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北】梅玉荣|​我从草原打马而过(外三章)

作者简介

梅玉荣,女,湖北团风人。湖北省作协会员,湖北省首届、四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见于《诗刊》《芳草》《长江文艺》《北京文学》《星星》《诗潮》《诗选刊》《人民日报》等报刊。获全国鲁藜诗歌奖一等奖、秦兆阳文学奖等。著有诗集《手余梅香》《梅花落》《月光倾城》《走神》等。


   我从草原打马而过(外三章)

  “朋友啊来自天涯各一方,路途遥遥可平安。今日欢歌在一堂,但愿情谊地久天长。远方的朋友啊请你留下,草原就是你温馨的家。洁白的哈达是吉祥的彩云,千山万水伴你好运。浓香的奶酒是草原的甘霖,溶在你心田常滋润。远方的朋友啊请你留下,草原就是你温馨的家……”
  在前往希拉穆仁草原的路上,导游小赵面带亲切的微笑,为我们唱着这首《草原迎宾曲》。身在彼时彼地,听着她语调柔美而音域宽广的演唱,心儿不禁轻盈如彩云,飘向那只在诗中念过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大草原。
  如今,多年的向往一朝实现,怎不让我欣喜若狂?然而事情总难遂人愿,此行已近深秋,天自苍苍,野亦茫茫,却无法见到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迷人景象,着实让人遗憾。不过,我相信,那无边的草场,无际的空茫,总会挟带着生命中的某种启示,给我们送上别样的问候。
  终于到了,如导游所说,希拉穆仁草原果真是“稀稀拉拉木有人”。成排成排的蒙古包,早已人去包空,门都是锁着的。那铁銹色的图腾柱,也在空旷的风中兀自挺立。不太大的围场里,只有几十匹马,神态悠闲地踱着步,啃着草,它们正在享用早餐呢。导游说,现在是旅游淡季,今天整个希拉穆仁草原就只为我们这群人开放。哈,想想看,偌大草原,均为吾所有,岂不乐哉,幸甚至哉!
  放眼看去,除了辽阔,便是荒凉,草已枯,且浅,全没了壮观美妙的景致。既然一无可看,那骑马便是我们此行最大的安慰了。温度之低,一如南方的隆冬,加之寒风凛冽,我们不得不全副“武装”:羽绒服,保暖鞋,围巾包裹了头脸,再戴上黑色的头盔,白色的手套。彼此望望,心里美得紧:俨然都是俊美潇洒的骑手了嘛。
  第一次骑马,毫无技术可言,好在事先听了小赵介绍的要领,在马倌的帮助下,踏蹬,上马,扶鞍,握缰。嗯,感觉不错!马倌说,放心,这些马都是经过训练的,听话着呢,你只需抓住马鞍,两腿夹紧马肚,用手中缰绳来控制马向左或向右。我们七员女将,各骑一匹骏马,在两位马倌的护卫下,真正向草原进发了!
  马蹄得得,心情格外舒畅。虽然有点小紧张,还是非常享受此刻的模样。手握缰绳,慢步前行,看路旁被风吹拂的草们,想象它们碧绿时节的秀丽,经过一条结着冰的小河,我正有些担心,胯下的骏马却无所畏惧地下了河,听着马蹄踩碎浮冰的“咔咔”声,耳畔蓦然响起陆游的诗句:“铁马冰河入梦来”。此时,铁马冰河不是梦,是我正在亲临的真实情境啊。视野比步行时广阔得多,感觉自己不似平日那么渺小了。想想马背上的民族那份天然的豪爽之气,大约是因为草原上无所遮拦的景观能让他们看得更远,想得更多,从而给了他们博大的胸襟吧。视野的广度决定心灵的高度,这才有了铁木真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豪雄之举。铁木真胸襟开阔,气度恢宏,有深得人心的公正态度,在征战中发挥出高度的领导才能,不仅被当时的亚洲各国盛赞,也得到西方著名人士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战神”。正因如此,他深受草原人民的敬仰,被尊为成吉思汗,其蒙语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这充分体现了蒙古人对他海纳百川的胸怀的赞颂。
  坐在马背上,不仅能领略苍茫的草原秋色,还能顺便缅怀一下“一代天骄”,自然是一桩美事。更美的是,我们逐渐摆脱了刚开始时的拘谨,慢慢放松起来,掌握了马的节奏,让马从慢步变为小跑,倘若有谁从远方乍一看去,我们,可不就像几个英姿飒爽的草原女英雄么?深秋的寒气也被慢慢驱散了,中途,我们来到牧民家中暂歇,热情的牧民奉上几碟原汁原味的奶馒头、奶豆、奶干,还有热腾腾香喷喷的奶茶,让我们充分体会到草原人的热情好客,这又是别一番草原风味了。
  等我们结束骑行,回到马场的路上,桃子已经跟她的马恋恋不舍了,说,骑马的感觉真好,我还没骑够,真不想走。带队的马倌爽朗一笑,好啊,那就别走,留下来嫁给蒙古人吧,保证你天天有马骑,我们蒙古男人爱老婆,你不用干活儿,就天天呆在家里玩。
  回程的车上,导游又为我们唱了一首蒙语歌曲《梦中的额吉》。一曲唱罢,众人称好。这首歌很多人知道,是一个叫乌达木的孩子唱的,父母双亡的他,曾在“中国达人秀”上以此曲感动了现场所有评委。歌声苍凉而略带忧伤,歌词大意是:“风沙弥漫遮住了双眼,我总想听见妈妈的呼唤,你在哪里我的妈妈,好想让你轻轻地吻我,你在远方我的母亲,梦中的你在亲吻着我的脸,你要我勇敢像云中的雄鹰,你让我坚强像风中的花朵……”
  为什么草原如此令人向往?想是那一望无垠的苍凉。为什么歌声常萦绕耳旁?想是那感动在心中铺设了天堂。
  也许多年以后的某一个清晨,我会突然忆起这次旅途,我曾如此真实地,从辽阔的大草原上,打马而过。
  
