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形我塑】 “传承·创新” 2022年 春季沙龙雕塑艺术作品网展(第一期)


   收  藏 、投  稿     请加微信联系小庸:23169257

本展览由我形我塑承办

 “传承·创新” 
2022年春季沙龙雕塑艺术
作品网展(第一期)

主办单位: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我形我塑

支持单位:山西宇达青铜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

总策划:孙伟

策划委员会(按年龄排序):

宋伟光、孙伟、蒋铁骊、吴永平、董书兵、仲马、张松涛、刘红立、李惠东、谭勋、郅敏、陈晓春、宿志鹏

组织委员会(按年龄排序):

马天羽、印洪、韩文华、宿志鹏、刘巍、柳青、程辰、刘瑞昭、孙菁

艺术总监:宿志鹏

策展人:付孝勇


文化自信,传承与创新

文 / 孙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

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主办,我形我塑承办的“传承·创新”2022年春季沙龙雕塑艺术作品网展的征稿活动圆满结束,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等全国120多个城市1000余件的来稿,将精选300余件入选作品参加本次网展。

传承与创新,无疑是其中最受观众与艺术家自身关注的问题之一。征集作品中,将玉与文字进行融合,实现古典意象当代性转译的作品《百家姓系列之周吴郑王》(钱亮),以榫卯的构造形式,将木与陶这两种传统材料组合的作品《陶木结构——中国窗系列》(何镇海),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作品《黄土地的儿子》(石村),为时代发声为历史塑像的作品《战疫》(赵秀),以钢的材料视觉化长征路线图的装置作品《转折》(王世朋)……都可见艺术家在传承与创新命题上运转的匠心。新的内容,渗入传统的形式,从细微处逐渐改造这种形式,使之与当代融合,表现时代主题,展示文化自信,征集中的不少作品都是可资分析的样卷。

传承不是唯古是从,创新也不是无源之水。文化自信必然包括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传统与现代、普及与提高、学习与消化、继承与发展,须相得益彰、互补互证。此次征集,正是放眼以中青年艺术家为主体的中国雕塑领域的多元创造。新时期的中国雕塑将日常生活经验与大众媒介融入雕塑创作,多元的形式语言与观念创新在变换的展示空间中为雕塑艺术建构了多重阐释维度,拓展了雕塑本体的内涵。如今新一代的雕塑艺术家们,以强大的文化自信,以“传承与创新”的理想,集聚起面对现实、反映现实、回应现实的精神力量,对于过去的具象、抽象争论不再纠结,而是更加重视运用多元的手段,以真诚的创作理念来传达思想、观念与情感,成为走向世界、通行世界、浸润世界的艺术语言。

当前,中国艺术的发展正处于前所未遇的波澜壮阔之大时代。这种大时代的巨浪,将创造无限生机、无限可能,从而成为艺术推陈出新、化茧成蝶的千载之机。并不是每一个艺术家都能有幸亲历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能够努力的就是,抓住机遇,将时代创造的无限可能化为艺术创新的不竭动力,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品展示

何镇海-广西艺术学院

《陶木结构——中国窗系列之三》

96×102×46cm-陶、木

作品说明:立足于本土,运用当地的坭兴陶和杉木,以现代艺术的构成组合方式,以窗作为创作的元素,以传统木构架的组合形式将各种窗的造型,方、圆、三角形,突显传统窗形的多样性,以系列的艺术表现形式,力求整体造型的简洁明快,强调窗的形式语言及雕塑的整体感和建筑感

何镇海-广西艺术学院

《陶木结构——中国窗系列之四》

110×96×41cm-陶、木

何镇海-广西艺术学院

《陶木结构——中国窗系列之一》

122×104×45cm-陶、木

张颖-天津美术学院
《共同体》
30×80cm-光敏树脂
作品说明:作品以多个单体相连的构成艺术形式,寓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休戚与共。也体现了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智慧方案——牢固树立“全球公民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陈书怿-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绿水青山》
80×60×20cm-陶瓷
作品说明:以国画青绿山水之色融合非遗珐华彩陶瓷技艺,在传承中创新陶瓷雕塑新造型,赞美绿水青山之美丽山河。
赵凡-郑州轻工业大学易斯顿美术学院

