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差后遗留疾患的处理——附思维导图(导图大结局)
userphoto

2022.06.14 四川

关注


第 395 条   


   

   

   

   

原文:

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395)

牡蛎(熬) 泽泻 蜀漆(暖水洗,去腥) 葶苈子(熬) 商陆根(熬) 海藻(洗,去咸)栝楼根各等分

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这段主讲:论差后腰以下有水气的证治。

讲解

腰以下有水气,是指腰以下水气壅积。水气就是指水饮邪气,其表现当以小便不利,下肢浮肿,或伴大腹肿满为特点。以方测证,此证当属湿热壅滞,膀胱不利,其脉当沉实,治宜逐水清热,软坚散结。

治法

逐水清热,软坚散结。

方剂

牡蛎泽泻散。

方义

牡蛎、海藻软坚,散结,行水,消痞;葶苈子、泽泻宣通上下,通调水道,利小便,除水饮;蜀漆、商陆根开结、豁痰、逐饮,蜀漆为常山幼苗,今已不入药,可用常山替代;栝楼根生津液而利血脉。全方合奏逐水清热,软坚散结之功。以“白饮和服”,是利于药散吞服。在《伤寒论》中,大多数散剂都是用白米汤调和后服用的。本方逐水之力较猛,过服会有伤正气之弊,因此方后说“小便利,止后服”,也就是中病即止,勿使过之,以防伤正。

现代临床有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者,但其利水退肿的作用较十枣汤为弱。十枣汤泻下逐水,二便俱出,本方泻下作用稍缓。尽管如此,本方仍是以攻邪为主,对脾肾气虚,气化不利而水湿内留者,仍应慎用。


   

   

   

   

配图


396

条   


   

   

   

   

原文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396)

这段主讲:论差后虚寒喜唾的证治。

讲解:

大病差后,是指热病初愈,喜唾,就是善唾、多唾,这是由于病后遗留中焦虚寒,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生痰;肺家虚寒,水气不降,聚而为饮。脾肺惧虚,饮邪不化而泛溢于口,于是便形成了多唾之证,并且缠绵日久不得痊愈,这就是“久不了了”的意思。治法当以温中化饮,用理中丸为宜。肺脾得温,阳气健运,津液得化,多唾之证可愈。

第324条“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和本条“喜唾,久不了了”,在临床上都可能出现多唾,或泛吐清稀涎沫的表现,临证处理时,要根据病人的其他临床表现,来分析其病机关键所在。如因于脾肾阳虚,饮邪不化者,则用四逆汤;如因于脾肺两虚,饮邪不化者,则用理中丸;如因于肝胃两寒,饮邪不化者,用吴茱萸汤。

理中汤(丸)在《伤寒论》中,治疗自利不渴的太阴虚寒下利;治疗霍乱吐利的寒多不用水;治疗两太阴虚寒饮邪不化的喜唾,其温补中焦的作用显然可见。


   

   

   

   

配图


397

条   


   

   

   

   

原文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397)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冼)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一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段主讲:论病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的证治。

讲解:

伤寒解后,是言大邪已去。虚赢,是言病人虚弱消瘦,这是形伤,也就是精伤的表现;少气,是言病人气少不足以息,这是气伤的表现。虚羸少气四字,把病后形气两伤的临床表现活脱脱地跃然纸上。气逆欲吐,是余热未尽,内扰于胃,胃失和降的表现,临床尚可见食欲不振,恶闻荤腥,口干心烦、少寐不眠、舌红少苔,脉虚数等脉证。治当清热和胃,益气生津,用竹叶石膏汤。

治法

清热和胃,益气生津。

方剂

竹叶石膏汤。

方义

竹叶石膏汤是白虎加人参汤的加减,方中竹叶、石膏甘寒清热以除烦;人参、麦冬益气生津,滋液润燥;甘草、粳米补中益气养胃;半夏和胃降逆止呕,又能防止补药之滞。

鉴别:竹叶石膏汤是针对伤寒解后,气液两伤,余热不清之证而设。其证以虚羸少气,气逆欲吐为主要临床表现,使用该方的目的,在于清泄余热,益气养阴。可见,该方所治为实少虚多之证。白虎加人参汤是针对伤寒邪气入里,化热,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或发汗吐下之后,热炽津伤之证而设,其证以大热,大烦渴不解,大汗出,脉洪大为主要临床表现。使用该方的目的,在于清气泄热,益气生津。可见该方所治为实多虚少之证。由于竹叶石膏汤为治余热尽,清补之缓剂,所以后世医家还常将之用于治疗温热病后期见气液两伤而余热不尽者,或伤署发渴,脉虚和暑疟等证。

本方现代临床应用范围甚广,一是用于急性感染性热病恢复期及无名低热的治疗,且疗效颇佳;二是用于胃阴不足、胃火上炎所致之口舌糜烂、口腔溃疡、牙周炎、齿槽脓肿以及鹅口疮、口臭等;三是用于胆道术后之呕吐属内热上逆,阴液不足者;四是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有热者或属胃热津亏者,以本方去半夏加知母、天花粉、沙参、生地黄等;五是用于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咳重者加黄芩、枇杷叶,午后热重者加银柴胡、青蒿,咽痛者加玄参、赤芍,气虚自汗者加黄芪、牡蛎等,也用于小儿夏季热;六是用于流行性出血热;七是用于红斑狼疮,本方加黄连、石斛、玄参、水牛角等。


   

   

   

   

配图


398

条   


   

   

   

   

原文

病人脉已解,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398)

这段主讲:论差后微烦证的机制及调治方法。

讲解:

大病新差,出现日暮时轻度心烦,是由于病后脾胃气弱,不慎饮食,或勉强进食,导致饮食难化,积滞胃肠的缘故。傍晚时分,自然界阳气转衰,脾胃之虚阳,得不到天阳之气的资助,消化能力因之减弱,食积而生热,上扰神明,故见微烦。只要节制饮食,即可自愈。

本条与第391条“脉平小烦者”为“新虚不胜谷气”的病机相似,可以互参。在“差后病篇”的最后,仲景又强调了病后节饮食,慎起居的重要性,可见“保胃气”的精神是贯穿《伤寒论》始终的。 


   

   

   

   

配图

01

思维导图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特意做了张思维导图供大家学习和理解。


       

       

       

高清导图加小编微信进社群获取

02

漫画说伤寒论


       

       

点击此动图进入漫画版伤寒论


       

03

漫画说金匮要略


       

       

点击此动图领取《图说金匮要略》PDF高清原版


       

0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竹叶石膏汤主之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397条)
新冠转阴后,经方解决少气乏力纳差
论竹叶石膏汤方证
《伤寒论》学习笔记228
第70讲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伤寒六经病证治总结(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