  
  裹一身风沙归来
  


  常常叹息,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徒然在诗行里壮丽辽阔,我却无缘亲见,那景在心中也就少了几分迷人。当然,这种自欺欺人的想法,却丝毫减损不了诗句的魅力。在听了导游的一番激情推介之后,在进行了围巾、眼镜、帽子、羽绒服的充分“包装”之后,我就是默念着这句诗,奔向银肯响沙湾的。
  从呼和浩特出发,一路向西,沿途绿意变少,逐渐荒凉。我们的导游名叫赵洁,是个端庄秀气的姑娘,她说自己有一半儿蒙古血统,她的蒙古名字叫“哈森”,蒙语意为“玉石”。与想象中的蒙古姑娘的高大粗壮相比,她却有难得的小巧白净。为解旅途烦闷,她给我们讲述了内蒙的趣闻,说因为缺水的缘故,内蒙人以前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结婚,去世,其余时候是从不洗澡的。作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的生活方式便是“逐水草而居”,因此他们特别珍视水源,平时餐具、衣物之类都是一用到底,从不洗涤。她还说,以前蒙古姑娘要考察小伙子家境是否富裕,只需看他的膝盖,如果膝盖又黑又亮,那他家必定富足,因为蒙古人食后的餐盘都是拿到膝盖上转一转,以此来擦净,又黑又亮说明家里油水丰厚。我们听得直捧腹。真是匪夷所思,我想这当是传说而已,必定不是生活的常态,倘真如此,蒙古人与丐帮何异?
  一路笑语。历经四个多小时车程,终于到达沙漠。
  银肯响沙湾坐落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境内库布其沙漠东端,北距草原钢城50公里。银肯,蒙语意为“永久”,响沙湾,蒙语意为“带喇叭的沙丘”,是说能听到沙子发出的如同击鼓、吹号的呜呜声。神秘吗?当然。遥遥一望,高大的沙丘呈月牙形状,横亘连绵,起伏至远方,恰是晴朗天气,金黄色的沙坡掩映在蓝天白云下,好似一条金黄色的卧龙,给人一种茫茫沙海入云天的壮阔豪迈之感。
  乘沙漠索道到达响沙湾的中心景点。站在高处,满眼黄沙,错落其中的,是一些彩色的亭子、伞形的棚子、木制的台阶栈道等,虽然都是商业性的设置,却也是茫茫沙海单调之中的美妙点缀。穿着及膝的沙袜在沙中行走,是别有风味的。每一脚踩下去,足部的感觉是松软的,同时听到咯吱咯吱的响声,那应该是沙子的歌唱吧。站在沙堆的高处,凌然四顾,我不知道风从什么地方吹来,反正,它吹动我裹在头上的围巾,随意抚弄我脸旁的碎发,清爽,舒畅,恬然,叫人真想放歌一曲。可我不能放歌,因为调皮的风沙,随时会钻进嘴巴或耳朵,只能做回包裹严实的“阿拉伯女郎”。
