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鹤铭

名迹临习指要:南朝 · 瘗鹤铭

(本文刊于2020年12月2日《书法导报》)

在中国书法史上,《瘗鹤铭》被捧为“大字之祖”,具有坐标意义。经专家考证,铭文全文约为160字。现剩残石五块,计存字93,其中全字81,残字12。

宋代黄庭坚对《瘗鹤铭》很感兴趣,其书法亦从中获益。他曾多次谈到这件摩崖石刻:“顷见京口断崖中《瘗鹤铭》大字,右军书,其胜处乃不可名状貌。以此观之,良非右军笔画也。若《瘗鹤碑》断为右军书,端使人不移。如欧、薛、颜、柳数公书,最为端劲,然才得《瘗鹤铭》仿佛尔。惟鲁公《宋开府碑》瘦健清拔,在四五间。”又说,“右军尝戏为龙爪书,今不复见。余观《瘗鹤铭》,势若飞动,岂其遗法邪?欧阳公以鲁公书《宋文贞碑》得《瘗鹤铭》法,详观其用笔意,审如公说。“(《山谷论书》)在《题<乐毅论>后》他又提到了《瘗鹤铭》,“小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大字无过《瘗鹤铭》。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大字无过《瘗鹤铭》”的艺术地位,“势若飞动”的审美描述,遂被一再袭用,似成定论。

从服务于临帖的角度出发,我们在这里只讨论黄庭坚对《瘗鹤铭》的审美描述。

“势若飞动”之“若”是“像”的意思。这四个字的意思是:字势就像在飞腾运动。把“飞动”二字拆开来理解,飞即飞翔。飞的本义是指鸟类在空中拍翅的动作。动的本义是行动,为实现一定意图而活动。引申为一切与动有关的称法,如移动、晃动、运动、飞动、振动等。为叙述方便,这里分析字势时以鹤作为拟人对象。

鹤在正常飞行时,双翅全部展开,降落于地后,活动时出于平衡身体的需要,有时也会展开翅膀,但左右翅展开的幅度、角度会有所不同。

字形表现如鹤飞行之势,主要办法是舒展撇捺两种笔画。也即卫恒《四体书势》中所谓:“或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我们看一下《瘗鹤铭》中有哪些字的长笔画作扩张性的舒展的:

图1

两个“岁”字戈钩向右下伸展,“朱”字有向左右舒展之笔画,“禽”字上部作大撇大捺,残字 “降”有长笔画向右伸展,“外”字有优笔的向左右尽情伸展之长笔画(如图1)。这样统计下来,93个字中有6个字有像飞行之状的可能。对这6个字再细加观察,发现两个“岁”字只有右边一笔全伸,左边一撇半伸,这个样子显然“飞”不起来。“朱”与“禽”二字,前者“双翅”左短右长,后者左长右短,双翅不对称,要在空中飞翔也有难度,若是把这两个字想象成是仙鹤在地上扇动翅膀,小跑几步,倒是一个不错的镜头。残字“降”,右部一捺甚长,一撇则匆匆收束。最后只剩下一个“外”字,基本上可以想象成是仙鹤向上飞行的姿势。93个字,只有一个字符合正在飞翔的特征。

图2                      图3                   图4

再看《瘗鹤铭》中其它一些字。“上”字如鹤在左顾右盼(图2);“皇”字是其伸颈向天鸣叫(图3);第一个“岁”字如一足独立,一足斜伸并作理翅状(见图1);“于”(图4)字与第二个“岁”字(见图1),如鹤在小跑;“浚”“流”“爽”“垲”“势”“掩”“丹”(图5)及“朱”“乃”“黄”“旌”“事”“篆”“不”“禽”“亦”等字,都可想象为鹤在振翅欲飞前的种种动作。如此看来,“势若飞动”的审美描述之重点是落在“动”字上的,而非“飞”字。这是临习时须要加以注意的。

图5

《瘗鹤铭》的字法与北碑《石门铭》、《郑文公》等实属一脉,然点画稍腴,结密无间,在态势上也有所不同。《瘗鹤铭》多敛与藏,显得含蓄有韵味,如“岁”“得”二字的左撇,“遂”字的走字底,还有“仿佛”二字都放弃了可以伸展作长撇以显风神的机会。“荡”“宁”二字右部中间的横画奇短,“家”“爰”二字下部也未作尽情舒展的笔画,而是蓄势待发,意到即止。以较为内敛之形在似不经意间显生动之势,是《瘗鹤铭》最了不起处,美感之余味因此而绵绵不尽。孙过庭说子敬以下多鼓努为力,标置成体,《瘗鹤铭》恰恰与此相反,用笔结字似多不着意,无意张扬。黄庭坚说《瘗鹤铭》“其胜处乃不可名状貌”,正道出其平易淡定,却掩饰不住内蕴风流的特点。

南齐书家王僧虔(426—485)提出书法当以“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南齐画家谢赫(约459—532)在《古画品录》中列“气韵生动”为六法之首。“气”乃生命活力之象征,“韵”是心灵与自然感应之节奏。梁书画家袁昂(461—540)《古今书评》、梁武帝萧衍(464—549)《古今书人优劣评》,都用大量人、物的形象来类比书法,揭示书法与书家人格、人品、精神气象之间的关系。《瘗鹤铭》正是此种美学思潮下的产物。

也有学者推论《瘗鹤铭》的作者是陶弘景(456—536)。黄伯思《东观余论》说:“今审定文格字法殊类陶弘景,宏景自称华阳隐居,今日真逸者,岂当其别号欤。”黄伯思还从时间上考证出陶弘景在梁天监十一、十三年都在华阳(句容茅山),而《瘗鹤铭》所在的镇江焦山,与茅山是近邻。陶弘景在《与梁武帝论书启》中谈到言、意、书之间的关系,他说:“窃恐既以言发意,意则应言,而手随意运,笔与手会,故益得谐称,下情叹仰,宝奉愈至。”这一段话可以启发我们从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角度来理解《瘗鹤铭》的铭文书法,为什么不是飞腾高举,而是情绪压抑内含?

一个“瘗”字,答案尽在其中矣。

《瘗鹤铭》为南朝物,铭文顺序自左向右竖写,与古碑刻自右向左竖写的常例相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庭坚与《瘗鹤铭》
国图拓本《瘞鹤铭》鉴藏
旧拓瘗鹤铭 - 【 金石文化研究 】 - 中国书法江湖 calligraphy 篆刻|字画...
南朝 陶弘景《井栏铭文》
比《兰亭序》还神秘的一幅书法,至今无解,如今享受帝王般待遇
于钟华:“永字八法”解密(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