忘的,是灶塘前那一盆炭火
[ 来稿照登] 老屋和父母(散文)彭振林
大雪:围炉取暖,炭红薯香
炭火暖身更暖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