  因为已是深秋,沙漠进入旅游淡季,可供游玩的项目就不太多了。风太大,高空滑索和高尔夫挥打无法进行。我们参与了沙漠冲浪车、探险车、摩托车的项目,个个都刺激好玩。沙丘之间的高低起伏,恰好为飞驰的车辆制造了跌宕跳跃的机会,随着一个个急弯陡转,一道道高坡低落,人们不时发出一声声尖叫,那叫声是惊险的,也是欢快的、忘情的。这辽阔的沙海,一片空茫之中,该洒落过多少远道而来的欢声笑语啊。我们这群没见过沙漠的人,更是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尽情放纵自己。
  滑沙活动非常有趣,诗意的说法叫“与沙共舞”。工具简单,一块长方形如小船般的木板而已;程式简单,坐在木板上,两手置于身后的沙中,有人后面轻轻一推,人就滑下去了。开始时极慢,到后面越来越快,起“刹车”作用的两手也控制不了速度,加上滑行的线路并不十分平整,中间有些曲曲弯弯的小坑,人也就曲曲弯弯地滑落下去,自然伴随一些惊呼,小有刺激,却没什么风险。一位大姐控制不住,在最后一两米的地方滑翻了个,“洗”了个沙澡,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沙漠中自然少不了骆驼。这沙漠之舟,这忍辱负重的生灵,它们朴实憨厚的形象,沉默稳健的步履,让人一望而生不尽感慨。从远古走到现在,人类已经自如地享用高科技带来的种种便捷,而骆驼,却依然改变不了徙步沙海、长年奔波的命运。不远处的沙脊上,正好走来一支驼队:在金色的阳光下,黄色的沙海,褐色的驼队,加上远方的一抹蓝天,色调凝重苍凉而和谐,起伏的沙丘曲线相互映衬,形成一种有致的美感,且因远近的错落与光影的虚实,营造了一种多层次的画面情境,让人叹为观止。心存惊喜,眼福至此,我也算领略了沙漠的独有之美了。
  这无边无际的沙,层层叠叠,尽力展示着大自然的神奇美妙。驻足细看,有的如均匀柔和的波纹,有的像一道道梯田,还有些奇形怪状的沙坑,如同史前什么动物留下的足印。除了“鬼斧神工”,恐怕再没有别的合适词语,能够形容沙的模样了。观望近处沙丘顶端,风起,上面卷起一缕朦胧的沙雾,细细密密的,向前推进;风息,一切停止,那些细密的沙子已不知停在哪个缝隙了,似乎什么都不曾发生。这不就像人的命运么?一个人消失了,一段故事结束了,生命的长河又恢复了原貌,静待下一个轮回。想到这里,突然觉得“风化”这个词是多么可怕:生命的,自然的,季节的,历史的,有什么能逃脱“风化”的命运?每一个生命人体,不过是风中的一粒沙罢了。但也正因此,每一粒“沙”才更应该珍惜自己存留世间的价值,在风中尽情舞蹈,努力给出自己独特的造型。
  在壮美的沙漠深处,我感到了人的渺小与无奈,也让纷繁浮泛的思绪,找到了一个栖息的点。
  裹一身风沙归来,我带着些许眷恋,些许疲惫,在青城的夜色中酣然入睡。
  