《沉默的维度》

66×30×30cm-石膏

作品说明:对话有对话的维度,沉默有沉默的维度,无论在哪个维度上,我们都尝试着互相理解。

张瑞笙-南宁学院
《行走大歌》
尺寸可变-花岗岩、汉白玉、樟木
作品说明:这组侗族民俗器物系列作品主要以汉白玉和铁为材料载体以解构重组的雕塑手法结合侗族器物的造型、工艺、肌理进行创作,作品既展现了材料结合间物性碰撞的魅力,赋有现代雕塑的美感,侗族民俗器物的内容给予了作品深厚的文化 内涵,使形式和内容得到了完整的统一,达到了推陈出新的效果,宏扬了侗族民 俗器物独特的魅力。

曹楚贤-广州美术学院

《日记拼图》
500×48×60cm-光敏树脂电镀
作品说明:每个人的记忆都是碎片化的,好似一张拼图,无数片段散落脑海,回忆就像“拼图游戏”。本作品体现了记忆的回溯与拼接。我利用光学扫描技术对自己从小到大的若干节点涉及场景扫描还原并以个人情感主观调整,形成“日记拼图”。

陈坚坚-广西艺术学院
《丈青》
50×20×20-综合材料
作品说明:作品探求的是一种空间关系,以及光影效果下丰富的空间变化,在作品的逆光面作品采用了透空的处理手法,使得作品的逆光面得到了一种新生,是作者对光暗与形体关系的思考。

陈以勤-景德镇陶瓷大学
《 亼系列no4  》
200×30×60cm-陶瓷
作品说明:这组作品灵感来源于亼这个文字与中国传统山水影响,众多人聚集在一起就是“亼”。通过卷塑的手法将抽象的人体组合成抽象的太湖山石。运用电镀的手法将人体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人与自然融合的艺术表达。

吴德灏-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江山如此多娇20211101》
128×60×8cm-综合材料

作品说明:姜的生长过程是与泥土对抗的过程,在不同的土壤中,形成了它千变万化的姿态,充满了生机、力量与意志。每块姜都有姜母、姜子、姜孙⋯,作品以自然的“型”阐释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命规律。

吴德灏-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江山如此多娇20211102》
138×110×8cm-综合材料

吴德灏-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江山如此多娇20211202》
128×260×80cm-综合材料

梁佳超-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广华学校
《觉知》
40x15x18cm-综合材料
作品说明: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成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岁月命途兴衰轮回。虽青春不回,时光不归,但世界持恒,宇宙永亘。

袁艺-天津美术学院
《地物-1》
70×18×45cm-高温陶瓷、亚克力-2021年
作品说明:窑砖是瓷器烧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土与火的对话中,窑砖上的窑汗是经年累月所形成的面貌,也是大地上物质的浓缩。作品通过重新制作“窑砖”,把窑砖上的“窑汗”物质由外转化到内部,而后把窑砖打碎,这样便可使内部的物质重新暴露在外,最后再经过“重组”碎片以构建出不同的物质样态。此时的窑砖经历了物质的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的转化,这种变化也隐喻着万事万物探究自身,追溯本源,涅槃重生的过程。

程诗婧-全北国立大学
《生命的传承》
25×25×70cm-铸铜-2020年
作品说明:作品《 生命的传承 》是对人体的再创造,把传统的人体抽象化,并与自然元素相结合,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对生命的重新诠释。

李伟-全北国立大学
《传承》
25×25×70cm-铸铜-2020年

作品说明:作品《 传承 》的创作理念是薪火相传,是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是下一代人对上一代人精神知识和相关精华的继承。

夏旺-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化·物NO2》
70×60×70cm-综合材料
作品说明:造物是证明我们存在的依据,每个时代都有它独特形状,如时间的形状,不是时间本身而是时间在造型上的外化形式。我尝试在无形间找寻有形的痕迹,孔洞间中的空性,在生于斯长于斯的物欲社会中,不断的内省和思考语言方式。

李星易-华东师范大学
《生》
30×30×38cm-玻璃
作品说明我将这些与玻璃材质的脆弱和坚韧形成呼应,选用花苞形状为载体,花的美的有生命力的,裂痕是新的生命的象征,颜色由斑驳的红到通红再到暗红,形状的改变,花瓣底部长有妊娠纹,在最后是内部枯萎,能从镂空的外层看见步步变化的内层,花开花谢的同时也是不可逆的,痛苦的。花苞之间的空隙可以看做伤痕也可以看做自我体会和心理空间,袒露出女性怀孕的不仅身体上还有心理上的隐形伤痕,体现女性柔弱又承担生命重量的概念。 