  
  古乐梅花黄鹤楼
  
  十月金秋。正是桂子飘香时节,我独自来到这座天下名楼——黄鹤楼。
  文以景生姿,景因文著名。黄鹤楼的闻名,有赖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传说他情景交融的诗句惹得李白搁笔,顿成文坛之千古美谈。其实,李白并未搁笔,或许因为过分喜爱吧,他写下与黄鹤楼相关的诗歌有五首之多,最有名的就是“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江城”美名因此传扬天下。
  位于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是国家级5A景区,是楚文化的一张亮闪闪黄灿灿的名片。此楼原跨武昌区龟蛇二山,临汉水之畔,山水精华尽蓄其中。自唐代起,历宋元明清几朝变制,如今呈现世人眼前的是1985年版的规模。主楼高五层,重檐叠构,气势巍峨,飞檐斗拱,直摩云天。附近的白云阁与之相望,互为呼应。中有千禧钟声的悠远衔接。主楼匾额上书“气吞云梦”“极目楚天”等豪迈之语,极好地展现了楚人大气豪迈的性格与励精图治的精神。除可上主楼登高望远外,还可以“揽虹”,可以“瞰川”,处处“凝翠”处处“衢云”,还有“江山入画”的高大门楼与一座洁白如玉的尖塔,高低错落,俯仰生姿,无论站在什么地方,眼前都是一幅古意盎然的图画。
  黄鹤楼景区内的所有建筑中,我最钟情的是“落梅轩”。
  当“落梅轩”三字映入眼帘,我心中似有漫天飘洒的诗意花瓣,零落于古意盎然的金字台阶上,旋即,进入一个跨越时空的音乐殿堂。
  古雅精致的“落梅轩”因李白诗而得名,展示了楚人的古典情结。古籍载,从战国始,便有八种材质,称为“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其中金类乐器以编钟为贵。整套音域宽广,音色丰富,神圣典雅。楚人将古曲中的浩荡之气,厚重之气,灵秀之气,融汇成曲,编钟金声玉应,笙瑟琴箫谐鸣,婉转悠扬,重现那气派辉煌之古代宫廷之盛况。传承了楚国古代宫廷音乐之精华,集三楚之灵气,展江汉之襟怀。
  台上陈列着筝,鼓,钟等古乐器,加上灯光掩映,有如梦似幻的舞台效果。乐师们身着华美古装,峨冠博带,衣饰缤纷。他们各执乐器,或坐或站,或来回走动,举动间颇有古人优雅从容之风。报幕之后,音乐响起,轻重缓急,高低错落,古典之音顿时洒满全场,馨香满室。八音合鸣,或如惊涛澎湃,或如小溪潺潺,或如鹤唳云端,或如莺啭柳浪,或慷慨激昂如日中天,或缠绵悱恻如泣如诉……楚歌伴唱时,音韵入律节;广袖翩跹处,顾盼而情生。看着这些乐师,听着这人间天籁,恍然步入古代宫廷,恨不能与屈子共举酒,与李白同吟诗。那感受真是妙不可言。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那悲慨激昂的编钟乐歌《橘颂》,那大气磅礴的古时楚国祭祀乐章,那低回沉郁的《楚殇》,都极好地展示了楚文化的丰厚底蕴,赢得了观众热烈掌声和久久驻足。特别有意思的是,乐师们用古典乐器演奏洋曲子贝多芬的《欢乐颂》时,观众们禁不住发出会意的笑声,中外文化的巧妙交融,那真是别有一番韵味。让人意犹未尽的是,表演时间短暂,每场才20分钟,且间隔一个多小时。为着欣赏这千年绝响,从上午到下午,我一共赶了三次场。真可谓,为听天籁曲,三进落梅轩。
  落梅轩算不算是大气豪迈的武汉人寻得的一方诗意古典的家园?
  梅花是武汉市花,其寓意一是实指,坚忍孤傲的梅花,不同桃李混芳尘。武汉遍地有梅花,在东湖,磨山等景区,在各大学校园内,均可欣赏到其俏丽姿影。二是古曲的代表,华丽了楚文化的深厚底蕴。三是象征了不甘人后,振奋自励的楚人精神。
  说到楚人精神,我不禁想到那些早已湮没于历史黄尘的古人。三闾大夫屈原,是楚国人的骄傲,想当年他“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行吟泽畔,胸怀天下而不见容于世,毅然自沉于江。人虽已逝,作品犹存。他的《橘颂》《天问》《九章》《离骚》《九歌》,叩响世纪之问,谱写千年华章,唱尽楚人精神。还有楚庄王,曾经“三年不飞,三年不鸣”,而他那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英姿,让多少后来人羡煞。其特立独行的个性,正是楚人励精图治,豪迈狂放之表现。还有楚国乐师俞伯牙琴艺精湛,知之者却少,后来巧遇知音钟子期,留下“高山流水”的佳话,然而钟子期离世,伯牙竟以碎琴而谢之!这是怎样真诚决绝的举动,这是何等感天动地的情怀!
  武汉地跨南北,自古就是九省通衢地,黄鹤一楼萃三楚精神,确有“气吞云梦”之气魄,难怪深得毛泽东的赞许:“极目楚天舒,胜似闲庭信步”。楚天茫茫,空阔无边,武汉人以其大气果敢,正在努力建设着这个城市。易中天《读城记》中谈到武汉,说武汉人“骨子里有一种率真的天性”,但“多少有些市民气”,女作家方方也曾说武汉人“既有北方人之豪爽,亦有南方人之聪慧”。武汉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口号是“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崇尚文明,兼收并蓄”,这十六字充分体现了武汉人大气包容的精神。而今,不论是公交司机,交警,售票员,还是生意人,路人等,都显得随和与宽容,言谈举止文明有礼,以前的粗俗形象,正在慢慢褪变。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黄鹤楼的诗词歌赋与楹联篆刻,也处处都展示着楚国雄风。而那编钟古乐之独特绵远,楚律唐音之古朴典雅,楚文化之博大精深,尽在黄鹤楼。
  黄鹤楼。落梅轩。梅花。楚人精神。
  一座名楼成就一个城市的辉煌。
  此番黄鹤楼之行,让我充分领略了楚文化的独特神韵和巨大魅力。相信未来的武汉会处处溢满梅香,会时时洒落诗行!愿我的文字也如梅花点点,随清风飘洒,香满天涯。
  