王登-景德镇陶瓷大学
《别开生面》
71×48×43cm-陶瓷
作品说明作品继承中国传统造物的系统化与模件化原则,以当代的组合方式出现,是对中国经典美学“精而便、简而裁”的体现。作品取意天圆地方,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汇聚在创作变换之中,即有效法自然,“随缘”之意。

朱缘-江汉大学美术学院
《吾辈No.1》
39×26×15cm-陶瓷
作品说明:杯、扇、觐、剑,以古见今。

朱缘-江汉大学美术学院
《吾辈No.2》
43×22×12cm-陶瓷

张翔飞-广西艺术学院
《失衡乐园NO.01》
60×80×20cm-木
作品说明:作品运用多种富有生命气息的构成符号穿插融合,营造出一种同向的势,将视觉焦点跟随势的变化向上、蔓延、回旋,势的变化使得作品具有了一种失衡的乐趣,在失衡与平衡的关系上运用构成的法则达到“度”的协调,似鸟、似幼虫、似动物,遐想回常。

张翔飞-广西艺术学院
《失衡乐园NO.04》
60×80×20cm-木


张翔飞-广西艺术学院
《失衡乐园NO.06》
60×80×20cm-木

张铮-保定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危险关系三——焦虑的意义》
190×80×40cm-木、石
作品说明:保持心灵的宁静,减少欲望淡泊名利;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坚持“理性”的人生观,遵从“本性”地生活。“生活中总要有一点闲暇。”闲暇来源于简约的不可替代的需求,在这闲暇中让我们浮躁的内心回归到平静,对自己的道德品质、个人修养、责任良知、行为习惯等方面多做反省。

张铮《危险关系一——四重奏》
190×200×40cm-木

张铮《危险关系二——沉思录》
190×40×35cm-木、石

赵晚琴-广西艺术学院
《Being-alive》
100×30×40cm-木
作品说明:将自然中的植物形态运用到雕塑的空间之中,使空间和木材料构成雕塑语言,木头上连绵不断的洞通过空间形成转折和起伏,象征永远向上的生命力,对作者而言,也在重复的动作中静下来审视自己的内心。

林盼鑫-广西艺术学院
《蚀系列》
50×40cm
作品说明:作品利用木头本身的材料属性,自然的裂纹与人为的火烧是蚀作品系列的特点。抽象的形态语言表达形体与形体之间的联系。用雕塑语言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展现木的生机之美。

钟橙敏-桂林学院
《落雁》-石
作品说明: 雨落凡尘,倦鸟思归。
黄志豪-深圳大学
《源》
120×200×120cm-木
作品说明:这组雕塑作品是来源于对大自然造物形态的迷恋,有牛骨头的形状、树木自然生长树干的形状等这些大自然的造物,我们人类本同也是大自然的造物,这之间必然有着某些联系,我想,也正是存在着这种必然的联系在促使和引导我去雕塑这件作品。

刘安龙-广西拓刻文化有限公司
《秋》
作品说明:一片孤叶悄无声息的飘落在平静的水面上,一群觅食的鱼追逐着丶嬉闹着,这一刻活跃的池塘不在平静似乎充满了生机,我想这大概就是四季。

秦红-江苏常州
《关不住》
55×47×73cm-综合材料
作品说明:向上而密集的枝与块的关系,以及废弃材料的再创造,所展现和焕发的新的生命力超越载体本身。所谓关不住,它广义而宽泛,一切新生而美好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势不可挡。

杨淼-广西艺术学院
《 臆想·时间 》
20×20×50cm、25×20×35cm-陶瓷
作品说明:如果时间是一种形态,会是什么样呢?

班一峰-伊犁师范大学

《乐山系列》

43×38×22cm-窑铸玻璃

作品说明: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虽差距甚远,也算是在路上

赖蓉-广西艺术学院
《骤长系列—繁》-陶
作品说明:作品以抽象造型的方式呈现,以有机形体作为形式元素,形体与泥条编织相互依附,在视觉上形成鲜明对比。整体上,作品注重空间关系的变化和形体的节奏把握。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光忠」|造型艺术-中国当代美术名家精品展
陈明良丨尊古为师,化瓷成桥
破壳计划 | 谭丹武:观念存在于材料之中
周玲景德镇陶瓷雕塑图集
画里画外:每周一家——李治敏的雕塑风采
『雕塑头条』夏学兵丨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