  
  
  平遥,唤醒久远的岁月
  
  慕平遥之名,竟不知源于何时。心底里切切地喜欢这两个字:平遥,念一念,竟有安神的功效。平,是安宁平和的感觉,一座城,古老的,那气息似在眼前氤氲着;遥,它是遥远的,既是时间亦是空间,凡是遥远的事物,会因为触手难及的距离,给人带来极大的神秘感与无边的想象。
  这个十月,伴了哐哐啷啷的夜行火车的节拍,我来到晋中。在晨曦中,踏过入城口那深陷的车辙印,是如此真实地,站在了这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之上。
  据导游介绍,平遥古城,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街道格局为“土”字形,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的方位,体现了明清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平遥城内的重点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我们首先感受的,是久负盛名的古城墙。
  平遥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天圆地方,中国人一向讲究方正,自然城也是方的。据说南门城墙段于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都至今完好,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亦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青黑色的城上信步,心情踏实而庄重,我相信,我每一脚都会踏踩着一段故事与传说。导游告诉我们,说这座城墙,整体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为龟头,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北城门为龟尾,城池东西四座瓮城,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这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这个看似虚妄的传说,实则闪射出古人对乌龟的崇拜之情。乌龟乃长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如同神灵一样圣洁。它凝聚着造城之人希冀借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的深刻含义。城墙上还有72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垛口3千个,中国人最喜欢联想,便说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贤人的象征。
  楼上摆放着几门大炮,虽历经岁月的风侵雨蚀,黑色的身型却依然稳固而强壮,乌黑的炮口似乎能闻见硝烟的味道。城上不时见到些青铜的塑像。你看,那搬石的勇士手臂上青筋暴出,拉弓的士兵眼睛一睁一闭,形态逼真得很。还有两位敲更打锣的,从他们张开的嘴里,似乎能听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声音。一位不知名姓的将军神采飞扬,正在挥毫题字,我和萍忍不住上前去帮他磨磨墨,想来,能为他做一回“侍女”,也是我们前世修来的福分吧。
  与古城墙一起成为珍贵文化遗产的还有城内的古街道、古店铺、古寺庙和古民居。我最喜欢的是老街风情,这些相连的店铺,贴着红色的对联,挂着红色的招子,缀着红色的灯笼,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大都保持着浓郁的古风,绝少有现代元素的参与……物品琳琅满目,最能吸人眼球,诸如彩色披巾、装饰葫芦、陶笛、发卡饰品等。店名最有趣了,比如“天元奎客栈”“永庆斋客栈”“宏源泰”等,颇具江湖气息,给人以时空错位之感。“华北第一镖局”,更是让人浮想联翩,稍不留神就会陷入某个电视剧的情节里。一个店名叫“在此等候……”,我觉得省略号里蕴藏无限风情,想象可以任意铺展,它一定在诠释世间难解的情缘吧。还有个店名居然叫“卖女孩的小火柴”,刚巧门口站着一个表情郁闷的女孩,我顺势抢拍了下来,指给同伴们看,大家都哈哈大笑。
  “云阳驿”则是我们住的客栈名,有股“水浒”味儿,我若是梁山好汉,定要一掌拍开门,带着满身风雪落座,把扑刀丢于桌上,大声唤道:“小二,上三碗酒,来两盘牛肉!”你看,这雕花的木门,光滑的青砖,进得里面,还有非常雅致的小院落,有台阶,圆桌,石凳,还有大大的水缸。头顶是碧叶扶疏、果实累累的葡萄架,虽是塑料模拟制品,多少也添些情趣。两边对开的是客房,有炕和床两种,供客人选择,我们南方人对北方大炕自然煞是好奇,免不了也盘腿上炕,在小围桌边感受一番。
  屐履当留痕,然而,我从古城走过,城上却留不下我的足印。在沧桑面前,在历史面前,任何渺小的个体都难以留下深深的印迹。
  来到平遥的人,或许会羡慕,会惊叹,会沉醉,那些古老的岁月、尘封的记忆也许会慢慢复苏,带来与现代科技截然不同的感受。我想,这座古城对旧时旧貌的再现,并不是要给我们穿越时空的游戏体验,而是用别样的方式提醒人们,富庶昌明的盛世永远是人民的期待,而文化的繁荣,是需要一代代人共同努力并不断传承的。
 

《百姓文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来到武汉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说说湖北凤文化
八月,到草原上撒野去!
楚国八百年 第一集 初生 楚人的来源迁徙和灿烂辉煌楚文化
​楚国到西域三条“路”之:驼手擎铜灯,楚人开启中西文化交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